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散点碎墨

发布时间: 2010-09-26 02:44:43 作者: kind887

 散点碎墨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25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807413220
条形码:97878074132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我们这些人(包括叶浅予、张乐平等)都没有受过高深教育,没见过大学文凭,肚子里的一点“文化水”,都是从自学和生活实践中得来。叶冈高中没读完就参加抗日战争的文艺活动,从此便靠笔头生活。我说,叶冈是地地道道的“抗大(抗日战争大学)毕业生”。
一个民族在危难时期转危为安,不全靠一两个伟人,而是要靠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奋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斗争的文宣战线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叶冈都是站在前线的勇士。
叶冈和朱嘉树结合,正好在“山雨欲来”的时局前夕,郁风是个“好事之徒”,朋友结婚比她自己结婚还感兴趣,每天下班回家,都饶有兴趣地谈论这“一对壁人”的婚礼进程。嘉树和叶冈这一双报人的N#L,确实也是当时新闻界的佳话。
叶冈由于受到老哥浅予的影响,热爱漫画,《散点碎墨》中,有关漫画的资料占较多篇幅。他的文笔细致,能删繁就简地突出重点,使读者感到兴味盎然,不但补充了现代漫画、文艺史的阙遗,并且留下了一时代文笔的风范。
编辑推荐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古乐府》句),《散点碎墨》是一本有益、有味、不带伤痕的作品。不管是写人、写史、写景物,都是叶冈掏出深挚的感情和兴趣,给读者贡献的珠玑。
——黄苗子
目录
前言
人物印象
郁风漫记
苗子琐记
永玉画
家兄叶浅予
西压拾零
怀念乐平
漫画丁聪
戴爱莲印象记
特伟志
马得天趣
庠翁传奇
华家幽默
冰儿老兄
台南遗简
阿达画
宗白华印象
徐迟杂记
振常志
李亚农与叶笑雪
旧画重提
戏画戏话
元老画家张聿光
少作剖析
钱财烦恼论
黄苗子的麦收图
多才张乐平
六十年前的三毛
护生画集
地球有病
汪子美与幻想曲
特伟的国际漫画
洋场风情
街头的雨
又见陆志痒
智者的画
一种尖锐的世相
黄文农遗笔
丁悚老将
丁氏春秋
宣文杰
狗拿耗子
张仃有笔如椽
魔高一丈
夏日之歌
老题目新花样
漫画经典
华家文献
他山之石
蜜蜂女士
上大人
清谈一路
说漫画
社会病历
无言的幽默
昙花一现--记漫画家申屠政
漫画家画漫画家
陶谋基
卡通鼻祖
高龙生
阿斗画传
线条造型的趣味
胡考笔下人物
画家艾中信
大场面
杂写杂忆
淡水篇
小康篇
损德篇
海派画
乡土画
漫坛忆往
漫画梯队
漫画春秋
中国漫画的早期珍贵文献
叶浅予和王先生
报人生涯
文艺辩论过眼录--编辑杂记
两访朝鲜
后记
……
文摘 苗子琐记
写过一篇郁风,应该再写一篇苗子。他们是一对书画老夫妇,一位是书家,一位是画家,而且都是文章家。
苗子近年出版过好几种短文集子,其中有一本叫《敬惜字纸》,题目新鲜,其实是个老口号,要人们爱惜字纸。我们小时候可以在城镇街头看到贴在墙上的“敬惜字纸”的招贴纸,还设字纸箱,有专人定时收集,集中起来,放进一个铁铸的炉子烧掉。大人告诫小孩,字纸不可随意丢弃,更不可践踏,那是亵渎文化的行为。不知文化史研究者有没有注意过上世纪初这个爱惜字纸运动。
黄苗子出生于香港。他的父亲黄冷观是香港的老报人、老教育家,办了个中华中学,以中国文化传授香港的青少年,使之无忘祖国的传统和文化。苗子在这个“家塾”读书时,造形细胞已开始发酵,向上海的漫画刊物投稿,作品刊出,编者鼓励,所以一毕业就只身闯了上海。此事未与家里商量,他的父亲得知,便急电上海的老友吴铁城,托他照应。吴时任上海市长,把黄苗子找到,就安排在市府做了个小文书。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浦西,除了老城厢,都是租界。其时租界的市政机构叫工部局,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就是工部局交响乐团,乐团乐手多为洋人。国民党的上海市政府,先在租界以外的枫林桥,吴铁城接任市长后,把市政府移到江湾,先在划定的新市区中心造了一座城堡式大屋顶市府大楼,远远就可见其绿色的琉璃瓦屋顶。周围都是农田,出楼便是农家。黄苗子就在那座城堡式的市府大楼里办公。三十年代出版的《时代漫画》刊出过一个“麦收时节”专页,便是苗子所作。灵感来自江湾农忙时节所见。画中农夫农妇的形象是夸张的,线条挺拔而有力。他以一线画成一条耕牛,我看无论造型运线,都不让于毕加索。毕氏之作,经画商炒作,价值连城;而黄氏之作,则湮没无闻矣。那时,黄苗子还为每一个画面构思一段文字题跋,使漫画的境界延伸,增添文学色彩。当时,不少画家都这么做,如黄苗子、华君武、陆志庠、张英超,都有过这样图文并重的作品,这是他们好读书的成果。可惜此种重文之风已渐不见,画题越来越简,毫不讲究,有时干脆以“无题”敷衍之。
后记 叶冈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二日出生于浙江桐庐,在家乡小学毕业后,到杭JJ、I、I树范中学求学,一九三七年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抗日战起,弃学,在长兄叶浅予的带领下,参加了由郭沫若领导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漫画宣传队,辗转武昌、休宁、长沙、桂林、上饶,.宣传抗日。
抗战胜利后,他在南京中国青年月刊、新民报、江南晚报先后任编辑。一九四九年起到上海文汇报担任编辑、记者。一九五一年和一九五三年两度赴朝,在抗美援朝前线,发回大量战地报道,后汇集成册,出版了(《在朝鲜战场上》一书。
一九七四年起调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任编审。编有《农政全书校注》《崔东壁遗书》《古史辨》等几部好书。一九八五年退休。
退休后,叶冈又在新民晚报主办的《漫画世界》担任编委,他以三叶的笔名写了大量的专栏文章。多年来他笔耕不辍,经常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章,尤以中国美术界人物述评为著。一九九九年他为大哥叶浅予所作的《浅予画传》出版。
叶冈二○○四年走后,留下一些书稿,一个温暖的家。
他晚年开始写《小城岁月》,回忆故乡浙江桐庐,幼年时的经历和生活,以及县城和乡村里的人和事。稿子写成大半,他却病倒了,直至不起,遗稿至今还留在书桌的抽屉里。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