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学习周恩来-跟周恩来学处理矛盾

发布时间: 2010-11-11 02:38:35 作者: kind887

 学习周恩来-跟周恩来学处理矛盾


基本信息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页码:35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5117297/9787505117297
条形码:97875051172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学习周恩来-跟周恩来学处理矛盾》讲述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20世纪只有少数人比得上周总理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在过去25年里我有幸见逮的一百多位政府首脑中,没有一个人在锐敏的才智、哲理的通达和阅历带来的智慧方面超过他。这些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领导人。”
  周恩来剐柔相济,软硬结合,机警灵敏。在策略方面上灵活多变,当形势需要时。不惜舍小取大,弃近求远,以退为进,以迂为直。在政治谈判和处事交涉中,通情达理。不拒绝必要的让步和妥协;他注重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周到周密,讲究策略方法,掌握火候和分寸。他处理矛盾及时、大胆、灵活、冷静,被世人公认为处理疑难问题的能手。
编辑推荐 《学习周恩来-跟周恩来学处理矛盾》:周恩来处理矛盾的才能和智慧。是同他自身的品德情操、思想风格紧密结合、相互作用的。他处理矛盾及时、大胆、灵活、冷静,被世人公认为处理疑难问题的能手。
  周恩来是被世人公认的处理疑难问题的能手。
目录
第一章 如何认识和看待各类矛盾
一 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二 如何看待敌我矛盾
三 如何看待人民内部矛盾
四 如何看待党内矛盾
五 如何看待统一战线的矛盾
六 如何看待人际关系中的矛盾
七 如何看待政治与经济的矛盾
八 如何看待事业与个人的矛盾

第二章 处理矛盾的基本原则
一 党性原则
二 实事求是原则
三 一分为二原则
四 顾全大局原则
五 无私无畏、迎难而上原则
六 变不利为有利原则

第三章 区分性质,把握分寸
一 明辨是非,历史作证
二 分清敌我,划清界限
三 性质分明,方法有别
四 以事证理,认清性质
五 调整关系,严肃政策

第四章 突出中心,抓住关键
一 明确目标,确定关键环节
二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三 两个为主,一个关键
四 “集中力量,重点发展”
五 治水除害,至关重要
六 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第五章 平衡协调,两条腿走路
一 绘制蓝图,统筹兼顾
二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
三 坚持“两点论”,坚持辩证法 
四 自力更生,争取外援

第六章 把握火候,选准时机
一 掌握分寸,适可而止
二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三 “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 必须瞻前顾后,掌握量的界限
五 “怒不变容,喜不失节”
六 审时度势,通权达变

第七章 以退为进,迂回制胜
一 攻防进退,随机应变
二 变换方式,绕过暗礁
三 因势利导,相应让步
四 以民促官,促进外交关系解冻

第八章 维护共同点,承认盟
一 慎思明辨,寻求统
二 协调关系,达成一定妥协
三 注重异同变化,维护共同点
四 寻找共同点,弘扬共同点
五 沟通感情,消除隔阂
六 淡化冲突意识,寻求未来共同点
七 区别情况,尊重对方
八 求同存异,尊重对方文化传统
九 尊重信仰,和睦相处

第九章 刚柔相济,软硬结合
一 该刚则刚,针锋相对
二 排忧解难,循循善诱
三 巧用刚柔,促进和催化
四 形式与内容,恰到好处

第十章 不忘细微,以小促大
一 精明细致,天衣无缝
二 微妙复杂,切勿疏漏
三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四 小事牵全局,抓大不忘小

第十一章 未雨绸缪,周密科学
一 见微知著,判断明确
二 思维严谨,协调矛盾
三 周密分析,和平解决
四 消除对立,避免内战
五 处理得当,使人信服
六 调查研究,再做处理

第十二章 民主协商,集思广益
一 朋友之间议事,应该民主协商
二 不强加于人,不强人所难
三 情感交融,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四 参加聚会,民主议事
五 积极引导,尽人所长
六 坦诚讨论,各抒己见
七 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八 上下沟通,互通情报

第十三章 攻心为上,决策有序
一 晓之以利,迫敌就范
二 以“新”字切人,激人弃“旧”图新
三 以诚而为:润人心田
四 处变不惊,设阱以待
五 编排科学,发挥优势
六 掌握具体数据,作为决策依据

第十四章 强国兴业,选贤任能
一 战略眼光,求贤选才
二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三 坚持“两分法”,侧重长处和主流
四 用人不疑,尊重信任人才
五 不拘一格,大胆使用

第十五章 处理矛盾的高超艺术
一 及时处理
二 大胆处理
三 灵活处理
四 冷静处理
五 析理处理
主要参考文献
……
文摘 第一章 如何认识和看待各类矛盾
  一 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毛泽东说:“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全部科学史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不仅存在于客观现象中,而且也存在于思维中。每一事物在其全部发展过程中,矛盾也是自始至终存在的,不包含矛盾的阶段是没有的。有一种观点认为,过程开始时只有差异,没有矛盾,矛盾是在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其实,差异就是矛盾,只不过是还没有充分展开和激化的矛盾而已。这只是矛盾的差别性问题,而不是矛盾的有无问题。否认事物在开始时或者在发展的某个阶段包含着内部矛盾,就无法说明事物的自我运动,势必会陷入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任何矛盾都有自己固有的特殊的质,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正确地解决。要想正确地解决矛盾,就必须对这个矛盾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准确地把握它的特定的质,从而采取特定的解决方法。如果不加分析地把解决一种矛盾的方法(即使是成功的方法)套用到另一种不同质的矛盾上去,是一定要碰壁的。列宁把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方法叫做“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说明了认识矛盾特殊性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碰到的矛盾都是互有差别的,不可能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解决。我们党强调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必须精通本行业务,就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按照矛盾的特点去解决矛盾,推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但是,一切矛盾不仅有特殊性,而且有普遍性,两者的关系就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一切矛盾由于个性而分别地表现为单个的具体事物,又由于共性而隶属于一定的种类。事物的个性不能脱离同类事物的共性。例如,中国现阶段各行各业尽管各有其个性,然而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这就是共性。脱离了这个共性,具体业务就不成其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了。
任何客观存在着的矛盾(不是幻想、虚构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只有共性而无个性的“矛盾”,或者只有个性而无共性的“矛盾”,都是没有的。假如我们一方面承认
……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