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

发布时间: 2010-09-30 04:03:16 作者: kind887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31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105101016
条形码:97871051010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介绍了:2008年年初,新上任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道伟同志提出“经济统战”、“文化统战”、 “和谐统战”的工作思路,特别是提出要加强“文化统战”后,我们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的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现在提出的“文化统战”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的局限于文化界的“文化统一战线”相比, 内涵上要宽泛得多,今天的文化统战应该是大文化、大统战。应该定位在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统一战线工作。因而提出要抓紧编写一部《文化统战概论》,为全区文化统战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并决定由我担任主编,组织一批科研骨干尽快完成这一《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编写任务。
作者简介 徐杰舜(1943-),祖籍浙江余姚,生于湖南零陵,长于武汉。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汉民族研究中心主任,1994-2007年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执行主编,中南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并为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学会、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中国民族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百越史研究会理事;美国《社会学与人类学》杂志编委;曾任中山大学、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主要著作有《汉民族历史与文化新探》、《汉民族发展史》、《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磐石:中国民族团结研究报告》、《中国民族史新编》、《田野上的教室》、《汉族风俗文化史纲》(合著),主编《中国民族政策史鉴》、(汉族民间风俗》、《人类学世纪坦言》、《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汉族风俗史》(5卷本)、《人类学世纪真言》、《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等。199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广西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称号。2009年被评为2008年中国杰出入文社会科学家。
许立坤(1965-),广西恭城人,瑶族。1988年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历史系。现为广西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明代民族政策研究”系列论文、“胡锦涛统战思想研究”系列论文,参与编写《瑶族通史》、《明代民族政策史鉴》、《我国多党合作历史的八个里程碑》、《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导论》等著作。荣获全国统战理论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广西统战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
编辑推荐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缘起:人类学与国学的讨论

第二章 初探:人类学中国体系的讨论
一、构建人类学中国体系
二、人类学中国话语的反思
三、拐点:从本士化到中国话语

第三章 争鸣:人类学中国话语的讨论
一、第六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圆桌论坛纪实
二、第六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评论纪实

第四章 对话: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讨论
一、面对世界的中国传统
二、中国传统的解释力、行动力和解决力
三、中国传统的多样性
四、关注中国传统是人类学学科关怀的必然

第五章 结语:讨论刚刚开始
后记
……
序言 传统,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内涵,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底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俗、风情、风韵和风貌,往往是由传统决定的。我在大学历史系求学时,就深知传统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的地位和重要。工作二十多年来,在广西社会主义学院从事统一战线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中,因统一战线与民族凝聚力紧密相关,我一直关注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和作用,不断地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传统作为以前时代留下的一种文化,你可以超越习俗和限制,但不能无视传统的存在和影响。
2008年年初,新上任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道伟同志提出“经济统战”、“文化统战”、 “和谐统战”的工作思路,特别是提出要加强“文化统战”后,我们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的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现在提出的“文化统战”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的局限于文化界的“文化统一战线”相比, 内涵上要宽泛得多,今天的文化统战应该是大文化、大统战。应该定位在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统一战线工作。因而提出要抓紧编写一部《文化统战概论》,为全区文化统战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并决定由我担任主编,组织一批科研骨干尽快完成这一《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编写任务。
文摘 插图:


第三,“国学”这个名词,显然是较为晚近的。1911年之前是应该没有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学”。国学是民族国家的产物,而民族国家在中国是一个晚近的事情。因此,包括“五四”时期所说的“国粹”都带有很强的民族国家的国家主体意识。这个“国”不是封建时代“家国”的国,而是民族国家的国。今天以国家的形态命名的一种传统学问,这本身包含着很大的创意,同时也存在着悖论性。就像刚才新建讲的,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那么藏学呢?还不仅是这个问题。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国家表述单位就是民族国家,它是以国家的政治表述作为第一性的,其他的表述都是附属于政治表述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来看传统的学问,旧学问,或者是历史的学问,安了一个国学的名字,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融人国家政治的意识形态。今天我们重新命名传统学问会出现什么问题?人们自然会问:你以什么原则将过去的东西拣进来建构一个国学体系?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比如代表我们国家的民乐(民族乐器),包括二胡、琵琶等。这是纯粹中国的东西吗?胡是什么概念?如果刨根问底。
后记 中国传统的魅力是巨大的。曾任瑞中协会主席的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女士(Cecilia undqvist)说过:我发现中国文化有惊人的连续性,直到今天人们在广告、民间艺术和日常生活中,还能看到一些画面,与三千多年以前文字创造者们经历的完全相同,令人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愉悦感。中国的人类学者们无论以什么背景进入人类学,都离不开中国传统对其学术的影响。与此同时,学者们对于中国人类学的理论建构一向十分关注,进入21世纪后更是表现出巨大的热情,这次对“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讨论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为了表示我对参与“人类学与中国传统”讨论学者和同学们的诚挚谢意,在此将他们列举如下(按参加讨论的先后为序)
梁枢(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
叶舒宪(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比较文学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导)
王铭铭(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
彭兆荣(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徐新建(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郑任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思想史研究室博士)
读书人网 >社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