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发布时间: 2010-10-13 03:02:32 作者: kind887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1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9066839/9787309066838
条形码:97873090668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加坡广超法师佛学丛书

内容简介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简称《百法》,是世亲菩萨在世间的森罗万法中取出一百种法,以唯识观点分成五类,认为这一百种法是万法的总纲,所以又称为“五位百法”。我个人认为,《百法》是大乘法相的精髓,加上一些唯识见解的著作。其实本论中只有两种法是唯识宗的法相,那就是“阿赖耶识”和“末那识”;在佛学思想上,五位中的“所现影故”是唯识思想;除此之外,其余的法皆出现在各大小乘部派的法相里,只是大乘的五位分类比小乘部派的分类来得正确。
编辑推荐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为新加坡广超法师佛学丛书之一。
目录
序言
大乘百法明门论
绪引
《百法》简介
一、作者
二、释论题
第一章 总释
一、万法可分五类
二、分五类的缘由

第二章 心法
一、略说心、意、识
二、第六意识
三、前五识
四、前六识了别后,意识才分别
五、第六意识活动有二类
六、五俱意识的境
七、现量的了别与比量的分别
八、第七末那识
九、第八阿赖耶识
十、心王总结

第三章 心所有法
一、遍行位
二、别境位
三、善位
四、烦恼位(根本烦恼)
五、随烦恼位
六、不定位
七、心所总结

第四章 色法
一、五根
二、五尘
三、法处所摄色
四、色法总结

第五章 心不相应行法
第六章 无为法
第七章 无我
……
序言 《大乘百法明门论》简称《百法》,是世亲菩萨在世间的森罗万法中取出一百种法,以唯识观点分成五类,认为这一百种法是万法的总纲,所以又称为“五位百法”。我个人认为,《百法》是大乘法相的精髓,加上一些唯识见解的著作。其实本论中只有两种法是唯识宗的法相,那就是“阿赖耶识”和“末那识”;在佛学思想上,五位中的“所现影故”是唯识思想;除此之外,其余的法皆出现在各大小乘部派的法相里,只是大乘的五位分类比小乘部派的分类来得正确。
《百法》比《俱舍论》多二十五种法,然而并不见得圆满,以“善”心所来说,“四无量心”是很重要的心所,“喜”可归入“受”心所,“慈”和“悲”不属于“受”,应当与“舍”心所同类,但是本论只列出舍心,没有慈心和悲心。再来看“烦恼”,佛经处处说众生“忧悲苦恼”,而本论中的“小随烦恼”却只见“恼”,不见“忧悲”。
文摘 插图:


1.信。
信心所是相信三宝的实、德、能(真实、功德、自能修成)三件事。《华严经》中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意思是,有此信心所者,在还没有完全明白佛法之前就对其充满信心,会在日常生活中,以五戒十善、八正道等为依据,过着佛化的生活,从实践中得到佛法的利益,就能很快地培养一切善法;反之,必定对佛法持有怀疑不信的态度,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他就不会去实践佛法了。所以佛法说,世智辩聪是学出世间法的大障碍,因为世间的聪明无法证明出世间法,于是无法相信。
善心所的信是指业习中对正法的信心,称为信心所。因为我们过去世可能有学佛的业习,今生遇到学佛的因缘就生信,使我们很容易相信三宝的实、德、能。
(1)相信实:所谓实就是实事与实理,即佛教讲因果,相信因果是真实的。因为因果、业报、轮转、解脱、圣人等,都没法以科学的方法证明,都要依靠此信心所来相信。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