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行走的中国

发布时间: 2010-10-17 02:35:45 作者: kind887

 行走的中国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3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020068791
条形码:97870200687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行走的中国》内容简介: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张胜友先后撰写了《十年潮》、《历史的抉择》、《让浦东告诉世界》、《风帆起珠江》等二十五部电影、电视政论片,全面记录中国的改革历史,引起强烈反响。作品集以重大的社会变革为背景,从具体的城市、乡村撷取题材,视角独特,激情澎湃,气势恢宏地全方位展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张胜友,男,1948年生,福建永定人。中共党员。复旦大学文学学士,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7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散文、报告文学集《闽西石榴红》、《穿越历史隧道的中国》、《人口:魔方世界》、《破冰之旅》、《珠江,东方的觉醒》等十五部。撰写电影、电视政论片《十年潮》、《历史的抉择》、《让浦东告诉世界》、《风帆起珠江》等二十五部(一百多集)。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电影星光奖等二十余项文学奖。多篇作品入选大、中学语文教材。
编辑推荐 《行走的中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直视无前气吐虹(代序)
十年潮
历史的抉择
海南:中国大特区
让浦东告诉世界
东莞:城市传奇
闽西:山魂海恋
石狮之谜
海沧:中国热土
泉州与海
跨越——厦门经济特区25年
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商魂
现实与梦幻
邯钢风流
中国,迈向21世纪门槛
世纪风
人口纵横
中国公务员
基石——依法治国纵横谈
女人,生命的长河——央视《半边天》开播词
力挽狂澜
2000奥运:光荣与梦想
后记
……
序言 30年前,张胜友以饱含忧患意识、富于批判锋芒的报告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20年前,他又以极具思辨性和前瞻性的影视政论作品,再度饮誉文坛。张胜友宝刀不老,近期推出的电视政论大片《珠江,东方的觉醒》,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双丰收和双突破,进一步确立了其作为我国影视政论作品创作领域领军人物之一的地位。
张胜友,福建省永定县高陂镇北山村人氏,1948年出生于普通乡村教师家庭。当睁开那双童稚的眼睛,映入他瞳仁的是翠绿的山峦和清冽的溪水,以及青山绿水间那贫瘠的红土地和世代劳作世代贫困的客家村民。1959年至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每逢周末,他和他弟弟总是并肩伫立村口,眺望远处,眼巴巴地企盼在外乡执教的父亲早早归来,好用父亲一周来节食省下的一包糙米熬粥充饥。1966年“文化大革命”风暴骤起,正在读高中二年级的他被迫辍学回乡,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农耕生涯,农闲时则外出修公路、筑桥梁、挖水库、开矿槽、打零工,走村串户当裁缝,备尝人间歧视之苦。
幸运的是,张胜友们并没有完全被社会遗忘。1977年冬,在恢复高考的竞争中,张胜友终于圆了大学梦。跨入复旦校园,适逢“真理标准”大讨论和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便在黄浦江畔经受了一场急风暴雨的洗礼,从幼稚走向成熟,完成了一次痛苦而有意义的思想嬗变。
文摘 “承包为本”四个大字,不仅对首钢,对钢铁行业,而且对其他各个行业的企业都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到1988年,全国93%的大中型企业实行了下述多种不同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两保一挂;上缴利润递增包干;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数分成;缴利亏损企业利润包干或亏损包干;行业投入产出包干等。
实行承包经营,责、权、利关系十分明确,从而改变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状况,使企业由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变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同时,改变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状况,激发了广大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
人们也许还记得《人民日报》刊载的一幅妙趣横生的漫画;西方资本家亏损了50万元,急得要跳楼;中国的一位厂长亏损了100万元,却可以说句极轻松极时髦的话:“交了学费嘛!”
时隔不久,中国人却从电视荧屏上看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几度审议《企业破产法》时异常激烈争辩的镜头:作为法人代表的厂长们赞同《企业破产法》,但强烈要求自主经营,抗拒“婆婆们”无所不在的行政干预;工人们同样赞同《企业破产法》,但强烈要求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有权自己选择厂长,当然厂长也有权选择工人。
显然,厂长们和工人们全都不再感到轻松——长期吃惯了“大锅饭”、端惯了“铁饭碗”的中国人终于吃惊地发现:那些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的企业真的纷纷破产、倒闭,或被兼并了!
一位美联社记者在采访了东北某个城市之后,为《纽约时报》撰写了一篇题为《为了经济利益,市长几乎出租了整个城市》的报道。这座被美国人称作“出租了的城市”就是辽宁省阜新市。阜新号称“煤电之城”。然而,在1986年,当辽宁省的工业企业人均留利已经达到600至700元时,阜新还不到200元;省里每年给予阜新的财政补贴多达8000万元,全市98%的企业是小企业,阜新人自己戏称为“一小二穷三不活”。
后记 回望30年,中国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躬逢盛世,作为一名记者、作家,我有幸见证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并以手中的笔,参与实录了这一充满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大变革时代的风雨烟云。
我同电视结缘,可追溯到1988年秋季。其时,我与同窗挚友胡平合作一系列报告文学作品之后,俩人第一次合作撰写了反映中国近代百年变革史的五集政论片《世纪风》;尔后,我又独立任总撰稿撰写了记纪录中国十年改革开放历程的十二集系列片《历史大跨越》。两部电视专题片的时间跨度横贯一个多世纪,题材内容前后照映,壮怀激烈,汇成一股长河奔泻之势,后因时局因素均没能公开播放。
从此却留下一桩未了的心愿……
1991年夏季那场百年未遇的洪水,唤醒了海内外炎黄子孙一种浓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愫,我应邀在不足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90分钟的纪录片《力挽狂澜》的解说词。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十年潮》、《历史的抉择》、《海南:中国大特区》、《中国公务员》、《石狮之谜》、《海沧:中国热土》、《闽西:山魂海恋》、《让浦东告诉世界》、《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风帆起珠江》……我执意以影视艺术形式来构建“中国改革系列”大厦。于是,便有了这本由电影、电视政论片解说词汇编而成的文字。
从报告文学创作转入影视政论片创作,似有豁然洞天之感:影视声画既相互呼应又自由切换、既相依相存又自成一体的艺术表现空间,比之报告文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想驰骋天地。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