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旋转的舞场:上海的如烟往事

发布时间: 2010-10-06 02:55:12 作者: kind887

 旋转的舞场:上海的如烟往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页码:20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47300693/9787547300695
条形码:978754730069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旋转的舞场:上海的如烟往事》是一本以上海社会历史风情为题材的文化散文随笔集。全书分三辑,有上海老字号的故事,有旧上海的社会风情故事;有上海市井社会故事,图文并茂,可看性强,其中有许多作者多年搜集并珍藏的图片。《旋转的舞场:上海的如烟往事》以历史为坐标,用文学的笔触、文化的视角来写上海,故事精彩又颇有新意,读来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陆其国,1954年7月出生于上海。著有《畸形的繁荣——租界时期的上海》、《风起大漠——敦煌纪事》、《千年不败——中山陵纪事》、《老上海风情》、《民国上海帮会》等。近年写作历史文化随笔,散见于《解放日报》“朝花”、《文汇报》“笔会”、《新民晚报》“夜光杯”等副刊,有作品选入《2008年中国随笔精选》、《2068年中国杂文年选》等书。现供职于《档案春秋》杂志。
编辑推荐 《旋转的舞场:上海的如烟往事》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目录

第一辑
从“杏华楼”到“杏花楼”
“老介福”的命名与扩店
“童涵春”的药是苦是香
三大“祥”上演“龙虎斗
“荣昌祥”的“才运”和中山装
“鸿祥”的前世今生

第二辑
外滩公园旧事
魅力“江南”
走近书隐楼
掩隐在闹市中的徐家汇藏书楼
警钟楼烽火
回眸淮海中路
20世纪40年代的都市时尚
咖啡馆风情
成为幻想的“大上海计划”
高高的典当柜
白相“大世界”
旋转的舞场
城市的“音符”

第三辑
一块佛手牌味精老广告牌
远逝的烟杂店
盎然有趣的老虎灶
小人书的“细节”
沪上民间档案资料收藏纪事
后记
……
序言 《旋转的舞场——上海的如烟往事》,是陆其国先生继《畸形的繁荣——租界时期的上海》、《风起大漠——敦煌纪事》、《千年不败——中山陵纪事》和《老上海风情》后的一本散文随笔集。全书由二十四篇文章组成,以老上海的社会风情为题材,讲述诸如咖啡馆、舞场、典当业以及“大世界”、“老介福”、“荣昌祥”、“童涵春”、“杏花楼”、“鸿祥”、三大“祥”的故事;同时,还有一辑是回忆他童年时发生在“老虎灶”、“烟杂店”、“小人书摊”等市井社会的所见所闻。书中配有许多老照片,这些照片反映了当年的社会风情,在今天是不多见的,弥足珍贵。可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最近几年书店里出现了许多散文随笔类的图书,有人说现在是随笔时代。作家写随笔,史学家写随笔,艺术家写随笔,科学家写随笔,真是“家”、“家”写随笔。这当然是一种好现象,反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随笔,《辞海》说它是散文的一种,短小精悍,不拘一格。这也许是人们热衷于写随笔的原因。不过,随笔的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却是不尽相同的。依我看,作家的随笔大多是借事或借景抒情的;史家的随笔则偏重于史事结合,说古谈今。各有各的特色,两者都注重思想性,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示。其国的这本书,写的是老上海的社会风情,或叙事,或写人,或感怀述说,既有作家的细腻的笔调,刻画描写,文字生动,新鲜活泼;又有史家严谨的态度,钩沉史料,注重史实,有的还细加考证。
文摘 插图:


“协大祥”与“宝大祥”竞争如此,与“信大祥”的竞争亦然,“信大祥”经理丁大富是孙琢璋的学生、“协大祥”的高级职员,而且又是丁丕山、柴宝怀的亲戚。1928年,开在“协大祥”对街的同业慎泰昌棉布店歇业招盘,丁大富得到“协大祥”的一位股东陈维贤的支持,集股盘进,开设了“信大祥”。此前,丁大富向孙琢璋要求投资入股,开始时遭到婉言拒绝,因为孙琢璋估计凭丁大富的资历,不一定能拉到资本;而没有“协大祥”投资,他要开张也难,孙琢璋当然不愿扶持一个竞争对手。但我们前面说过,孙琢璋是个精明人,他转念一想,丁大富即已有心,“信大祥”开张是早晚的事,与其看着他走到那一步,还不如把他控制起来。这样既避免树立对手,又可在与“宝大祥”的竞争中多一份力量。这样,“协大祥”遂投资六分之一,成为“信大祥”的大股东。后来果然因为这层因素,“信大祥”处处受到“协大祥”钳制。
1930年,孙琢璋去世以后,终于引发“协大祥”第二次拆股改组。不过这次的焦点主要是围绕继任经理人选而展开。争夺战的结果是孙琢璋的儿子孙照明子承父业继位“协大祥”经理。
抗战爆发,终于引发了“信大祥”对“协大祥”强烈的反控制情绪,前者遂瞒着“协大祥”,盘进南京路大沪银行原址五开间的店面作为第一分店开始营业,渐渐在南京路上崛起。以后又在南京路开出第二分店。见了这阵势,“协大祥”、“宝大祥”焉能甘心,不久也相继立足南京路,竞争态势愈演愈烈。
笔者年少时因居住的关系,常到毗邻“大世界”的一家协大祥绸布店玩耍,以至初时以为旧上海的“协大祥”即发端于此。
后记 《旋转的舞场——上海的如烟往事》是一本以上海社会历史风情为题材的文化散文随笔集。全书24篇文章,叙事容时间跨度从旧上海直至20世纪8。年代。全书共分三辑,第一辑是一组上海老字号的故事;第二辑大多数为旧上海的社会风情故事;第三辑主要讲述2。世纪60年代上海市井社会故事。
全书文章系陆陆续续完成,前后写作时间跨度也很长,因为当初写这些文章时,并没有想到出书,有些文章,如《远逝的烟杂店》、《旋转的舞场》等,曾发表于《电视电影文学》、《雨花》等杂志;《成为幻想的“大上海计划”》发表于《世纪》杂志。可能是这些散文随笔除了叙事外,更融有我自己的思考在,因此发表后受到读者喜欢,更有朋友鼓励我顺着这样的选题和思路,多写一些,日后出一本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便继续研读有关老上海的史料,井抽时间走访一些健在的“老上海”们,从他们口中抢救一些活史料,从中遴选题材,最后终于写出了这本《旋转的舞场——上海的如烟往事》。 因为考虑到要出书,所以此后的文章写成后,我不再拿出去发表,为的就是想让文章保持一点原汁原味的新鲜感,使之凝于出版后的书中。
不言而喻,关于老上海的题材和故事,就像一口汲取不尽的深井之水,甚至可以说,谁如果有心书写,只要做一些基本功课,都可以从这口井里打捞上或多或少、成色不一的诸般内容。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