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环境艺术设计透视学

发布时间: 2010-08-22 03:37:04 作者: kind887

 环境艺术设计透视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10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811059663
条形码:97878110596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职高专设计艺术类专业理实一体化“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环境艺术设计透视学》内容简介:当前,我国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也正处于总结经验、更新观念、锐意改革、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形成的关键在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课程改革与创新,而课程改革的关键又在于教材的建设与创新。所以,相关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艺术设计专业教材的建设。
编辑推荐 《环境艺术设计透视学》:高职高专设计艺术类专业理实一体化“十一五”规划教材
目录
第1章 设计透视学项目教学——透视基础
1.1 透视学发展史
1.2 透视的基本原理
1.3 透视学三要素
1.4 透视学的基本术语
1.5 透视的基本规律

第2章 设计透视学项目实践——卧室效果图表现
2.1 平行透视概念
2.2 平行透视构图画面特点
2.3 平行透视的画法
2.4 平行透视的应用

第3章 设计透视学项目实践——客厅效果图表现
3.1 余角透视概念
3.2 余角透视的特征及规律
3.3 余角透视的画法
3.4 余角透视的应用

第4章 设计透视学项目实践——楼梯效果图表现
4.1 斜面透视概念
4.2 斜面透视特点
4.3 斜面透视画法

第5章 设计透视学项目实践——工装效果图表现
5.1 倾斜透视的概念
5.2 倾斜透视构图画面特点
5.3 倾斜透视的基本画法
5.4 倾斜透视的应用

第6章 设计透视学项目实践——外建效果图表现
6.1 平面曲线透视
6.2 平面曲线组合(叠加)——曲面体
6.3 立体曲线
6.4 曲面透视的应用

第7章 设计透视学项目实践——效果图阴影表现
7.1 阴影透视概念
7.2 日光下阴影的画法
7.3 灯下阴影的画法

第8章 设计透视学项目实践——堤岸码头效果图表现
8.1 反影透视概念
8.2 反影透视画法

第9章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9.1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9.2 人体构造尺寸
9.3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序言 当前,我国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也正处于总结经验、更新观念、锐意改革、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形成的关键在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课程改革与创新,而课程改革的关键又在于教材的建设与创新。所以,相关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艺术设计专业教材的建设。
目前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材体系庞杂,品种繁多,其中虽有一些较高质量的教材。但冷静观之,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市才缺乏细分,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专业教材共用,抹杀了高职技能型教育与普通本科学科型教育的本质区别,艺术设计专业教材似乎成了“万能教材”。
另一方面,不少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材却又存在着明显的“四个脱节”:
一是教材体系与高职类型特征的脱节。高职教育的市质特征在于其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但在很多离职艺术设计专业教材中很难看到这种典型特征的充分体现。
文摘 插图:


透视,源自拉丁文Perspclre,意为透而视之,即视点(眼睛位置)透过透明平面视(观察)物体形状,并将物体描绘在平面上的方法。是在平面上的中心投影,或在平面上圆锥形投影。人的视域范围是眼睛到景物间所构成的近似圆锥状范围。视线和置于视点与物体之间的平面相交,使物形映在平面上,再现了物体在视觉中被看到的形状。理论上研究透视采用的方法是固定眼睛的位置,取一透明平面设在眼睛与物体之间,使透明平面与视向(眼睛看的中心方向)垂直,透过此面而视物体,将物体的形状由视线投射在透明平面上,使物体与透明平面上的图形从眼睛的位置看相重叠,既透明平面中图形的各个点同物体相对应的各个点都在相应的各个视线上,由于视线所组成的视域是以眼睛为中心的放射状(近似圆锥状的范围),所以便决定了视线投射(投影)的性质或方式一中心投影。这里所提到的影不是物体被光照射出现的影子,而是像。由此得出结论:透视的基本原理是中心投影。
理论上把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透明平面称为透视画面,在透明平面上裁剪可视的范围称为取景范围(取景框),眼睛到透明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视距。中心投影在透明平面上被视物体的图形称为透视图。
通常,人们所看到的景物是通过视线把景物的形状和色调经瞳孔投射到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产生影像(或称视像),这是对眼睛较简单的分析。这个过程可定为是中心投影过程。所以中心投影获得的透视图才能再现物体在视觉中被看到的形状,即视像与透视图完全相似(如图1—21)。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同透视的基本原理一样是中心投影。如果在同一位置、同一视距,对同一物体的形状进行中心投影,那么会得到相片、视像、透视图完全相似的结果(如图1—22)。
读书人网 >建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