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国宗教研究2009(附光盘1张)

发布时间: 2010-08-29 03:20:16 作者: kind887

 中国宗教研究2009(附光盘1张)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31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09708494/9787509708491
条形码:97875097084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宗教蓝皮书

内容简介 《中国宗教研究(2009)》是宗教蓝皮书。2008年,中国各大宗教都展现出新气象和新趋势。从总体上说,宗教的发展速度较快,从现状可以预见,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宗教仍会不断发展。宗教领域保持了团结稳定的局面,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成为我国宗教发展的主流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文化的国际交流空前活跃,宗教的国际性明显增强;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日益成为关联民族平等与团结、社会稳定与和谐、国家统一与安全的重大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
作者简介 金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专著有《宗教禁忌研究》、《宗教人类学导论》,主要论文有《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初探》、《全面研究宗教在文化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宗教人类学方面的丰富与发展》,主要译著有《宗教的起源与发展》、《神话学》、《人与神——宗教生活的理解》等,《中国宗教报告(2008)》(蓝皮书)主编。
编辑推荐 《中国宗教研究(2009)》权威机构,品牌图书,每年新版。
目录
前言
总报告
不平凡之年的宗教和宗教研究

特邀报告
加强对中国宗教新生态、新问题和新挑战的研究
金融危机与宗教发展

各大宗教发展趋势报告
与时偕行——2008年的中国佛教
道教发展的新气象与新机遇
2008年中国伊斯兰教概况及对穆斯林流动问题的分析
中国天主教观察
2008年中国基督教现状及研究——兼论中国教会组织的多元存在格局及张力
儒教与儒教研究
从封建迷信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的合法性历程

热点报告
“中国基督教研究的再研究”报告
本土情怀与全球视野——赣、湘、云三省基督教现状调查报告

专题报告
松江大学城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浙江民间信仰现状及其调研述略
从边缘走向中心——中国宗教社会科学前沿报告
后记
……
序言 大家知道,成立于1964年的世界宗教研究所,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宗教学研究的学术机构。4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宗教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世界宗教研究所能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一直引以为荣。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宗教学研究领域还存在着不少薄弱区域,其中当代宗教研究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少有突破性的学术进展,因此而留有比宗教学其他学科更广阔的话语空间。
当代宗教研究既是一个需要学术功底和见识的领域,也是一个讲政治、现实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领域。尽管有困难有风险,但是作为党和国家的智库,我们义不容辞地要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在过去的一年中,气象灾害、特大地震等“天灾”,“藏独”、“东突”等“人祸”接二连三,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2008年因此被定格为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200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已经不懈奋斗了近170年。中国特色、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无疑将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提供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范本。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的国家目标,对内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外致力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愿望是美好的,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目前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内外种种不和谐因素及严重自然灾害常常不请自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包括传统宗教、民间信仰在内的信仰多元化格局已蔚为大观。
文摘 总报告
不平凡之年的宗教和宗教研究
一 中国各大宗教发展的新趋势
2008年,中国各大宗教都展现出新气象和新趋势。从总体上说,宗教的发展速度较快,从现状可以预见,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宗教仍会不断发展。宗教领域保持了团结稳定的局面,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成为我国宗教发展的主流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文化的国际交流空前活跃,宗教的国际性明显增强;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日益成为关联民族平等与团结、社会稳定与和谐、国家统一与安全的重大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
(一)2008年,中国各大宗教均展现出一些新气象
佛教方面,魏德东撰写的本年度佛教报告认为,2008年是中国佛教富有担当而又充满创新的年份。在社会服务方面,佛教界快速有力的汶川救灾,展现了佛教界参与社会事务的强大力量,标志着人间佛教发展的新阶段。在自身建设上,佛教界采取了多项前所未有的举措,如讲经交流会、佛教外语交流会等,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术界对佛教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予以了新的理论解读。互联网和社会大众围绕佛教形象所产生的意见分歧,表明了佛教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引人注目、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道教方面,王卡、陈文龙的道教报告直接以《道教发展的新气象与新机遇》为题,说明自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传统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古老的道教终于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2008年中国道教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宫观建设、社会慈善、对外交流、刊物出版和道教文化及旅游活动等方面,均展现出发展的新气象。道教界不仅享有良好的政教关系,而且与学术界、文化界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良好关系。作为“五大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和相对较弱的宗教团体,道教的新气象让报告人颇感欣慰,并认为:“至少在维系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平衡方面,道教的存续和发展有一定意义”。
后记 如果说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宗教蓝皮书”来说,就是她的诞生。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筹备“第一届当代宗教论坛”时,更多的是想为推动中国学界的当代宗教研究搭建一个平台,为此我们邀请了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一些学者、政府部门的一些官员和一部分在研究方面较有建树的宗教界人士,在“中国宗教的新生态、新问题和新挑战”这个大标题下,讨论中国宗教的新生态,即当代中国多元宗教(信仰)结构;揭示“五大宗教”中出现的新问题;明确中国宗教研究面临的新国际环境和新挑战。会议的论文和研讨是高质量的。我们原想把这些论文结集出版,形成一个“准皮书”的雏形,一步一步地向正规的皮书靠拢。没想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谢寿光社长和相关编辑人员比我们豁达,于是《中国宗教报告(2008)》问世了。我们心里明白这是“准皮书”,但在形式上却是正规的模样。
书出来后,就像人们评价新生儿一样,说俊的、说丑的、说胖的、说瘦的,纷纷而来。但共同的期望是:把这个皮书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许多人还以愿意参与的允诺表达了对皮书的支持。其实,这种支持不仅来自外部各界,所内同仁的支持更是不计功利,特别是卓新平、金泽和黄奎等学者,同意在总报告中使用他们即将发表的文章内容。①正是在这种同心协力下,2009年第二届论坛又成功举办,随后又有了这第二本“宗教蓝皮书”的问世。大家可以看出,第二本要更加“正规”,内容也更加充实,作者队伍也更加开放。
现在需要研究的项目越来越多,可能够利用的时间又总是被意外打破。出版社的时限逼得我们做倒计时,这次比上次稍稍从容,但在紧张中依然会如上次一样有许多处考虑不周。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