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16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208084564/9787208084568
条形码:97872080845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用于广大旅游爱好者阅读。
丛书名:人文华夏
内容简介 《千碉净土:神山护佑下的丹巴》内容简介:人文者,人类社会之各种文化现象也。华夏者,中华大地东南西北中之谓也。人文华夏,时间绵延,昔日辉煌,今朝灿烂,明天锦绣;空间广袤,民族众多,异彩纷呈,独特东方。哲学、经济、军事、科技、法律、伦理、教育、民族、宗教、文艺、考古、文物、 民俗……尽管良莠杂陈,但世世代代渗透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影响着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民。丹巴以自然景观、民居和美人闻名于世。在当今旅游狂潮中,“丹巴热”正日益升温。
《千碉净土:神山护佑下的丹巴》系人文华夏丛书之一,主题是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千碉净土:神山护佑下的丹巴》介绍了生活在这里的嘉绒藏族的历史沿革、自然风貌、风俗民情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的石碉文化。
作者简介 邓廷良,生于重庆,曾执教于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高校。著有《石碉文化》、《嘉绒族源考》、《氐羌颂》等。
编辑推荐 《千碉净土:神山护佑下的丹巴》:人文华夏。
目录
卷首缀言
一、岷山之尾的通衢
五龙戏珠之地
自然的法则
干道改易带来的衰落
二、多元文化的融合
岷山之子
以战斗为职业的部族
四面奔来的表兄堂弟
闲话十八土司
三、女娲氏的余晖
君临大地的石榴裙
光怪陆离说美人
令江山失色的女人
又炒出一个美人窝
四、一方水土一方风
同中有异的民俗
额尔冬年
别样风流的自然保护区
金川河畔的衣与裳
生命的律动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五、十万神山之王
地母崇拜
璀璨的岷山之尾
神山之王
因宽容而斑斓的宗教
六、石碉文化
创造石碉的族群
地上地下的石室文化
巍巍千碉
后记
……
文摘 插图:


地球不过是宇宙间的一粒微尘。其上生活着的一种微生物——两脚直立的裸猿——人类,与地球其他生物一样都不过是大地的产物。
人类所创造出的辉煌文明,无不被大自然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在人类的幼年时代,这烙印更加明显。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道路系统,最初就是被自然环境所决定。时至今日,人们仍未能摆脱这类地理环境的制约:纵贯中国西南的川滇、川黔公路和铁路,仍基本遵循两千余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远古时代的人类移徙的横断山走廊而行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是先贤们的至理名言。实际上,路是动物种群为生存发展在大自然限定或允许的条件下踏出来的。草食动物为了追逐食物、水和盐,大抵循着河流旁的山原行进;而肉食动物追逐草食动物,杂食的人类则追逐前两者。于是乎由动物的蹄、掌和人类的脚反复践踏,在水边和山原走出一条条道路来。
在华夏大地上,最重要的是两条交汇成T形的道路,即东西向的河西—秦岭—黄河道,与南北向的横断山走廊。这两条道路在华夏民族及其文明的形成中,曾起过无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的老祖宗炎、黄、夏、周,从横断山东缘的古昆仑—岷山出发,沿秦岭、黄河进入中原,与先进的东夷文明结合,形成了华夏团族。而华夏集团的发展与扩张,迫使原留在西部的堂兄弟、表姐妹们纷纷西窜南逃。这是有史以来,横断山走廊上最大最持久的一次民族大迁徙。于是在川滇山地间留下了20多个以原西部氐羌族群为主族源的现代民族。而横断山民族走廊上,最重要的枢纽之一,即是五水交汇的丹巴之域。
地处岷山之尾的丹巴地区是西部高原与东部丘陵平原间的第二级台阶枢纽所在。五道河谷所形成的天然通道:溯大金川而上,经马尔康直达青海;或越草地相接甘肃的河西走廊,溯小金川则入汶川至川西平原,溯革什扎河越党岭至玉柯草原为入藏要道,溯东谷河而西亦是康藏、汉藏古今干道所在,循大渡河向西南,更是南下滇缅东进汉区主道。在近代官道及公路开通前,丹巴一直是四方通衢枢纽。
当族群迁徙的浪潮逐次消歇后,贸易与战争自然也会充分利用这通衢。
从未有过像茶那样一种小小的灌木叶,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影响到华夏大地上最伟大的两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野生茶主要在云南及中南半岛,而人工植茶则创始于野茶边缘的名山县蒙顶地区。这大约与水稻专家
……
后记 当我正和一群石匠在雕塑场上忙得灰头土脸、满身泥污之时,编辑弓长带着摄影界的师奶杀手白金大师闯了进来:“牦牛,给你送烟钱来了。弄本介绍丹巴的小册子……不过这次是给年轻人读的,把你那些司马迁、二十四史之类丢开,语言要现代化……”
“我不会上网,这学期又没课,到哪点去学现代汉语?”
“牦石匠,”师奶杀手笑容可掬,“去夜总会、舞厅,去年轻人多的地方学呀!”
“诺。”为了那缥渺的烟钱,只得试试。
交稿后,接到编辑弓长的电话:“老牦,你怕是在唐古拉风夜总会写的吧?字里行间都透着酥油味。”
“酥油味是胎中带来的,莫得法……我是在多瑙河歌厅写的,现正靠着湘妹子的玉肩喝酒呢……这次亏大了,稿费怕不够酒钱。”
“活该,谁让你喝酒。”
眼前的钞票消逝了。却幻化出充满阳光和爱情的草场,虽然那里也有乌云和冰雹。从贫瘠旷原走进喧嚣的大都会,犹如山溪中的鱼跌进泥沼,五光十色又食物丰沛,但却被窒息得半死。刻骨的乡愁让泪水溢出眼眶,滴落杯中。一口喝下,太苦涩。不觉吐了出来:
青楼买酒消暮寒,
歌哭率性舞悲欢;
猛酒入肠触旧创,
怅立雪雨心欲燃。
是为后记。
2008年元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