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45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02371899/9787802371897
条形码:97878023718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
内容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改革发展30年》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所编写的,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该书系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全面回顾了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记录了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展示了30年来中国社会、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面貌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宣传了30年改革开放成就和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生动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对历史负责,是对后人负责,也是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加了一份珍贵的宝藏。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开创军队建设新局面
第一节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军队工作重点实行转移
第二节 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和军队建设总目标的重新确立
一、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
二、军队建设总目标的重新确立
第三节 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
一、精简整编的决策和部署
二、领导机关的调整改革
三、部队和院校的整编
四、组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五、铁道兵并入铁道部,撤销基本建设工程兵
第四节 军事训练的改革
一、颁布三年规划,改革训练体制、内容和方法
二、突出合成演练
三、院校教育的改革
四、国庆35周年阅兵
第五节 国防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和武器装备的新发展
一、成立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二、确立军民结合方针
三、制定常规武器装备体制发展规划,常规武器研制取得长足进步
四、重点完成“三抓”任务,国防尖端技术取得新突破
第六节 兵役制度的改革”
一、颁布新兵役法
二、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第七节 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二、按“四化”要求调整配备领导班子,评定干部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称
三、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
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第二章 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第一节 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国家安全环境的重新审视和科学判断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内环境变化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三、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第二节 裁军百万,按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标改革军队体制编制
一、11个大军区调整为7个大军区
二、组建陆军集团军
三、组建陆军航空兵,加强海军舰载机部队和电子对抗部队建设
四、预备役部队正式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第三节 适应战略性转变要求,军事训练领域改革不断深入
一、改革部队训练,着重解决新兵、新装备训练问题
二、加强诸军兵种协同演练
三、依法施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正规化训练的路子
四、军队院校教育的改革
第四节 加强军事科学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一、确立正确的军事科研指导思想
二、调整充实军事科研机构,制定和落实军事科研规划
三、建立各类学会,实行开放式研究
第五节 干部制度的改革、配套和完善
一、颁布《军官服役条例》
二、实行文职干部制度
三、实行新军衔制
四、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度
第六节 改革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一、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
二、《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颁布和完善
三、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育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四、召开全军英模代表会议
第七节 积极稳妥推进后勤改革,增强后勤保障能力
一、后勤系统的调整
二、推进以“三代”为主要内容的后勤体制改革
三、改革后勤专业勤务工作,增强后勤保障能力
四、整顿生产经营活动_
第八节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制的改革
一、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管理体制
二、把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摆在军队装备建设的首位
三、武器装备的新发展
四、贯彻“军民结合”方针
第三章 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下的中国军队改革
第一节 军队建设总要求的提出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
一、中国军队面临的挑战
二、军队建设“五句话”总要求的提出
三、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制定
第二节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部署
一、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三、提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第三节 精简整编,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一、“八五”期间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精简
二、“九五”期间军队体制编制第二步调整改革
第四节 加强军事训练和院校改革,全面提高“打赢”能力
一、加大训练改革力度,加强战法、训法研究
二、全军科技大练兵活动的开展
……
第四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履行新的历史使命 推进改革的深化
第五章 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
第六章 履行职能使命,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基本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从鸦片战争开始,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力图探索出一条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这一理想体现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始终。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义和团运动,中华儿女始终在苦苦探索着。辛亥革命结束了沿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革命进步打开了新的一页,但很快又陷入军阀混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3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启动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的伟大革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探索了一条真正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道路。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文摘 1980年3月12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军队究竟搞不搞军衔制,也是组织路线问题,有相当多的同志主张恢复军衔制。从此,恢复军衔制被提上总部的工作议事日程上来。1982年初,中央军委常务会议正式作出“恢复军衔制”的决定。1983年5月又决定成立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余秋里、杨得志、肖克、王平、朱云谦为召集人,负责实行恢复军衔制的准备工作和军官军衔的评定授予工作。到1984年底,恢复军衔制的准备工作已初步完成,中央军委曾考虑自1985年开始恢复军衔制。此时,正值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和裁军百万等重大决策。为此,恢复军衔制的工作暂缓执行。
1986年下半年,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对实行新军衔制的若干主要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确定了一些基本原则:(1)不再提“恢复军衔制”,而是“实行新的军衔制”。之所以叫实行新军衔制,是因为人民解放军已经走上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军官军衔等级的设置和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等,与1955~1965年实行的军衔制应有很大不同,是借鉴前者,而不是照搬照套;再则因为实行新的军衔制,可以与20世纪50年代实行军衔制以来遗留的历史问题分开,以减少纠葛和矛盾。(2)把军官军衔条例和军官服役条例分别立法。(3)军官军衔改设3等11级:即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区分为基准军衔和辅助军衔。(4)将官在军官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以4/1000以内为宜。(5)实行军衔制度,既要积极准备,又要谨慎从事。在切实做好理顺编制体制、建立文职干部制度、精干现役军官队伍等各项准备工作基础上实行。
后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改革发展30年》,是为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由军事科学出版社策划、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写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等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指引下,在创新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进。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集体,以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为核心,着眼“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编写本书的主旨是力求全面系统和客观准确地反映人民解放军改革发展30年的历史进程,反映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中确立的重大方针、战略指导思想,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举措,以及人民解放军进行改革、开展各项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
为高质量并按时完成该书的编写,军事科学院刘成军院长、刘源政委、刘继贤副院长和科研指导部黄星部长作了重要批示。该书在研究和编写过程中,得到科研指导部王京朝副部长,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寿晓松部长、李德义副部长、张世平副部长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2008年10月10日,由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丁家琪研究员、第二研究室傅宝胜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