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宗教思想史论集

发布时间: 2010-09-23 01:18:44 作者: kind887

 宗教思想史论集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页码:27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310029690/9787310029693
条形码:978731002969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思想与社会文丛第1辑

内容简介 《宗教思想史论集》系“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专项研究成果的结集,收入国际上关于宗教思想史的高质量论文十余篇,可展示学界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书中所收录的文章涉及范围颇广,从什么是“宗教思想”、“宗教思想史”、“中国宗教思想史的内容、范围与特征”等,到历代具体人、具体社会现象、具体社会群体、具体社会阶层、具体经典与著作等所体现的宗教思想,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目录
序言 孙昌武、陈洪
张培锋:中国佛教表诠遮诠论的思想意义初探
王晋光:外来僧徒与华夏语言文化
--以梁《高僧传》为例
孙昌武:中国佛教疑伪经撰著及其意义与价值
廖明活:庄子、郭象、支遁的逍遥义试析
普慧:南北朝正史家的“天命”宗教信仰
陶玉璞:中国佛学发展的偶然性
--试论竺道生、谢灵运的佛学思想
刘雪梅:“本源一本体”论的建构
--论隋唐重玄学对道家思想的承续与建设
吴真:唐代“致拜君亲”论争中沉默的道团
萧丽华:试论皎然饮茶诗在茶禅发展史上的地位
濮文起:明代无为教与其教义思想简论
何孝荣:论明太祖的宗教思想及其影响
黎志添:清代广东全真教龙门派的开展
赵伟:明代心学与禅学思想的发展
王志耕: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思想概说
黄夏年:中国宗教研究前沿报告
作者名录
……
序言 开展中国宗教思想史的研究,是一个紧迫的、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中国宗教思想史不同于一般的中国宗教史,也不同于某一中国具体宗教如佛教、道教的思想史,而是指历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思想的发展、演变的历史;延伸开来,还包括历代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认识、对待、处理宗教现象、宗教事务的历史,无神论与有神论相互斗争的历史,等等。宗教思想乃是整个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和一般社会生活,对于人的精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例如历史上许多大规模的民众运动,往往是在一定的宗教信仰、宗教观念指引下发动起来的;某一朝代统治者的宗教思想决定了他们对待宗教的方针、策略,进而作用于社会的发展,等等。一定历史时期的宗教思想又与哲学思想、伦理思想、美学思想、史学思想、民族思想等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至于关系到具体宗教,则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宗教思想指引着、规范着人们的具体宗教活动,制约着这一宗教的发展状态。这样,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就有着极其重大的思想意义和学术意义。在今天的中国,虽然宗教信徒在全民中只占少数,但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情怀等对于社会和个人仍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精神内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判断、行为准则等往往具有某种宗教意识为底蕴。这样,研究历史上中国人的宗教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明确其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又是具有迫切现实意义的。
文摘 “本源--本体”论的建构
——论隋唐重玄掌对道家思想的承续与建设
刘雪梅
作为道家思想自先秦道家和魏晋玄学之后的第三期发展,昌隆于隋唐时期的重玄学无疑代表了这一时期道家哲学的主流。在目前学界的共识中,隋唐重玄学以其借鉴于佛教中观学"非有非无"的双遣双非而迥异于先秦道家和魏晋玄学,那么在此我们需要追问的是:经历了道家学说从先秦原始道家的本源说到魏晋玄学本体论的转变、并同时导入了与道家学说的"崇本论"截然相反的反本质主义的佛教中观以后,隋唐重玄学最后的理论形态对于道家思想的发展来说究竟是一种理论建构上的全面颠覆还是一种终究未能偏离原旨的因循沿袭?如果隋唐重玄学并未能偏离道家思想的基本立场,那么它又将以何种面目承续道家学说?
如所周知,道家学说自先秦原始道家至魏晋玄学,有一条基本的理论脉络贯穿始终,这就是崇本论。虽然先秦道家的"本源"与魏晋玄学的"本体"在内涵上已不尽相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道家学说自《道德经》以来,从未放弃过对万物之"本"的探寻和追问,而这正是道家思想的特出之处。那么,在借鉴了与之相反的反本质主义的佛教中观以后,隋唐重玄学是否就此放弃了道家思想这一"崇本"的基本立场呢?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