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无痕记忆

发布时间: 2010-10-24 02:36:04 作者: kind887

 无痕记忆


基本信息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页码:16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9787807107316
条形码:97878071073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布衣文丛
图书品牌:文汇天下

内容简介 “我是一片落叶,希望可以飘零在你的手心,感受最后的温度,带着永恒的眷恋,悄然离去……”
曾经,就是这样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的眼睛便无法离开这里。
重温记忆,故乡的小河,生生不息地流淌,川南的雾雨,西北的雪花,君不见长河落日,但见农家炊烟袅袅。
漫长亦是短暂的人生,绵绵不绝的情愫,倾诉不完的爱恨情伤……
作者简介 杨世忠,笔名(网名):落叶无痕。
生于1967年,1987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至今
从小爱好文学,有较高的文学素养 高中时期开始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发表散文、诗歌、论文从基层办事员到走上领导岗位。长期笔耕不缀,尤其擅长散文写作2005年开始在网易写博,现已写就散文百余篇,二十多万字散文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深受一大批读者的好评和喜爱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都已悄悄地划过.记忆的碎片、回忆的画面随意地拼接,我早已不再是那个惜懂的男孩。但我依然执著于过往的岁月 也许我曾年少无知,也许我曾孤傲自大,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所有的怀念都如樱花,都会在花开的瞬间飘然而逝,那些曾经的温情与慰藉都会随着花期远走,空留下花雨散落后的一地零乱,然而每个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郜是值得珍惜的无论他曾让我快乐还是忧伤.部将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永恒的青春祭奠……
编辑推荐 一生情缘,尘缘而已
记忆匆匆,不留痕迹
目录
一、人间真情篇
母亲茶
母亲的咸菜
父亲的泪
老师,你在哪里?!
二十岁生日那天,你去了
你在天国那端还好吗?
我的同事J
2006年春节回家(一)
2006年春节回家(二)
珍惜人生过往期盼美好明天
十九个春秋,我们共同度过

二、情感星空篇
又是人间四月天
红枫
好想陪你去看海,好想陪你去登山
遇见你真好
你是我心底永远的痛!
我沉默,因为心上漂着淡淡的忧
我心空间
冷雪润心
秋绪
清晨随想

三、人在旅途篇
行走徽州(一)初识论坛好友
行走徽州(二)告别蚌埠
行走徽州(三)“中国画里乡村”——宏村
行走徽州(四)——文化底蕴薰出来的西递
亲历华山之——华山之险让我醉
亲历华山之——华山挑夫让我敬
神秘悠远的蒙顶山
再次来到神秘悠远的蒙顶山
阆中行
海南潜水
旅途随想

四、人生杂感篇
淡定生活淡泊人生
享受幸福
爱得那么悄然
难道你的生命仅仅属于你自己吗?!
月末的天空,刚见晴朗,你却走了
你的生命像片脆弱的叶子吹走了
黎明惊魂
生命=两元?

五、故乡记忆篇
高石梯的雾
竹海——花龙沟
故乡的蝉
千年盐都的哀叹
千年盐都的哀叹——天车在哭泣!
我站在世界上第一口人工钻凿的超千米井架下
行走在高石梯后山
行走在即将消失的风景线上
孩子,我为你哭泣
来生还要和你一起走
总理,别哭
最后的坚持

读后感
落叶无痕印象
天井读后感
汀兰读后感
……
序言 午夜,寂寞地游逛网络,渴望与灵魂相撞,进溅些许灵感,触动麻木已久的神经,再采摘一片清纯的绿色,抚慰渐行渐远的时光。
黑夜的我行于文学的旷野,品味那辛勤的笔耕心情,充实心灵荒芜的旷野。枯瘦的日子难得安静,只能在情绪起伏的状态下,期待着夜暮降落的时刻。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有一些欲诉的文字灵感如约而至,才会有瞬间喷发的思潮不期而遇。沿着字里行间,我的目光开始追随深刻
然而,头沉重,手指痛,呼吸间记忆已封锁,唯有空灵的目光,在深刻中寻觅智慧的亮点。恍惚回首的那一瞬间,屏前突兀地呈现:一簇景,一幅画,疏淡浓厚的田园色彩,奔腾跳跃的生活气息,充满朝气的青葱岁月。那年,那月,那些光阴的故事,反复播放脑际,时刻触动心灵。
《无痕记忆》,集《人间真情篇》《情感星空篇》《人在旅途篇》《人生杂感篇》为本,以灵动的思维,圆润的笔触,质朴的风格,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字,任意幻化,将丰富的生活内容演绎到极致。
于是,眼,酸涩了,心,沉醉了。
我流连在笔耕者的文字中,走不出自己。默默品读着这个感性男人,和那丰盈的内心世界。
也许,我们属于同龄人,有着相同的阅历;也许,我一直就是欣赏这种清雅的,略带感伤的文字倾诉。
《情感星空篇》的作品中,作者将美好的情操,严谨的道德观念,极其深刻地诠释给读者。以独特视角审视爱情、友情、亲情,让读者在品读中给自己的婚姻和爱情注入了新的感悟,在质朴的故事中,悟出爱的真缔。
文摘 一、人间真情篇
老家是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山村大多很穷,没啥经济来源。我们村整个的在山上,被一个国营林场包围着,四周都是森林。这山海拔800多米,常年气候宜人,平均气温20℃左右,很适合茶叶的生长,因此种茶成了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房屋四周都种有茶树,每家都有面积不等的茶山,我家也不例外。自懂事起,母亲就常常带我到房前屋后和茶山上采茶,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每家都自己采自己手工制,制作方法当然没蒙顶山贡茶那么精细,两煎两揉就够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烘干,而是自然风干,真的是纯天然,纯自然,茶汁黄中带绿,经泡,涩,苦,甜,回味无穷。
母亲制作的茶在整个村里是很有名的,煎揉的火候都掌握得相当好。母亲制作的茶叶也就成为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每当要开学了,父亲都会带着母亲制作的茶叶,步行到40华里以外的县城去卖,为我们几姊妹换回学费, 直从小学到初中。上高中时,家里卖茶叶的钱已无法支撑几姊妹的学费了,两个姐妹相继退学了。去报到的头晚,母亲摸出褶皱的卖茶叶的钱,塞在我手上说:“娃儿,这是几姊妹为你省下的钱,你要好好读书哟。”
第二天一大早,我含泪吃完母亲为我煮的 碗鸡蛋面准备上路了,这时母亲拿出 包精心包好的茶叶对我说:“娃儿,不管你走到哪里,你 定要记住老家的茶叶,没有它,你就不能上学了。”三年的高中学习就这样,靠着母亲亲手采制的茶叶换来的钱艰难度过了,我也没辜负母亲的期望,顺利考上了大学,这也是我们家、我们村、我们乡的第个大学生。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