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32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229005035/9787229005030
条形码:97872290050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花之庆次》是一本时代小说,虽然其中也错综交织着大量史实与真实历史人物,内容毕竟属于七实三虚,前田庆次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小说原作者隆庆一郎呕心沥血的拳拳创作。隆庆一郎在中国的知名度不如司马辽太郎、井上靖、山冈庄八等知名历史小说家,或许当归过于他的大器晚成和日后的急逝。隆庆一郎本是影视剧本作家,作为小说家发表处女作《吉原御免状》是在1984年(61岁),这本交织着诸多历史谜团的小说一问世便博得了广泛的好评。隆庆一郎与其他历史小说家最大的风格特点区别在于两点:一是在人物尤其是庶民生活的描写上非常细致秀逸;二是爱以史料为基础来展开对历史真相天巴行空的想象。其代表作就是《一梦庵风流记》和《影武者德川家康》 (后者亦由原哲夫先生进行了漫画化),而前者更是在1989年一举获得柴田炼三郎文学奖。
作者简介 隆庆一郎(1923—1989),东京出生。毕业于东大文学部法语专科。在学期间师事辰野隆、小林秀雄。一度从事编辑工作,后于大学担任法语教师。在辞去了中央大学助教授之后。用本名池田一朗从事剧本写作。凭借电影《哥哥》的剧本取得了剧作家协会奖。84年以《吉原御免状》为处女作开始了其作家生涯。89年凭借《一梦庵风流记》夺得“紫田炼三郎奖”,为时代小说界揭开了一个全新时代。可惜他在仅经历了短短的5年作家生涯后突然去世,为日本大众小说领域留下一个无法弥补遗憾。
媒体推荐 我认为倾奇者都受到了世人不当的评价,但或许这正是他们的本意也或未可知。这样的心境实在是奇妙啊。他们的眼光与世俗相悖,并将此看作是一种荣耀,所谓倾奇者的美学,难道不正是破灭美学意识的最高境界吗?
——隆庆一郎
云无心以出岫自有一趣。若心无属于诗歌,月残花谢便也不以为苦。困欲眠时虽昼亦眠,醒欲起时虽夜亦起。若无转生九品莲台之欲,便也无堕落八万地狱之罪。生若尽兴,死也不过寻常事。
——前田庆次《无苦庵记》
在日本历史上,倾奇者与前田庆次始终是一个完整的词组。这位行为艺术家能够在大历史的视角下仍旧熠熠生辉,这是别人所难望其项背的了。
——作家 马伯庸
编辑推荐 《花之庆次》:“天下御免”的另类男子
破灭美学的极致体验,生存夹缝中的冒险传奇
战国第一倾奇者的任侠与逍遥
目录
序
第一章 倾奇者
第二章 无欲之人
第三章 松风
第四章 招待
第五章 敦贺城
第六章 七里半岭
第七章 聚乐第(上)
第八章 聚乐第(下)
第九章 决斗之风
第十章 夺心男子
第十一章 骨
第十二章 女体
第十三章 死地
第十四章 攻打佐渡
第十五章 傀儡子舞
第十六章 捕童
第十七章 治部(上)
第十八章 治部(下)
第十九章 入唐
第二十章 伽琴
第二十一章 伽姬
第二十二章 汉阳
第二十三章 归还
第二十四章 入唐之阵
第二十五章 难波之梦
第二十六章 夺取天下
第二十七章 会津阵
第二十八章 最上之战
第二十九章 讲和
第三十章 风流
作者后记
译后记
……
序言 写在《花之庆次》之前——
日文小说的翻译,一向是件困难的事。
虽然我们总是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又都是汉字文化圈内的一员,可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却往往比想象中大上许多。事实上,日文翻译的难度,比起欧美语系文学作品来说不遑多让,甚至有所过之。
日本文化中固有的那种清浅、平淡的风格,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了日文的骨髓之中,远如井原西鹤、曲亭马琴,近如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均概莫能外。他们的文笔各有千秋,却总有一种特有的味道萦绕在不同风格的著作之间,让人一眼望去,便知出自日本作家手笔,几乎可称为文化血统。
若想在把日文转译到中文的时候,保留这一种“味道”,并不容易。钱锺书在讨论林纤的翻译时,曾明确对翻译提出一个要求:“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这个标准是相当高的,尤其对日本文学来说尤其显著。许多译者因为中日文化的传承关系,而武断地认为可以直接取申土风格强行嫁接,浑然不觉两者之间的差异,以致丧失了本有的风格与味道。
如丰子恺所译的《源氏物语》,文字颇为流畅,确实不错。但我个人的感觉,总有一种看《三言二拍》的错觉,缺少日本平安朝的那种特有的“平安风”韵味。所以周作人批评此译本“喜用俗恶成语。
文摘 第一章 倾奇者
“倾”,极尽;“奇”,新奇、怪异。倾奇者——极尽新奇怪异之人。这个词语专门用来形容那些酷爱奇装异服、喜欢凭借特立独行的所为制造惊人之举的男子。
自很久之前起,这一词语便在我心中占据了特别重要的位置。
我因为工作上的关系,二十年前与一位关西电视台的导演有所交集。他是个毫不起眼、穿着随意之人,年龄大概有四十多岁吧。年纪轻轻却剃了一个罗汉般的大光头,下巴上倒是留着长长的须髯,却是跟他那张滚圆的孩子脸分外相称。这个无论何时都笑呵呵看起来心情不错的小个子,工作时穿的衣服经常是清一色的牛仔装,偶然也会穿连身的工作服,这身职员般的打扮与导演这个职位倒也十分合衬。他虽然水平相当不错,人品看来也挺好,但不知为何就是令人觉得难以沟通,不管是言语还是那漫不经心的态度之中,总是屡屡会产生小小的抵触之感。老实说对此我有些不满。
若是不能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话,工作便不能顺畅地进行下去。说起来我这个人也有些这样的任性。因此我寻思着得做一些改善关系的努力,某日对他发出了纯属个人的邀请。这一天约好了在旅馆的休息厅碰头,我便提前坐在能看到旅馆入口的沙发上等着他的出现。这是因为,从一个人走进旅馆的举止行为便能大致判断出此人的为人。
终于他出现了。
可以说我是大吃了一惊。
通过旅馆大门、走进大厅后一瞬间停下脚步的他的身影,竟是如此的光彩照人。
如今正在撰写本文之际,将近二十年前的那一幕又栩栩如生地浮现在了眼前。
他身着鲜艳的酒红色天鹅绒三件套,衬衫则是浅褐色,系着一条相同颜色的细皮领带。看上去个头仿佛像是增长了不少,恐怕是穿了高跟皮靴的缘故吧,靴子同样也是酒红色的。
我的文章只怕是不能正确地描绘出当时他给人的感觉。读者或许会想象成那种乱七八糟夸张之极的服装吧。事实并非如此。位于这一身酒红色服装上的是未着一发、须髯飘飘的达摩般的童颜,完全没有夸张难看的感觉,虽是大异常人,却转而给人以清爽之感,分外漂亮,显而易见是一种大大的“倾奇”。我仿佛在一瞬间理解了这个男子。紧接着,一股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真是太棒了。”
我发自内心地说道。他露出了直率的笑容。
各位可能会觉得意外的是,这位导演制作的影片画面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华丽,倒不如说是朴素之极,有时甚至带有灰暗的色彩,然而在那灰暗的画面底下却泛出某种异样的艳丽。如今的我已然理解,那才是“倾奇者”的究极审美意识之所在。然而这种
……
后记 平成二十年(2008年)十月。京都。
坐在四条河原鸭川河畔,放眼观望这错落有致向下游奔腾而去的河水,思绪几乎不怎么费劲使能飞快倒退四百多年,眼前也仿佛立刻栩栩如生地浮现起一名高大魁梧的男子牵着一匹巨大黑马在此河边悠然饮水的一幕。
无疑,此时此地令我第一个想到的,除了本小说的主人公前田庆次外更无他人。
庆次那传奇般的一生之中,居于京都的期间只有短短不到十年。然而正是从此地,庆次那天下第一倾奇者的名号闻达于天下;正是在此地,庆次向天下霸主秀吉示以了豪气冲天的倾奇之举;正是在此地,庆次向当时一流的文化大家们学习诸多才艺,成为了战国时代罕有的文武双全之士;也正是在此地,庆次邂逅了堪称知己的直江兼续,从而寻觅到了终生的心灵寄托之所。
用现代流行的语句归纳讲,这里可谓是庆次学习过、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身处其境,不禁难以按捺心潮澎湃.
此时我的思绪又不禁飘向9个月前,当时适逢久未联系的重庆出版杜的邹禾先生开出了长长一张日本历史小说与时代小说的列表,就哪些小说会受中国读者欢迎一事向各路好汉征询意见。恬居受邀之列的我毫无踌躇地选择了隆庆一郎先生的鼎峰之作《一梦庵风流记》,并自告奋勇地承担了翻译之职。
稍微年长一些的读者可能看过由原哲夫先生(代表作:《北斗神拳》)担纲、名为《花之庆次》的一套长篇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