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文化名家修身录

发布时间: 2010-10-19 04:23:47 作者: kind887

 文化名家修身录


基本信息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ISBN:7807241535
条形码:9787807241539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名家雅谈

内容简介 《文化名家修身录》从二十世纪中国田园散文中辑录精品,使读者在对经典美文的欣赏中获得愉悦,于喧嚣、浮躁的生活里获得平和、超然的心境。偷得浮生半日闲”,轻松半日也好。但我们如果能把这半日的清闲用文字记录下来,那就更好了。不过,即使我们自己不能记录,也没问题。因此著名作家的散文名篇一体的《文化名家修身录:乡居闲情》。
编辑推荐 《文化名家修身录》有人花下喝茶,有人树下弹琴,有人亭内下棋,有人岸边垂钓,小到养花弄宠,大至谈音论乐,不过都是弄物养性,闲居修身罢了。《文化名家修身录》从二十世纪中国田园散文中辑录精品,使读者在对经典美文的欣赏中获得愉悦,于喧嚣、浮躁的生活里获得平和、超然的心境。
目录
喝茶
喝茶
鸟声
金鱼
谈娱乐
芭蕉花
银杏
昆曲
牵牛花
喝茶

看花

白鹅
闲居
蝌蚪
萤火虫
水仙花
鸟的天堂
成都的春开
山水
花潮
茶在英国

兔子
黄鹂
品苟与饮牛
广玉兰赞
枯蝴蝶
说竹
敝乡茶事甲天下
香港的鸟
寻常茶话
葡萄月令
佳茗似佳人
大碗茶之歌
碧螺春汛
茶性
茶之梦
茗边小语
紫藤萝瀑布
二十四番花信
吃茶二三事
蟋蟀国的《春秋》
说茶
龙井寺品茶
欣赏莫扎特
水乡茶居
水墨文字
珍珠鸟
三张头等舱机票
垂钓
下午茶
最后的海菲兹
粗饮茶
音乐之伴
冬蝈蝈
波斯猫
访兰
弈人
牌玩
钓者
乐情
羊的样子
虫子们
……
序言 闲适惬意的生活总是让人向往的。如果能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雅致,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或三五好友汇集一堂,畅谈一下工作的收获、生活的烦恼:或一人独坐垂钓,那真是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对于这一点,文人们更是有着独到的体会。林语堂先生就说过:“如果一个人真的要享受人生,人生是尽够他享受的。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散文家周国平就很看重闲适,他说:“我爱闲适胜于爱金钱。金钱终究是身外之物,闲适却使我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的确,生活是否闲适,并不在于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关键看他是否有闲适的心情。如果他的心是闲适的,不论他是在海边还是闹市,他都可以创造出闲适的生活。如果心乱作一团,或一直被某种事务性的东西驱使着,任何林间的木屋或湖边的别墅,都不会使他闲适下来。
从广义上来说,闲适不仅是休养身体,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调整心理,养怡性情,使人在繁忙过后有机会对自己的思想、情绪来一次梳理。
闲适能产生思想的火花,闲适能培育高雅的情感。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心情,还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温馨情感,它强调的是对身外名位、功利的一种遗忘,呼唤的是对内在友谊、亲情的一次回归。
闲适决不是那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更不是那种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真正的闲适是暂时对刻板的、重复的机械性劳动的摆脱,是生活中的一种停顿,是在长途负重跋涉后身心彻底放松的休憩。只有在闲适的状态中,你才会领悟到自己的真实存在。
真正懂得闲适的人,是思想的探索者,他们在苦苦追寻之后,也会伫足小憩,为生命找到一片绿洲,把自己当作一只小船,静静地荡漾在阳光和流水间。
真正懂得闲适的人,是心灵的朝圣者,他们在苦苦跋涉之后,也会放下行囊,为心灵找到一片天空,把自己当作一只风筝,悠悠地放飞在白云和蓝天下。
只有在闲适状态下,人才会认真地审视别人,发现很多熟视无睹的微妙情感;只有在闲适状态下,人才会耐心地阅读自己,发现很多习以为常的内心秘密。
让我们收拾起生活的真实,回归自然的宁静,让我们在和风细雨中,使自己的心灵接受一次洗礼。本书选编了近现代文人60余篇关于修身养性的佳作名篇,也许你暂时不能告别负重的生活,那就让自己在文学作品中,超然自己的心境吧!
文摘 周作人
金鱼
经典雅谈
小脚女人所引起的另一种感想乃是残废,这是极不愉快的事,正如驼背或脖子上挂着一个大瘤,假如这是天然的,我们不能说是嫌恶,但总之至少不喜欢看总是确实的了。有谁会赏鉴驼背或大瘤呢?金鱼突出眼睛,便是这一类的现象。 ——草木虫鱼之一
我觉得大下文章共有两种,一种是有题目的,一种是没有题目的。普通做文章大都先有意思,却没有一定的题目,等到意思写出了之后,再把全篇总结一下,将题目补上。这种文章里边似乎容易出些佳作,因为能够比较自由地发表,虽然后写题目是一件难事,有时竟比写本文还要难些。但也有时候,思想散乱不能集中,不知道写什么好,那么先定下一个题目,再做文章,也未始没有好处,不过这有点近于赋得,很有做出试帖诗来的危险罢了。偶然读英国密伦(AAMilne)的小品文集,有一处曾这样说,有时排字房来催稿,实在想不出什么东西来写,只好听天由命,翻开字典,随手抓到的就是题目。有一回抓到金鱼,结果果然有一篇金鱼收在集里。我想这倒是很有意思的事,也就来一下子,写一篇金鱼试试看,反正我也没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大道理,要尽先发表,那么来做赋得的咏物诗也是无妨,虽然并没有排字房催稿的事情。
说到金鱼,我其实是很不喜欢金鱼的,在豢养的小动物里边,我所不喜欢的,依着不喜欢的程度,其名次是叭儿狗,金鱼,鹦鹉。鹦鹉身上穿着大红大绿,满口怪声,很有野蛮气,叭儿狗的身体固然大小,还比不上一只猫,(小学教科书上却还在说,猫比狗小,狗比猫大!)而鼻子尤其耸得难过。我平常不大喜欢耸鼻子的人,虽然那是人为的,暂时的,把鼻子耸动,并没有永久的将它缩作一堆。人的脸上固然不可没有表情,但我想只要淡淡地表示就好,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中露出一种感情——自然,恋爱与死等可以算是例外,无妨有较强烈的表示,但也似乎不必那样掀起鼻子,露出牙齿,仿佛是要咬人的样子。这种嘴脸只好放到影戏里去,反正与我没有关系,因为二十年来我不曾看电影。然而金鱼恰好兼有叭儿狗与鹦鹉二者的特点,它只是不用长绳子牵了在贵夫人的裙边跑,所以减等发落,不然这第一名恐怕准定是它了。
我每见金鱼一团肥红的身体,突出两只眼睛,转动不灵地在水中游泳,总会联想到中国的新嫁娘,身穿红布袄裤,扎着裤腿,拐着一对小脚伶俜地走路。我知道自己有一种毛病,最怕看真的,或是类似的小脚。十年前曾写过:一篇小文日《天足》,起头第一句云:“我最喜欢看见女人的天足,”曾
……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