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国佛教十六讲

发布时间: 2010-10-19 04:50:29 作者: kind887

 中国佛教十六讲


基本信息出版社:长征出版社
页码:31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802044715/9787802044715
条形码:97878020447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领导干部读经典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华语

内容简介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第一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级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媒体推荐 在人类所创造的各支古老文化中,佛教已以独具的精深哲学思想、丰富的精神财富、庞大的文献宝藏、精美的文化遗产而成为东方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支柱。它在长期进行“成熟有情,庄严刹土”的崇高事业的同时也使自身成熟起来和严净起来了。
  ——赵朴初
佛教要人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嗔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要人们以布施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去转化嗔怒心,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
  ——楼宇烈

目录
出版说明
第一讲 印度佛教概观

第二讲 两汉时代之佛教
第一节 汉明帝以前之佛教东来说
第二节 汉明帝遣使西域访求佛道说
第三节 汉末西域译经师之相继东来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第一节 东晋时代之佛教
第二节 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第四讲 隋唐时代之佛教
第一节 隋代之佛教
第二节 唐代之佛教

第五讲 宋元时代之佛教
第一节 宋代之佛教
第二节 元代之佛教

第六讲 明清时代之佛教
第一节 明代之佛教
第二节 清代之佛教

第七讲 禅宗

第八讲 天台宗
第一节 天台宗之起源及其开创
第二节 天台宗之学统
第三节 天台宗之教义

第九讲 净土宗

第十讲 成实宗

第十一讲 华严宗
第一节 华严宗之学统
第二节 华严宗之教义

第十二讲 律宗

第十三讲 法相宗
第一节 法相宗之学统
第二节 法相宗之教义

第十四讲 佛典之翻译

第十五讲 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

第十六讲 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
附录一 《大乘起信论考证》序
附录二 佛教心理学浅测
附录三 支那内学院精校本《玄奘传》书后
附录四 《大宝积经迦叶品》梵藏汉文六种合刻序
编后记
……
文摘 无论若何高邃之宗教,要之皆人类社会之产物也。既为社会产物,故一方面能影响社会,一方面又恒受社会之影响,此事理之无可逃避者。佛教有二千余年之历史,有东西数十国之地盘,其播殖于五印以外者,顺应各时代、各地方之社会情状,为种种醇化蜕迁,固无待言。即以印度本境论,幅员既如彼其辽广,种族既如彼其复杂,文化既如彼其繁荣,则佛教在彼土千余年间之分合盛衰,必与其政治上、学艺上有相应相倚之关系明矣。徒以印人历史观念缺乏,至今竞无一完备之信史足为依据,而佛教徒亦向不以此为意,故无得而征焉。然而佛教自佛灭度后,循机体发育之公例,为不断的进化蜕分,其间或荣或悴,经无数波折,卒乃灭绝而迁化于他方。此既章章不可掩之事实,苟非略察其社会变迁之迹,则此种现象殆无由说明;而其所输入中国之教理,何故有种种异相,亦无由知其渊源所自。吾故先为此章,刺取印度政治上大事与佛教有密切关系者,述其概要,俾学者得一简明概念,为研究佛教宗派史之预备焉。
佛陀在世布教之迹,略同孔子。孔子辙环所及,在黄河下游齐鲁宋卫约千里间,南极蔡楚而止。佛陀亦然,其足迹所及,在恒河下游摩竭陀、侨萨罗、迦尸、侨赏弥数国,约千里问,南极胆波而止(约当今之孟加拉省),而因缘最深者,则摩竭陀之五舍城。
后记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早年提倡变法,晚年不谈政治,专务著述讲学,亦研究佛学,为武昌佛学院第一任董事长。
蒋维乔,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佛学家,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秀才。著有《孔子与释迦》、《中国佛教史》、《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等。
黄忏华,近代佛教学者,广东顺德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归国后,随唯识学大师欧阳渐学唯识法相学。后组织成立中国佛教会,黄阡华任常务理事。中日战争期间任教厦门大学,从事佛学著作,写出大量佛学理论方面的书记。所撰《佛学概论》、《中国佛教史》系我国学术界以西洋学术著作方式撰写佛书的先驱。
本书辑录了梁启超的《佛学十八篇》、黄忏华的《中国佛教史》和蒋维乔的《中国佛教史》三部作品,以时间为轴线,从佛教东传伊始至清代末年,详尽地叙述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给您一幅清晰流动的佛教卷轴画。另外,本书还分门别类地对佛教各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起源、学统、教义、教判等各方面。
在编辑过程中,对本书的体例进行了统一,对个别字进行了校正统一,把“增一阿含”、“泥波罗”、“健陀罗”相应地改成了“增壹阿含”、“尼波罗”、“犍陀罗”,把各极标题中的助词“的”统一改为“之”。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漏注及误处恐所难免,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