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70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7801378970
条形码:9787801378972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战略系列研究
内容简介 《史鉴大略》——当代中国战略的历史思考》是为中国崛起的安全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打赢无法避免的战争,提供战略理论方面的参考,就是针对现实与未来的需求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简介 张世平,军事科学研究员,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队指挥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副部长,少将军衔。1954年7月出生,1969年1月入伍,1988年从事专职军事科研工作。主要著作:《军队指挥系统概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作战指挥若干问题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毛泽东作战指挥思想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中国海权》(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署名“章示平”,意为“以我文章昭示和平”。)《作战指挥观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年)《国之大事》(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盛世战略
(一)战国盛世
(二)西汉文景盛世
(三)唐开元盛世
(四)明永宣盛世
(五)清康乾盛世
(六)盛世战略的启示
本章结语
第二章 世界帝国战略
(一)亚述帝国
(二)波斯帝国
(三)亚历山大帝国
(四)罗马帝国
(五)阿拉伯帝国
(六)蒙古帝国
(七)莫卧尔帝国
(八)奥斯曼帝国
(九)俄罗斯帝国
(十)拿破仑帝国
(十一)大英帝国
(十二)德意志帝国
(十三)奥匈帝国
(十四)日本帝国
(十五)帝国战略的启示
本章结语
第三章 局部战争战略
(一)抗美援朝战略
(二)炮击金门战略
(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战略
(四)抗美援越战略
(五)苏联入侵阿富汗战略
(六)马岛战争中的英国战略
(七)局部战争战略的启示
本章结语
第四章 美国的战略
(一)美国战略的形成
(二)扩张领土的战略
(三)拓展海外利益空间的战略
(四)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略
(五)应对国内矛盾的战略
(六)遏制主要战略对手的战略
(七)对华战略
(八)领导和维持“世界新秩序”的战略
(九)美国战略的启示
本章结语
附1:教学相长录——与博士研究生就若干战略问题对话引发的思考
(一)忧患意识、国家利益与战略
(二)国际关系、理论构想与战略
(三)目标、斗争手段与战略
(四)军事转型、战争与战略
(五)国防、军人与战略
(六)领袖、思想库与战略
小结
附2:2004级战略学博士研究生教学总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序言 龚自珍讲:“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自古讲,以史为鉴,史可明智。对于历史,中国的先哲们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嘉善矜恶,取是舍非”等著名论述,都是古往今来经世致用的要领和王者之道。俄罗斯的伟大思想家赫尔岑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进。”人类社会自然轮回、螺旋前进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历史永远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
(一)
人类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分量的大小,与其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成反比。中国是一个大国,又具备做一个强国的一切条件。因此,中国当“雄飞”,而不能“雌孵”。“雄飞”的中国才可能少有压力、少有困难。
文摘 第一章 中国盛世战略
所谓盛世,通常是指“昌盛的时代”。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出现过若干个“昌盛的时代”。尤其是每一个王朝初兴阶段,大都呈现出一种昌盛的景象。有的还有“中兴”的情况。其中,战国盛世、西汉文景盛世、唐开元盛世、明永宣盛世、清康乾盛世等,可谓“盛世”的精彩华章。这“五大盛世”,都是一个从大乱走向大治,达大治后又能保持一个相对繁荣稳定时期的历史过程。虽然,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标志,但所有的“盛世”又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比如,就其与本国历史相比而言,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社会祥和等是共有的标志(还有的认为有“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边疆稳固”四个方面足矣);就其与世界上同时代的其他国家相比而言,拥有广阔的版图、较多的人口、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雄踞一方。一个国家所以能够步入盛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内部的、外部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科技的、文化的、社会的,等等。其中,有关国家安全、战争准备与战争实施、作战方面的战略指导,对于实现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4年初冬,香港一家报刊刊载了一篇题为《百年盛世指日可待》的署名文章,文章说:“中国在过去数十年的政策有意无意间营造了一个与21世纪十分配合的环境。
后记 这部书稿原本是写给军事科学院2004级博士研究生的教学提纲,主要用于2005年3月至6月的教学实践。从开始撰写教学提纲到今天形成一部五十多万字的书稿,扪心自问,许多人都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观点和思想。藉此,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感谢军事科学院战争与战略理论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姚有志少将,副部长、研究员齐德学少将,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皮明勇大校。他们在百忙中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并提出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他们都是战略方面、史学方面的专家,由他们对本书进行审查和评议,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感谢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2004.级战略学博士研究生潘晓春、吕雪、阎永春、齐生兴、桑萌、赵志勇、钱彦琮、宋宜谦、亢武超、刘琳,毛泽东军事思想博士研究生张杰峰、张前程(联合培养),军事历史博士研究生赤桦,合同战术博士研究生杨东辉,以及2003级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孙党恩、阳罗章等同学,他们在教学期间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讨论,所给予我的不仅是一种尊重,更主要的是一种促进和鞭策——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位哲学家说:“对一个问题,两个人讨论会带来一种全新的观点,六个人一起讨论会帮助你做出生活中的重大决定;和十二个人在一起时,你会重新考虑你的生活哲学。”在这部书稿定稿过程中,同学们讨论发言中的许多观点和思想都被吸纳了进来。其中,“教学相长录”就是在教学中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受同学们发言的启示所撰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