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林果吊瓶输注液节水节肥增产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10-09-06 03:33:30 作者: kind887

 林果吊瓶输注液节水节肥增产新技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页码:25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8254341/9787508254340
条形码:978750825434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林果吊瓶输注液节水节肥增产新技术》系作者据多年研究成果写成。内容包括:树木吊瓶输注液的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大树移栽及古树名木的护理,抗旱急救与增产保质,林果输液含水量与用药量的计算,病虫害的防治及生理生化处理,输注液技术在其他植物上的应用及植物工厂化。《林果吊瓶输注液节水节肥增产新技术》技术新颖,试验数据翔实,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可供农林技术人员和农民参考应用,也可作为有关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冯晋臣,男,教授,专家,海南省第二届十大专利发明人,IEEE主办的ICNNSP分会主席、英国IBC20世纪杰出传记人物、世界科技咨询专家,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等会员,现任职于琼州大学物理系,曾兼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采集与处理》编委、海南省电子学会剐理事长及海南省高评委成员,大学时是省网球队员。重大发明有:大功率微波两路合一器,根灌和根灌剂,树木吊瓶输液及植物工厂化,国际领先。《模糊模式识别》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编辑推荐 《林果吊瓶输注液节水节肥增产新技术》是冯晋臣教授长期从事树木吊瓶输注液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提倡节水工程设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相结合。《林果吊瓶输注液节水节肥增产新技术》反映了冯教授40余年来悉心从事树木吊瓶输注液节水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的基本成果,内容新颖,试验数据翔实,应用实例众多,节水、增产效益显著。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树木吊瓶输注液的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
一、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
二、关键技术——树木吊瓶输液及肥药埋植法
三、植物输注液的新概念
四、输注液的部位选择
五、树木吊瓶输液器(专利号:ZL200420007988.6)

第二章 大树移栽及古树名木的护理
一、大树移栽及古树名木的护理要点
二、大树移栽的操作过程
三、古树名木护理的操作过程
四、大树移栽及古树名木护理输注用的核能素揭秘
五、大树移栽与古树名木的输注液方法与数量
六、大树移栽及古树名木护理根灌用的核能素揭秘及其使用方法
七、应用实例

第三章 抗旱急救与增产保质
一、果园抗旱迫在眉睫及抗旱急救的要点
二、抗旱急救的实例
三、急救树木输入液的配制
四、输液急救的优点
五、果树抗旱输肥与增产保质的要点
六、输肥的原则
七、完全营养液
八、自制尿甲醛缓效氮肥的方法
九、抗旱输肥与增产保质的实例
十、局部吊瓶输液处理与肥药埋植法
十一、分析讨论

第四章 林果输液含水量与用药量的计算
一、植物输液含水量的重要性
二、不同植物输液含水量与输液用药量
三、输液含水量的延拓

第五章 病虫害防治及生理生化处理
一、树打针防治病虫害及生理生化处理的原则与要点
二、适合输注液的农药、输液方式及对应有效浓度
三、输液杀虫的实例
四、有效浓度定量优化的计算
五、输液药物的残效期
六、树打针在防治桑树萎缩病及泡桐丛枝病上的应用
七、果树生理病害的矫治
八、赤霉素在果树增产保质上的应用
九、桃树上用吊瓶输液输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使增产
十、果品调味试验及生理生化处理
十一、木材防蛀、防腐与着色的输注液处理
十二、用优选法确定有效浓度

第六章 输注液技术在其他植物上的应用及植物工厂化
一、竹类输液技术与它的可行性
二、竹类输液的应用
三、防治一字竹象虫新技术
四、毛笋一针灵提高毛竹单产试验
五、竹林打针经济效益分析
六、软体植物的注射技术及其应用
七、藤蔓类瓜的注射技术及其应用
八、套枝吊瓶在株型作物上的应用
九、套须吊瓶及其应用
十、植物输注液用途展望
十一、植物输注液与植物工厂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
……
序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10 m3,不足世界人均的1/3,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的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在农业用水量中,90%是灌溉用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灌溉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占全国耕地面积45%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创造了我国只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但同时,我国在水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北方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过度,出现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甚至海水倒灌;南方地区河湖严重污染,水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灌溉农业面临的现状是:一方面干旱缺水,而另一方面又是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仅为O.45,水分生产效率仅为1.0 k/m3,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加强农业节水和高效用水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发展我国灌溉农业指明了方向。
众所周知,灌溉是人工补充农田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进行灌溉,必须完成四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修建取水工程建筑物,从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含水层中引取额定的水量作为灌溉用水。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树木吊瓶输注液的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
一、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在农村参加一些劳动,从实践中体会到,农林生产上存在下列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矛盾:
  ①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1/3,十分紧缺,水资源与降水在时空上分布非常不均,更加剧了缺水的严重程度,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改善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农田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量的70%,随着工业、城镇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灌溉用水量的比例还将下降,灌溉用水的紧迫程度将日益加重。这种自然与社会条件,决定了我国灌溉必须走节水道路。因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我国农林生产的重要问题。
②目前的施肥、施药方法,使得植物不能100%地吸收,施治的化肥和农药,不是被雨水冲洗掉,就是被土壤所掠吞,浪费极大,且污染环境。因此,提高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是农业生产增产节约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因此植物对它的需求量远远超过目前常用的氮、磷、钾肥,为它们的50~250倍。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肥料,却一直没有获得有效的利用。
后记 应李钦编审之约,要我讲一下,搞物理的怎么会对农业这么感兴趣,以下我就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1939年,我出生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宁波江北区慈城镇的一个教师家庭里。慈城历来重视文化教育,早在70余年前,就有贫困子弟入学免收学杂费、书本费及文具费的优良传统,因此人才辈出。就近代来说,出了不少院士,著名文豪冯骥才其父辈即是慈城冯氏家族的人。加上我父亲冯忠瀚(号子蕃,1916年银行科毕业)及母亲孙兰珍女士教诲我“要为人类作出贡献”,故从小就努力学习,立志当个发明家。
1950年移居上海,大开眼界,知道了煤气、抽水马桶、电梯、电话等先进设备,形成了做人的世界观:人生的光阴原本就是短促的,如果我们不能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一年一年地来充实自己,来尽自己的心力,多做些有利于国家、有益于大众的大事小事,那么生命就如一片云雾,亦如一阵去而不返的飘风。只要大家能够这样体察憬悟,那就不会再发生私心和贪欲,亦就不会再有烦恼的纷争,人人都过着心安理得、力争上游的生活,社会上自然充满了和谐、进步,国家亦自然是一片兴盛的景象了。1957年毕业于上海市重点中学——建设中学,考入南京大学五年制物理系。大学时,我体察到自己不善于跟人打交道,因此不适宜搞政治,只能搞研究当科学家。我认为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将看来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为事物规律的真相,往往就是简单的。以后我的创造发明,始终遵循这一原则来进行的。
读书人网 >农林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