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页码:7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800846792/9787800846793
条形码:9787800846793
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百年军服(增补版)》主要内容简介:军服是军人的外在标志。是一个国家军队的独特象征。质量优良、样式美观、功能完善的军服,不仅能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可以振国威、壮军威、鼓士气,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军服在不断的变革着,军服的作用也在不断地扩展。中国的军服发展到今天新式的系列化服装,经历了多次大的变革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中国的军服自产生到现在,大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绝大部分时期是盔甲时代。各朝各代的盔甲不尽相同,但总的来看,直到近代以前,中国的军服发展比较缓慢,变化不是很大。
作者简介 徐平,1956年生于北京。自幼喜爱军服,立志从军报国。中学时代即以父兄军装为最爱。河北大学经济系工业经济专业毕业后,携笔从戎。1983年在总后勤部军需生产管理部任职,参加过我军“七八式”、“八五式”、“八七式”军服生产。现为后勤指挥学院学术研究部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大校军衔。著有《中外军服大观》、《漫谈中外军衔》、《世界各国军衔图鉴》、《财富较量——二战中的经济战》、《新中国首次军衔制实录》、《蒋介石的文臣武将》、《人民海军服装六十年》等书20余部。
徐海燕,196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先后为《二战时期一冷战时期苏军德军服装服饰及徽章图集》、《美军服装服饰及徽章图集》、《中国百年军服》、《二战参战国军衔服饰图鉴》、《新中国首次军衔制实录》、《苏俄百年军服》、《美军军衔军装服饰图鉴》、《人民海军服装六十年》绘图。
编辑推荐 《中国百年军服(增补版)》是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部分 晚清时期(1904年-1911年)
第一编 清末新式陆军
第一章:清末新式陆军(1904年-1910年)
第二章:清末新式陆军(1911年)
第三章:清禁卫军(1907年-1911年)
第二编 清末新式海军
第二部分 晚清时期(1912年-1949年)
第一编 北洋军队
第一章:北洋陆军 (1912年-1928年)
第二章:北洋海军 (1924年-1928年)
第二编 国民党军队
第一章:国民党陆军(1924年-1929年1月)
第二章:国民党陆军(1929年1月-1929年9月)
第三章:国民党陆军(1929年9月-1936年1月)
第四章:国民党陆军(1936年1月-1946年3月)
第五章:国民党陆军(1946年3月-1949年9月)
第六章:国民党海军
第七章:国民党空军
第八章:国民党宪兵
第九章:国民党军军属人员
第三编 民国警察
第一章:民国警察(1913年-1918年)
第二章:民国警察(1918年-1927年)
第三章:民国警察(1927年-1928年)
第四章:民国警察(1928年-1935年)
第五章:民国警察(1935年-1937年)
第六章:民国警察(1937年-1940年)
第七章:民国警察(1940年-1947年)
第八章:民国警察(1947年-1949年)
第四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警察
第一章:中国工农红军
第二章:八路军、新四军
第三章:解放军
第四章:新疆民族军
第五章:人民警察
第三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2008年)
第一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一章:50式军服
第二章:55式军服
第三章:58式军服
第四章:65式、74式军服
第五章:85式军服
第六章:87式军服
第七章:97式军服
第八章:99式夏服、04式士兵常服、05式空军常服
第九章:07式军服
第十章: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
第二编 人民武装警察
第一章:公安部队
第二章:公安军
第三章:公安部十六局及所属武装警察
第四章: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五章: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六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卫部队
第七章: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八章: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3式警服
第九章: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7式警服
第十一章: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07式警服
第三编 人民警察
第一章:50式警服
第二章:55式警服
第三章:58式警服
第四章:66式警服
第五章:72式警服
第六章:83式警服
第七章:89式警服
第八章:99式警服
附录一 逃台后的国民党军队
第一章:台湾国民党陆军(1949年-1957年)
第二章:台湾国民党陆军(1957年1980年)
第三章:台湾国民党陆军(1980年-2000年)
第四章:台湾国民党海军
第五章:台湾国民党海军陆战队
第六章:台湾国民党空军(1949年-1979年)
第七章:台湾国民党空军(1979年-2000年)
第八章:台湾国民党宪兵
第九章:台湾国民党军仪仗队
附录二 军事、勋章、奖章
第一章:北洋政府勋章、奖章
第二章:国民党军勋章、奖章
第三章:新中国军事勋章、奖章
……
序言 军服是军人的外在标志。是一个国家军队的独特象征。质量优良、样式美观、功能完善的军服,不仅能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可以振国威、壮军威、鼓士气,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军服在不断的变革着,军服的作用也在不断地扩展。中国的军服发展到今天新式的系列化服装,经历了多次大的变革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中国的军服自产生到现在,大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绝大部分时期是盔甲时代。各朝各代的盔甲不尽相同,但总的来看,直到近代以前,中国的军服发展比较缓慢,变化不是很大。
清代前、中期军服中也有铠甲。清代的铠甲分为脑马甲、腰甲、腹甲、腿甲四项,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从外观装饰上都比以前有较大进步。清朝后期,随着枪炮等火器的大量使用,盔甲的防护作用已越来越小;并且由于盔甲笨重,行动不便,人们索性脱掉盔甲,轻装上阵。金属的盔甲逐渐被轻便的布质、毛料和其他特殊材料的服装取代。鸦片战争爆发后,当欧洲侵略军的火炮在中国门口炸响时,盔甲也逐渐走向消亡,而代之以新的军服式样。
清末新军是全盘西化的产物,它的编制、装备、训练等都效法德、日等列强。1905年诞生的新军服装,开创了中国近代军服改革之先河,对中国军队近代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民国初年,无论是南方临时政府还是北洋政府的军服,都是在沿袭清末新军服装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小的改动。这期间,中国军服样式受东邻日本影响较大。由于各派军阀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全国军队的军服制式、颜色和材料不够统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得全国形式上的统一,国民党军队军服渐趋一致。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在接受美援的同时,一些嫡系部队也装备了美式军服。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军队效仿美国,改革军制,军服发展也以美军为样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进行了多次改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55式军衔服是新中国军服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其后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有过20年的缓慢发展。经过85式军服的短暂过渡,迎来了第二个里程碑——87式系列军服。由驻港部队首穿的97式军服,是我军军服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从1905年制定的中国近代军服和军衔标志第一个图案样式算起,到现在整整一百年了。过去的一百年,是中国历史巨变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间,中国社会革故鼎新,改朝换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军服也不断变革,经历了漫长曲折、推陈出新的演进过程。
军服是一部史书,军服是一面镜子。它留下了飞逝的岁月脚步,也映照出绚丽的时代色彩。
真可谓百年军服,百年沧桑!
文摘 插图:


清车战斗力的脆弱,在战争中暴露无遗。堂堂“大清王朝”,竟然输给人力、物力比自己弱得多的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朝野改革呼声甚高。清廷为维持自己的统治,决定采纳众议,改革兵制,效法西洋,建立一支新型陆军。
1901年,清政府仟命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负责编练新军。1903年12门,成立练兵处,统管全国新军编练事宜。
新军的编制、训练、装备和官制等完全效仿德国和同本军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移植西欧式军衔制,即按照两方军官军衔的三等九级制,取代旧的官阶制度。当时新军军官军衔各级名称及任职如下:
上等第一级,正都统,职任总统官(军指挥官);
上等第二级,副都统,职任统制官(镇指挥官,相当于师长);
上等第三级,协都统,职任统领官(协指挥官,相当于旅长);
中等第一级,正参领,职任统带官(标指挥官,相当于团长);
中等第二级,副参领,职任一等参谋官;
中等第三级,协参领,职任管带官(营指挥官);
次等第一级,正军校,职任督队官(队指挥官,相当于二连长);
次等第二级,副军校,职任排长;
次等第三级,协军校,职任司务长。
以后,又设置了军士和兵的军衔,即:
军十:上士、中士、下士;
兵:正兵、一等兵、二等兵。
在军官和军士之间还增设“额外军官”一级,相当于准尉。
当时清末湘淮军和练军的,车服,虽然早已脱去了盔甲,但在洋人眼里,清军的装束“是一条布袋式的裤子,一件颜色鲜明而不合身的战袄,头上戴一顶头巾或圆锥形斗笠。这副不像个兵的装束再时常加上一把扇子和雨伞,就更显得失去勇武气概。上衣前胸还有个斗大的箭靶式圆心,上衣的背后,写个‘勇’字。人们看到这套装束,很自然地联想到他正好是炮灰。”①
由于近代新式操练的实行,以及作战方式的改变,迫切要求改革清军旧式服制。随着火器射程的延长和杀伤力的增强,两军交战距离较之弓箭时期要远,而人员特别是指挥官的伤亡率却比过去要高,这就要求军队的服装要利于隐蔽;在官兵制服的区分上,自己人在近处利于识别,而在战场上敌人难以“指目”,尽量避免危及军官生命。同时,随着制式教练的推行,部队“操法起伏,分、合、退、旋转,均贵迅捷”,要求军服必须“改用短服,一洗旧观”。另外,随着兵种的增多,为便
……
后记 本书作者曾参与过军服的生产、管理或教学工作,并且始终对军服怀有深厚感情和浓郁兴趣。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研究,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出来,奉献给广大读者朋友。希望这部书能满足军服爱好者的愿望,亦可作为有关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忠实记录了自1905年以来中国军服一百多年的发展变化。从清末新军、北洋政府军队、国民党军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图文资料尽可能翔实、准确。因55式军服、87式军服、97式军服、07式军服品种系列和军衔标识多,读者关注程度高,故占用较多篇幅。另外特别增加有关武警服装的内容。
本书由徐平、聂旭颖、刘赛、孙浩、王瑾撰文,徐海燕绘图。
八一电影制片厂崔学礼、原总后军需生产管理部于力拓、总后生产技术研究所董凯、原总后3501厂邝杰、后勤指挥学院学术部资料室张文良诸同仁,均为本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由于时间仓促和掌握资料的局限性,在编写过程中,难免有一些错误和遗漏,敬请广大读者和有关专家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