读书人

回望庄土敦

发布时间: 2010-08-20 02:33:58 作者: kind887

 回望庄土敦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1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807139935/9787807139935
条形码:97878071399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回望庄土敦》讲述了:英国传记作家史奥娜艾尔利女士所著的《庄士敦》一书,则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庄士敦。从童年时光、青年求学,到香港、威海卫两地的殖民生涯、京城五年的帝师经历、以及回国后的晚年岁月,一生之起伏曲折,尽在其中。庄士敦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二年,其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威海度过的。正是因为这种历史因缘,我们有机会较早地接触到《回望庄土敦》,并得以结识《回望庄土敦》的作者史奥娜艾尔利。
作者简介 史奥娜艾尔利(ShionaAirlie),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英国作家,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曾将中国文明及英租威海卫首任文职行政长官骆克哈特的中国收藏品作为研究方向,其撰写的骆氏传记已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她还同西安博物馆一起策划筹办了在英国的首次兵马俑展。马向红,威海市档案局专职翻译研究人员。自1995年开始从事英语翻译工作至今,已翻译外文史料数百万字,是《米字旗下的威海卫》《万里赴戎机》等中英文对照图书的主要翻译者,多次承担国际会议口语翻译任务,并随团赴英国、南非等地查找历史档案。内容简介
庄士敦这位中国末代皇帝曾经的“帝师”,英租威海卫最后一任行政长官.一位终生未婚的英国绅士.是个古怪而神秘的人.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勾勒了庄士敦奇特而富于传奇性的跌宕人生。而书中随附的大量图片,多为首度面世.为认识庄士敦与他所生活的时代提供了另一种解读。
编辑推荐 《回望庄土敦》:他是一位性情古怪难以相处的人
既聪明又愚蠢
既令人发笑又惹人不快
既磊落大度又固执己见
让人难以捉摸……
目录
中译本序
访问之地
第一章 来自苏格兰的青年(1874-1903)
第二章 在中国工作和旅行(1904-1918)
第三章 与末代皇帝在一起(1919-1926)
第四章 中国及更遥远的地方(1927-1938)
致谢辞
……
序言 在近代来华的诸多外国人当中,庄士敦应算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位。这
位生在苏格兰、就读于牛津的硕士,一个典型的为西方文化所浸润的英国
绅士,来华后却大异其趣。他终生迷恋中国儒学不说,而且还变得极端蔑
视西方基督教文明,成为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异数。但国人对他
的认知,长期以来,却大抵不过于他给逊帝溥仪当老师的那段充满传奇色
彩的经历,馀则不甚了了。英国传记作家史奥娜艾尔利女士所著的《庄
士敦》一书,则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庄士敦。从童年时光、青年
求学,到香港、威海卫两地的殖民生涯、京城五年的帝师经历、以及回国
后的晚年岁月,一生之起伏曲折,尽在其中。
庄士敦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二年,其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威海度过的。
正是因为这种历史因缘,我们有机会较早地接触到这本书,并得以结识本
书的作者史奥娜艾尔利。
文摘 插图:


对于那些惧怕香港炎热潮湿天气的人们来说,威海卫是一处受人欢迎的夏季避暑胜地,它还是英国驻华舰队的夏季疗养基地。因此,这里夏季常常有各种各样吸引人的社交活动举行。不过,到了冬天,这里便充满了单调、冷清与严寒,几乎看不到旅游者的影子。海军舰队也驶往南方更温暖的水域,只剩下少数几个欧洲人居住在这里,每个人被迫着寻找各自的消遣方式来打发时光.
庄士敦注意到香港与威海卫之间有着许多不同。这里的租借地内不通电,没有电话,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卫生条件很差,每天早晨苦力们挨家挨户收集夜粪肥田,这里只有一座旅馆和一处学校,没有一家可供绅士们夜间畅饮的豪华俱乐部。尽管威海卫完全没有香港的喧闹与繁忙,没有拥挤的人群和高大的建筑,但它的确有自己的优点:气候宜人,尽管缺乏现代医疗设施,但疾病相对较少。这里的中国人口约为十五万,主要是农民。租借地内几乎没有贫困户,没有贫民窟和事实上的犯罪行为,这一点与香港不同。
尽管威海卫的大小同香港的新界差不多,但在外观上却很不同。刘公岛连同其深水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爱德华港(即威海卫港——译者)外的活动中心。爱德华港本身是一个小小的居住区,租借地内大多数欧洲人在此居住。政府官邸——一幢朴实无华的平房建筑——就坐落在这里,政府办公室也设在这里。海边有一个小小的码头,在夏季供每天往返于爱德华港和刘公岛之间的汽艇停泊。威海卫大陆周围环绕着数十英里长的平缓的海岸线,海岸线上点缀着沙滩和嵌入内地的海湾,一系列低矮的山丘白海岸向山东省内陆延伸。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