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希望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37942994/9787537942997
条形码:97875379429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心理健康系列
内容简介 《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小学版低年级)》是一套写给班级老师关注孩子心理成长的书。班级老师必须关注孩子的学习。学习的基础是什么?是心理。观察,记忆,思维,兴趣,意志,能力,都是心理。而有了这些方面的良好心理品质,学习才可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孩子学习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心理上找到根源。关注孩子心理,才是从根本上关注孩子学习。班级老师必须关注孩子的品德。品德的基础是什么?是心理。品德的认知,品德的情感,品德的自律,都是心理。而有了这些方面的良好心理品质,品德才可能得以优化。孩子品德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心理上找到根源。关注孩子心理,才是从根本上关注孩子品德。总而言之,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与心理密切相关。一个把孩子成长放在心中的老师,必然会真真切切地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从幼儿园到高中,对孩子心理成长影响最重要的是班级,是班级中任课的老师,是班主任老师。事实上,每位班级老师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对孩子实施班级的心理影响:通过课本的教学,把一个个优秀人物送进孩子的心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孩子的身心;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诸如此类的举措,都可以认为是促进孩子心理成长的朴素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生动鲜活的经验。
编辑推荐 《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小学版低年级)》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从幼儿园到高中,对孩子心理成长影响最重要的是班级,是班级中所有任课老师,是班主任老师。
这套书能帮您:了解孩子心理、促进孩子心理成长、优化孩子心理品质、疏导孩子心理困扰……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班级心理教育手册》。
目录
第一章 心灵之舟——小学低年级儿童心理成长
第一节 儿童的发展
第二节 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节 小学低年级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小学低年级心理教育的实施途径
专题一 小学低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
第二章 孩子,你在想什么——走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灵
第一节 观察:走进学生心灵
第二节 测验:走进学生心灵
第三节 情境:走进学生心灵
第四节 活动:走进学生心灵
专题二 儿童画心理解读
第三章 扬帆心海——优化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的技术
第一节 系统的心理训练
第二节 运用童话优化童心
第三节 运用儿歌优化童心
第四节 运用游戏优化童心
专题三 童话思维训练
第四章 越过心理风雨——疏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困扰的技术
第一节 心理特点≠心理问题
第二节 注意力发展辅导
第三节 想象发展辅导
第四节 粗心问题辅导
第五节 思维发展辅导
第六节 欲求心理辅导
专题四 儿童适应心理辅导
第五章 共同成长——做幸福的心理辅导教师
第一节 健康我心
第二节 解读自我
第三节 情绪管理
第四节 别发火
第五节 我能行
专题五 师生沟通的技巧
第六章 健心资源库——开发和利用心理教育资源
第一节 心育游戏
第二节 心育体操
第三节 心育美文
……
序言 这是一套写给班级老师的书。
这是一套写给班级老师关注孩子心理成长的书。
班级老师必须关注孩子的学习。学习的基础是什么?是心理。观察,记忆,思维,兴趣,意志,能力,都是心理。而有了这些方面的良好心理品质,学习才可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孩子学习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心理上找到根源。关注孩子心理,才是从根本上关注孩子学习。
班级老师必须关注孩子的品德。品德的基础是什么?是心理。品德的认知,品德的情感,品德的自律,都是心理。而有了这些方面的良好心理品质,品德才可能得以优化。孩子品德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心理上找到根源。关注孩子心理,才是从根本上关注孩子品德。
总而言之,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与心理密切相关。一个把孩子成长放在心中的老师,必然会真真切切地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从幼儿园到高中,对孩子心理成长影响最重要的是班级,是班级中任课的老师,是班主任老师。事实上,每位班级老师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对孩子实施班级的心理影响:通过课本的教学,把一个个优秀人物送进孩子的心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孩子的身心;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诸如此类的举措,都可以认为是促进孩子心理成长的朴素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生动鲜活的经验。
文摘 第一章 心灵之舟——小学低年级儿童心理成长
第一节 儿童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身体的长高,肌肉的健壮,心肺功能的增强,这些发展都是生理上的发展。智力的完善,能力的增强,自我意识的提高,情绪的渐趋成熟,意志的逐步坚强,这些发展都是心理上的发展。
有些生理方面的发展是与心理方面的发展相合拍的。比如,脑的发育完善与智力的逐渐增长,往往是相适应的。也有些生理方面的发展与心理方面的发展不是同一节奏,有的甚至差异较大,身体的长高并不一定与智力发展同步,心肺功能的增强并不一定与性格的发展携手共进,肌肉的健壮并不一定就具有坚强的意志。
但不管怎么说,生理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总是相互联系着的,总是相互发生着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一方面,生理的健康发展会促进心理的良好发展。身体长得匀称的儿童容易形成良好的自我印象,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健康的身体,容易形成稳定的愉快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反之,生理发展如果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则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一个经常被疾病困扰的儿童,发生孤僻、抑郁等不良心情的可能性要比健康的儿童大得多。另一方面,心理的良好发展也会促进生理的健康发展。儿童具有良好的智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强,因而,接受的信息、可学到的知识就比较多,这些信息和知识的刺激,同时会促进脑细胞的完善,促进脑功能的发育。儿童形成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而战胜惰性,坚持锻炼,必然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健康。反之,如果心理发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容易阻碍生理的健康发展,甚至带来生理病变。假如一个儿童总是担心自己生病,久而久之,变担心为焦虑、恐惧,长期的焦虑和恐惧,会导致他患上心因性胃病,心脏也会随之出现毛病。
所以,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形成正确的“儿童发展观”,树立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观点,既重视儿童生理的健康发展,又重视儿童心理的良好发展。一旦儿童出现发展中的问题,既要从生理上去找原因,也要从心理上去找原因。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
儿童心理发展可分为智力的发展,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性格的发展,技能的发展,兴趣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等等。
智力的发展,主要包括:观察力的发展,记忆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思维力的发展,注意力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例如,小学低年级儿童观察不细致,经常会遗漏,通过教育教学以及专门的训练,到小学中年级,儿童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