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810455826
条形码:978781045582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机电类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内容分机械加工基本理论、机械加工工艺分析和夹具设计等部分。《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主要阐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机械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装配工艺的基本理论;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特点;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综合性、适用性,将传统的加工技术与现代加工技术融为一体,删除了不必要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强调了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可作为中等专业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分机械加工基本理论、机械加工工艺分析和夹具设计等部分。本书主要阐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机械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装配工艺的基本理论;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特点;夹具设计。
本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综合性、适用性,将传统的加工技术与现代加工技术融为一体,删除了不必要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强调了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书可作为中等专业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和步骤
第三节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第四节 毛坯选择
第五节 定位基准的选择
第六节 工艺路线的拟定
第七节 加工余量的确定
第八节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第九节 工艺过程的生产率及经济性分析
第十节 机床、工艺装备及其它参数的选择
第二章 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第三节 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
第四节 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第五节 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
第三章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轴类零件的外圆表面加工
第三节 轴类零件的花键与螺纹加工
第四节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拟定实例
第四章 套类零件及凸轮加工工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内孔的加工方法
第三节 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第四节 凸轮加工工艺
第五章 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箱体类零件的平面和孔系加工
第三节 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第六章 齿轮零件加工工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圆柱齿轮的加工
第三节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第七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装配尺寸链分析
第三节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第八章 机械加工先进工艺技术简介
第一节 组成技术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第三节 特种加工方法简介
第九章 工件的定位装置
第一节 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的选择
第二节 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第十章 工件的夹紧装置
第一节 夹紧装置的组成和要求
第二节 夹紧力的确定
第三节 基本夹紧机构
第四节 其它常用夹紧机构
第十一章 分度装置及夹具体
第一节 分度装置的类型及其组成
第二节 分度对定机构
第三节 夹具体
第十二章 机床夹具设计步骤和方法
第一节 设计步骤和方法
第二节 典型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方案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有关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
本书的编写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训练,力求做到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文字精炼、深入浅出。
本书共分为12章,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套类零件及凸轮加工工艺、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齿轮零件加工工艺、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机械加工先进工艺技术简介、工件的定位装置、工件的夹紧装置、分度装置及夹具体、机床夹具设计步骤和方法等内容。本教材的参考学时数100学时。
本书的主要内容为机械制造工艺原理、典型零件加工和夹具等三部分。工艺原理部分主要讲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装配工艺规程编制的原则和方法,机械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机械加工的生产率与经济性分析;典型零件加工部分主要讲述轴、套、凸轮、箱体、齿轮等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与加工方法;夹具部分主要讲述工件的定位、夹紧、分度、装置及夹具体、专用夹具设计步骤和方法。本书对成组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等现代制造技术也作了简要介绍。
由于本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灵活性强的特点,仅仅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尤其是要抓住实验、实习、实训各环节,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生产中一般工艺加工性问题的能力。
本套教材适合于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课程教学和技能培训用书。
文摘 二、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是指机床、夹具、刀具的制造误差和磨损,以及机床的传动链误差等。这些误差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到工件上,降低工件的加工精度,现分别讨论如下。
1.机床的几何误差
机床几何误差主要包括:主轴回转误差、导轨导向误差和传动链传动误差。
(1)主轴的回转误差 机床主轴是决定工件(或刀具)位置和运动的重要零件,它的回转误差会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理想的主轴回转运动,其回转轴线的空间位置应该是稳定不变的。但实际上由于存在着轴颈的圆度误差、轴颈的同轴度误差、轴承本身的各种误差、轴承之间的同轴度误差、主轴的挠度和支承端面对轴颈轴心线的垂直度误差等原因,使主轴每一瞬时的回转轴线的空间位置都在变动。主轴回转轴线对理想回转轴线的偏离量,称为主轴的回转误差,它由重复性和非重复性的两种运动误差组成。重复性误差通常是由轴颈的圆度误差、挠度(不变的)和轴颈(或轴承内孔)与轴承内滚道的同轴度误差所引起的。非重复性误差一般是由轴承的随机运动、负荷不稳定产生的挠度(变动的)所引起的。这后一种误差运动不以主轴一转为周期,误差方位和大小每转都在变动,称为主轴轴线漂移。
主轴的回转误差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轴向窜动、径向跳动和角度摆动。如图2-1所示。不同形式的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形式的主轴回转误差对不同加工方法(如车和镗)的影响也不一样。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