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宋代民间巫术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9-08 11:21:03 作者: kind887

 宋代民间巫术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巴蜀书社
页码:413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
ISBN:7806595503
条形码:9787806595503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媒体推荐 后记
《末代民间巫术研究》是在我当年相同题目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我在博士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导师张志烈教授的悉心指教,张志烈教授对中国古典文献的渊博知识使我受益非浅。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吴洪泽先生在末代文献方面、刘长东先生在佛教文献方面、丁培仁先生与俞理明先生在道教文献方面、谢谦先生在英美文献方面、王红女士在唐代文献方面都给予我极大的帮助,他们的深厚学识,使我受益非浅:此外,吴蓉章教授、毛建华教授、李鉴踪先生、陈智先生在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也给予我极大的帮助,他们不仅为我提供了许多珍贵书籍,还向我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在当年博士论文答辩的过程中,我有幸聆听到了项楚教授、龙晦教授、祝尚书教授、马德富教授的中肯意见,这些意见对於我修改论文有重大的价值。
在此,我向以上所提及之诸君,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说拙著有什么价值的话,完全归功於他们的指教和帮助:而拙著中的种种缺憾,则完全是因为我的学力不足所致。
因为我忙於书稿的写作,我的妻子张雪梅博士承担了许多家庭杂务。对此,我亦将铭刻在心。
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所
刘黎明
2004年2月1日
编辑推荐 本书第一次对宋代民间巫术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与研究。全书约30万字,涉及宋代民间巫师、宋代民间巫术活动中的语与符、宋代民间巫术的类型分析、宋代民间巫术与宋代社会政治、宋代民间巫术与宋代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问题。全书资料翔实,立论严谨,是四川大学"十五"211项目"中外文学与俗文化"研究成果之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学术界有关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写作体例
第二章宋代民间巫师
……
文摘 书摘
5.以蛇、蜥蜴、青蛙等求雨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民间就有了晒蛇求雨的巫术。《墨子亲士》: “灵龟近灼,神蛇近暴。”②《淮南子齐俗》也有类似的说法。
《宋史礼志五》: “(熙宁)十年四月,以夏旱,内出蜥蜴祈雨法:捕蜥蜴数十纳瓮中,渍之以杂木叶,择童男十三岁下、十岁上者二十八人,分两番,衣青衣,以青饰面及手足,人持柳枝沾水散洒,昼夜环绕,诵曰: ‘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令滂沱,令汝归去。’”③这种蜥蜴祈雨法当是源於民间。杨亿《奏雨状》云: “会天久不雨,村民数十辈诣寺祈祷,侩有善胡法者,捕蜥蜴十数枚,置一瓮中,渍之以水,蒙之以杂树桑。取男童数人,衣青衣,青涂面及手足。人持柳枝,沾衣水散洒,且祝曰: ‘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今滂沱,汝今归去。’如是者无昼夜,婴绕而言,明日大雨,远近告足。”以柳枝沾水散洒,恐旧是受到佛教观音菩萨净瓶中插一柳枝的影响。基於巫术的相似律,宋代民间还可以用“木蜥蜴”替代真正的蜥蜴。《续博物志》卷五: “蜥蜴祈雨法:以土实亘瓮,作木蜥蜴,小童操青竹,衣青衣以舞,歌曰: ‘蜥赐蜥蜴,兴云吐雾,雨令滂沱,令汝归去。”
《春秋繁露求雨》曾提及以蛙求雨,这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宋兆麟先生指出: “在考古中曾发现不少蛙形象,如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中有不少蛙形彩陶文饰,北京平谷刘家河遗址出土有商代蛙酝铜泡,广西恭城发现有春秋时代的蛙蛇纹青铜尊,左江崖壁画和内蒙古阴山岩画中也有许多蛙形人,至於越人铜鼓中的青蛙形象就更可观了。在上述考古中的青蛙形象,有些可台堤动物崇拜,有些也许与图腾信仰有关,但是无论出於什么原因,都是与求雨和农业丰收相联系的。”
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与水有密切的关系。宋兆麟先生分析说: “青蛙肺小而薄,必须借助於皮肤的帮助旨呼叫,而阴晴旱涝都会锟向青蛙的叫声,特别是在雨前和雨後,青蛙叫声尤其频繁和响亮,使人们感到青蛙的叫声是降雨的前兆。””由此,人们将青蛙与降雨的关惭申秘化,以为虔诚地崇敬青蛙就可以感动上苍普降大雨。这正如唐人章孝标《长安秋夜》中的诗句: “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
蟹也是水中的动物,因此也可以向蟹求雨。《夷坚志》支丁卷二“龙溪巨蟹”:
福州长溪县之东二百里,有湫渊曰龙溪,与温州平阳接境,上为龙井山,其下有大井,相传神龙居乙淳熙初年七八月之交,不两五十日,民间焦熬不聊
……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