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国室内设计历史图说

发布时间: 2010-10-23 03:11:22 作者: kind887

 中国室内设计历史图说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414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111289906
条形码:978711128990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室内设计历史图说》结合翔实的史料和大量的图片,阐述了中国室内设计史的上要发展历程。《中国室内设计历史图说》分为10章,第1~8章为原始社会时期至明清时期,分别阐述了这些时期的建筑概况、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家具与陈设、装饰纹样及人物著作。第9章为近代时期,介绍了西洋式、传统复兴式和西方现代式的建筑及室内设计风格在这一时期的反映。第10章为传统民居,介绍了在建筑与室内设计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民居的特征与风格。《中国室内设计历史图说》图文并茂,清晰易读,共收录线稿图1700余幅,照片360余幅。《中国室内设计历史图说》可作为高等院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利建筑学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室内设计师及相关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李洋,2007年6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室内设计及其理论方向),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教师。
周健,2006年6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室内设计及其理论方向),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创意设计分院教师。
编辑推荐 《中国室内设计历史图说》旨在以“图说”的形式对中国室内设计史进行一次大梳理。全书内容翔实,共收录了近400个案例;1700余幅精致的线稿图,及360余幅精美的照片。《中国室内设计历史图说》还囊括了近160个与中国古代室内设计相关的生僻字注释及室内设计专业名词的解释。
目录

前言
第1章 原始社会时期
1.1 建筑概况
1.2 祭祀建筑
1.3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1.4 家具与陈设
1.5 装饰纹样

第2章 夏商与西周时期
2.1 建筑概况
2.2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2.3 家具与陈设
2.4 装饰纹样

第3章 春秋战国时期
3.1 建筑概况
3.2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3.3 家具与陈设
3.4 装饰纹样

第4章 秦汉时期
4.1 建筑概况
4.2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4.3 家具与陈设
4.4 装饰纹样

第5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5.1 建筑概况
5.2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5.3 家具与陈设
5.4 装饰纹样

第6章 隋唐五代时期
6.1 建筑概况
6.2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6.3 家具与陈设
6.4 装饰纹样

第7章 宋辽金元时期
7.1 建筑概况
7.2 人物著作
7.3 《营造法式》主要工种制度
7.4 家具与陈设
7.5 装饰纹样

第8章 明清时期
8.1 建筑概况
8.2 人物著作
8.3 清式建筑做法
8.4 家具与陈设
8.5 装饰纹样

第9章 近代时期
9.1 西洋式
9.2 传统复兴式
9.3 西方现代式

第10章 传统民居
10.1 北京四合院
10.2 徽州民居
10.3 江南散屋
10.4 客家土楼
10.5 干阑民居
10.6 新疆民居
10.7 藏族民居
10.8 窑洞
10.9 蒙古包
图片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从“河图洛书”看,我们的先祖远在发明书的载体之前.就善于以图来表意。那时,“图”和“书”都是一种图画的符号,没有多大区别。先秦,有了竹简这种“书”。竹简不便作图,“图”一般绘在帛上。“书”与“图”虽然是分离的,但至迟在汉代,藏书楼就兼藏图。后汉建帝就将汉代有功之臣的画像,藏于麒麟阁。以后有了纸质的书,文字常配以图,“书”“图”同归。如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李渔的《闲情偶寄》,都是图文并茂。这大概是我们这个民族更善于形象思维,抑或是注重图书的可阅读性。
两年前.本书作者李洋谈及准备编一本《中国室内设计图说》,我就赞成这一好事。李洋为合肥工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早期的硕士生,在福建工程学院任教后,致力于攻读中国古代建筑史,用功颇勤。但想到前辈罗小未。都曾感慨过编图说“这种工作看上去水平不高,但做起来却费心得很”,我并不认为他做此工作来得容易。以至于最近读完他送来的厚厚一叠杀青的书稿,吃了一惊。我想谈谈先睹的观感。首先。从材料处理上,本书将很大篇幅用在建筑上。这当然因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展。这种处理,使书能以较宽视野观察室内设计。细说室内设计时,又不致游离其建筑。其次是本书资料非常的丰富翔实。除汉代的礼制建筑,明堂辟雍之外,还以较大篇幅图说“灵台”。又如,对中国古代匠师和建筑原典的介绍。有些生疏面孔。最后,我还须推荐本书的注释。在我们这个读图的时代,本书中的图将受到的关注度,我是不怀疑的。本书试图通过注释的形式,使相关问题讨论能深入一层。当然.这些注释并非毫无瑕疵,但可以看出作者是用了功的。
文摘 插图:


明堂原是周王朝廷前殿,当时奉祀祖先的宗庙也采取明堂形制,因而也可称作“明堂”。汉儒按《孝经》:“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的说法,在“布政之宫”的明堂里,要播五行于四时。明堂即按照不同方位的殿堂,宗祀太吴等五时帝——上帝,这是体现天子与天相通的意思,或再加上后土,即后儒所谓“通神灵,感天地”,并以祖先配祀,教诸侯以孝道。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黄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由于时代相隔,又缺乏科学的考据,汉儒当时对明堂的形制和用途区别都极为混乱。有将明堂的圜水称作“辟雍”的;或有理解为明堂加上圜水而总称“辟雍”的;还有将明堂、辟雍、灵台、太学、太庙统称为“明堂”的异名同实的说法。西汉明堂的设计,大约接受了《通典》说:“戴德日:‘明堂、辟雍是一物”’这个二位一体的概念,因此可以将其统称为明堂辟雍。从西汉明堂辟雍遗址的平面布局来看,总体外围有圜水沟,圜水以内为方形宫垣,四面辟门;宫垣内四隅有曲尺形配房,中庭地坪整个抬高,呈大台状;中央又筑圆形夯土基座,其上布置明堂。在中央圆形夯土基座的中央,筑有大方台。从遗址现场来看,大方台的四面均有墙、柱遗迹,并可以看出四面有大体对称的堂、室布局,前堂为方砖地面,后室为涂地面并饰以鲜艳的朱红色(见图4.1.2.1)。
后记 两年前,在《室内设计史》课程学与教的过程中,颇感相关资料多不合意,又觉室内设计史之重要,再加上一些非分的功利思想所左右,因此萌发了编写一本以图说的形式阐述室内设计发展历史的图书的冲动。言之冲动,一是编写过程实则是一个学习过程,许多问题我们其实还不清楚,常感学识甚浅,大多浅尝辄止;二是初觉编书之事容易,实则不然。但正是坚持这种冲动,才使得书稿最终完成,未有年轻气盛之气,却有“盲者不惧蛇也”之势。
尽管我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将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进行汇集和整理,在阅读和编写的过程中回顾中国室内设计的历史长河,我们也颇感愉悦!因此,特别要对我们阅读并参考引用过的各类参考文献和图片的作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本书引用的参考文献及图片在书中及书后皆有注明,请原作者与本书作者联系,我们将支付稿酬。
我们非常感谢李宗山先生的鼓励和关照!本书中家具部分的文字和图片是引用李著的《中国家具史图说》及《中国家具史图说(画册)》(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进行编写的。李宗山先生慷慨地允我们使用其研究成果,使全书的内容大为增色。如若有作者转引本书中李著的文字及图片,请务必征得李宗山先生的同意。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朱永春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陈新生教授、陈宇飞副教授以及诸多亲朋好友的热情鼓励和无私帮助。我们特别要感谢朱永春教授!朱永春教授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诸多有见第的建议和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又强请他为序,颇为惭愧,权当是一种鼓励了。
好友鹿鹏、叶锐、郑建刚特地为本书拍摄了精美的照片,陈华新、何小斌、周婧勤、程叶春等同学协助我们为本书的图片扫描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感谢!
最后我们还要对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编辑们,尤其是赵荣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他们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诸多的支持和建议,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本书由两位作者合作完成,第9、10章由周健编写,其余各章由李洋编写。全书中大量的线稿图由周健绘制。本书的疏漏之处,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指正!
读书人网 >建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