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页码:26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09130875/9787509130872
条形码:97875091308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感冒论治学》为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组织国内多年从事感冒病临床研究的学者,集体编写的一部从治疗学角度讨论感冒病的科学专著。全书分导论篇、证治篇、附录篇三部分。导论篇,扼要地论述了感冒病的概念、源流、病机特点,以及感冒病的诊断标准和证候诊断模式、疗效评价标准、护理调摄、预防等。重点讨论了治则治法。证治篇,为全书编写重点。按感冒病临床常见的26个证候类型,详加论述。每一个证候类型,分别按临床表现、辨证分析、诊断要点、疑似证鉴别、论治法则、方剂选要、成药简介、饮食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验案选萃、辨治按语等项编写。附录篇,包括感冒病现代研究综述、新预防感冒操、治疗感冒病国家基本中成药,以及治疗感冒病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法规性技术文件等内容。《感冒论治学》内容丰富,科学性与实用性强,体现了当代中医规范化研究的新进展,可供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和中医学术爱好者、广大群众防病保健参考。
作者简介 冷方南,教授,1963年起从医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987年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1980年起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秘书长。主要著述《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肾炎临床治疗学》.《近代著名中医误诊挽治百案析》、《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学》(修增订版)、《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中国中成药优选》、《中国基本中成药》(一、二部)、《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古籍校勘《丹溪手镜》、《脉因证洽》、《症因脉治》、《本草乘雅半偈》等20余部。
编辑推荐 《感冒论治学》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目录
导论篇
概念
源流
病机特点
影响感冒病机的主要因素
诊断标准
诊断要点
鉴别诊断
证候诊断模式
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
护理调摄
预防
疗效评价标准
证治篇
风寒表实证
风寒表虚证
风热表实证
风热表虚证
风寒表湿证
暑湿证
暑热证
凉燥证
温燥证
少阳病证
太阳少阳并病证
太阳阳明合病证
三阳合病证
脾气虚证
肺气虚证
脾肺气虚证
脾阳虚证
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证
血虚证
肺阴虚证
肾阴虚证
肺肾阴虚证
气阴两虚证
表寒肺热证
阳气暴脱证
附录篇
感冒病现代研究综述
新预防感冒操
呼吸保健操
升降开阖功
治疗感冒病中成药选萃
国家基本药物治疗感冒病证中药制剂品种目录
感冒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
中药新药治疗时行感冒的临床指导原则(卫生部1995年发布)
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1995年发布)
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发布)
方剂汇编
……
序言 感冒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属病毒性疾病,中医药学在治疗上有较大优势。整理、研究感冒病临床治疗、护理、预防等学术成就,服务于临床,对提高感冒病临床治疗水平,有深远意义。
本书在1994年5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已15年了。
《感冒论治学》是在人民军医出版社路弘编辑的推动下,得到保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保定市中西医结合肾病医院的大力支持,用了近半年时间,完成了编写任务。本书有如下修订。
“证治篇”:主要针对各证候类型的中成药,依据国家基本药物做了增订。
“附录篇”:修订、增订内容较大。
(1)感冒病现代研究综述:增加了近15年来新的研究进展。
(2)感冒病的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在“导论篇”内容基础上,于“附录篇”增加1995年1月开始实施的《感冒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为更切合临床和科研的需要,增加了1995年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时行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技术法规文件内容,供参阅。
参加编写的作者,1994年有59人,涉及全国50余个单位。15年后的今天,如再召集一次这样多单位参加的编委会议实属不易。本书“导论篇”基本未动;“证治篇”在各证型中增加了若干中成药。
文摘 感冒是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条件下,复感风、寒、暑、湿、燥、火(温、热)或疫毒之邪而致的一种外感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多。自然病程为3~7天。在整个病程中少有传变。一般散在发生,若病情较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男女老幼证候相似者,称为时行感冒。感冒的临床表现以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鼻塞声重、流涕喷嚏、脉浮等肺卫症状为主,或伴有咳嗽、咽痛、声音嘶哑等症。时行感冒则流行广泛,男女老幼相似,以急起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为主,而肺经症状较轻。但在感冒的整个病程中,可因人因时因地而各有不同,且正气有虚实,邪气有兼夹,故其表现不可一概而论。西医学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人禽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等,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源流《黄帝内经》(成书约在战国时期)无“感冒”病名,但与之相似病症的描述却是较多的。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露风,乃生寒热”,《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为病发寒热”,《素问脉要精微论》“风成为寒热”等,此处是将寒热作为症状而提出的;《素问风论》“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