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蒋维乔黄忏华谈佛

发布时间: 2010-10-03 03:34:40 作者: kind887

 蒋维乔黄忏华谈佛


基本信息出版社:长征出版社
页码:48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802043972/9787802043978
条形码:978780204397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领导干部读经典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华语

内容简介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第一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级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媒体推荐 蒋著,简要系统,不乏卓识:语言畅达,不失曲致风趣;资料丰富,存阙存疑。就中国大陆而言,迄今仍只有黄忏华《中国佛教史》、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两书可与蒋维乔此书颉颃,虽各有所长,但也无法取代本书的上述独到之处。
  ——邓子美
编辑推荐 为了读者能够对佛教有更深入的了解,《蒋维乔黄忏华谈佛》把蒋维乔和黄忏华的两部《中国佛教史》合二为一,使读者能够在获取国学大家真知灼见的同时,也能比较他们对佛教理论思想认识的异同,可谓一举两得。为了更方便作者阅读,《蒋维乔黄忏华谈佛》也对原书的体例格式,做了相应修改,并对原文重新修订。
愿《蒋维乔、黄忏华谈佛》一书,能使您在获取真知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内心,远离凡尘,得到些许清静,回归真实的自我。
目录
出版说明
序一
序二
上部
第一章 佛学东传之期
第二章 佛经传译之初期
第三章 四大翻译
第四章 南地佛教之中心
第五章 佛教之弘传与道教
第六章 隋唐以前之二大系统(一)
第七章 隋唐以前之二大系统(二)
第八章 禅之由来
第九章 极乐往生与兜率往生
第十章 天台宗之起源及其开创
第十一章 嘉祥之三论宗
第十二章 造像与石经
第十三章 会昌以前之佛教概说

第十四章 唐之诸宗
第一节 念佛宗
第二节 法相宗及华严宗
第三节 律宗
第四节 禅宗
第五节 密教

第十五章 华天之再兴唐武周世之破佛

第十六章 宋以后之佛教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与律宗之再兴
第三节 元以后之喇嘛教
第四节 禅宗
第五节 诸宗融合之倾向

第十七章 近世之佛教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清代之喇嘛教
第三节 清代对于佛教之保护及限制
第四节 清初诸帝之信佛
第五节 嘉道以后佛教之衰颓
第六节 民国以来佛教之曙光
第七节 敦煌石室唐人写经之发见

第十八章 近世各宗
第一节 律宗
第二节 禅宗
第三节 华严宗
第四节 天台宗
第五节 净土宗
第六节 法相宗
第七节 三论宗
第八节 密宗

下部

第一章 中国佛教之肇始时代
第一节 东汉时代之佛教
第二节 三国时代之佛教
第三节 西晋时代之佛教

第二章 中国佛教之进展时代
第一节 东晋时代之佛教
第二节 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间之般若思想
第四节 毗昙宗
第五节 汉地沙门之西行求法
第六节 佛道二教之论争
第七节 华严初期之讲解流通
第八节 律部之翻译及弘通
第九节 三论四论初期之讲解流通
第十节 法华初期之讲解流通
第十一节 成实宗
第十二节 涅宗
第十三节 禅学及禅宗之起原
第十四节 地论宗
第十五节 摄论宗

第三章 中国佛教之光大时代
第一节 隋唐时代之佛教
第二节 三论宗
第三节 天台宗
第四节 华严宗
第五节 法相宗
第六节 律宗
第七节 净土宗
第八节 禅宗
第九节 密宗

第四章 中国佛教之保守时代
第一节 五代之佛教
第二节 宋代之佛教
第三节 诸宗
第四节 元代之佛教
第五节 明代之佛教
第六节 清代之佛教
编后记
……
序言 一切学问,均有学理的研究,与历史的研究二种,于佛教何独不然。然我国佛教,自汉代输入以来,于教理方面,特别发达;且有潜心冥悟,融合西来之义谛,独自成宗者,如天台、华严是也。至于历史,则数千年来,事实复杂,向无有系统之典籍,可供参考;欲从而研究之,正如暗中索物,不易获得。此其故,由佛教徒缺乏历史观念,在印度已然,我国人亦承受其影响也。虽然,研求教理,若有历史为依据,则所得结果,必益精确。是则历史之研究,实足为教理之辅助,岂可忽哉?余夙有志于此,又自审学识谫陋,未敢率尔操觚,乃借资于东籍,竭年余心力,以成此书。实未能自信为完善,读者以筚路蓝缕视之可也。
文摘 我国人知有佛教,远在汉初;但就历史上显著之事实言,遂相传后汉明帝时,始人中国耳。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佛教人中国,事详《汉法本内传》。此传作于何代,无可征考。据《续集古今佛道论衡》,此传凡五卷。曰《明帝求法品》、曰《请法师立寺品》、曰《与诸道士比较度脱品》、曰《明帝大臣等称扬品》、曰《广通流布品》是。其第三卷,载在《续佛道论衡》。就各卷标题,及其大体而论;似在佛教传来后,摹拟佛经体裁之作。《大唐内典录》,谓为佛法初来时所作,未可尽信。今据《汉法本内传》、《高僧传》、《僧史略》等书,并详加参证,以示佛教初传时之状态。
  史称永平三年,明帝夜梦金人,身长丈六,顶有自光,飞行殿庭;乃询群臣,傅毅始以天竺之佛对。帝遣中郎将蔡情、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使天竺,写浮屠遗范。乃与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情之还,以白马负经而至。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以居二僧。中国有僧寺自此始。
  《高僧传》,则谓此寺原名招提寺,后改白马,其言曰:“相传外国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启王;王即停毁诸寺;因改招提,以为白马;故诸寺立名,多取则焉。”所谓外国国王,应是五胡乱华时之国王;但其姓氏不可确知。《法本内传》有白马兴圣二寺。故白马寺建于何代,尚须研究。
  《汉法本内传》称迦叶摩腾、竺法兰抵洛阳后,五岳十八山道士,于永平十四年正月一日上奏,请与佛僧论理角法。明帝遣尚书令宋庠,传谕道释两派,斗法白马寺。而南岳褚善信、华岳刘正念、恒岳桓文度、岱狱焦得心、嵩岳吕惠通以下六百九十道士,筑三坛子寺之南门外;西坛安置符书,中坛安置黄老等书,东坛列祭器食物,祈祷诸神。佛僧则于道路西侧,安置佛舍利经像。已而道众宣言,纵火焚坛,不燃圣典。讵知火发,悉归灰烬。佛则舍利放五色光,飞舞空中。迦叶摩腾,亦飞升天际;现诸神怪。观者叹服。自吕惠通以下诸人,暨内宫妇女二百三十人,一时皆愿出家。朝廷敕所司建十寺;以七寺为僧寺,三寺为尼寺。僧寺建于洛阳城外,尼寺建于洛阳城内。而南岳道士费叔才,以法力不及佛僧,愧愤而死。然其说均未可确信。
  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华后,所译经典,载在经录者,除《四十二章经》外;尚有《佛本行经》五卷、《十地断结经》四卷、《二百六十戒合异》二卷、《法海藏经》一卷、《佛本生经》一卷。惟《四十二章经》尚存,且最有名;其体颇似老子《道德经》。或谓“
……
后记 蒋维乔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秀才。著有《孔子与释迦》、《中国佛教史》、《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等。译著有《胡尔德氏植物学教科书》、《教育学》等。
黄忏华,近代佛教学者,广东顺德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归国后,随唯识学大师欧阳渐学唯识法相学。所撰《佛学概论》、《中国佛教史》系我国学术界以西洋学术著作方式撰写佛书的先驱。
为了读者能够对佛教有更深入的了解,本书把蒋维乔和黄忏华的两部《中国佛教史》合二为一,使读者能够在获取国学大家真知灼见的同时,也能比较他们对佛教理论思想认识的异同,可谓一举两得。为了更方便作者阅读,本书也对原书的体例格式,做了相应修改,并对原文重新修订。
愿《蒋维乔、黄忏华谈佛》一书,能使您在获取真知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内心,远离凡尘,得到些许清静,回归真实的自我。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