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老子博客

发布时间: 2010-11-14 02:40:04 作者: kind887

 老子博客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18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224081800
条形码:97872240818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复活的先哲系列书
图书品牌:北京博闻春秋

内容简介 《老子博客》选取了老子的生活片段进行描写,以景王变法、辞官归隐、孔子问礼、老子出关等几个史书中有据可考的事件为线索,以自述形式表达了老子对周朝末年各种历史事件的看法,揭示老子思想的精髓,每篇博客独立成篇,整体上下衔接,以历史故事为引子,阐述思想而不教条。这样既为读者增添了阅读的乐趣,也为读者留下了大片的思考空间。
编辑推荐 《老子博客》以景王变法、辞官归隐、孔子问礼、老子出关等几个有据可考的事件为线索,以博客自述形式表达了老子在周朝末年对各种历史事件的看法和形成过程……
孔孟老庄的思想光辉照耀了数千年,但是他们原初的想法到底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我们了解他们个人命运的转折和他们的喜怒哀乐吗?我们对圣贤的印象可能和他们真实的思想相距甚远,一方面他们的言论对我们来说的确艰涩难懂,另外。不能不说后人前仆后继的演绎解释让我们无所适从了。可谓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孔孟老庄。
本丛书编者推出的《孔子博客》、《孟子博客》、《老子博客》、《庄子博客》这四本书,正是想在千万种著作之外探索一条直达圣人心灵的捷径,如同诸子先哲越千年而复活于我们身边,像令人难忘的网友一样,娓娓道来一个真实的自我。
我宁可说也不爱写,最好就是自自然然
目录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万物的根源,一切奥妙的由来
知者不言 说,还是不说
楚王遗弓 自然的平等、平衡
饮食之道 敬关食而远之
圣人无为 市井的味道
以道佐人主 孔丘讲义的隐患
不尚贤 谈谈鬻子的书
天地不仁 夺谁有权力怜悯他人?
绝圣弃智 认识生命的本善
功成身退 姜太公的成功经验
大智若愚 今日孔丘来访
上善若水 观水有智慧,孔丘有进步
与世无争 临别赠孔丘
龙凤阴阳 笑看我与孔丘的互补
大道废,有仁义 面对混乱的一点怀疑
兵者不祥之器 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有三宝之一 慈故能勇
我有三宝之二 俭故能广
我有三宝之三 不敢为天下先
道常无名 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传说
春气发而百草生 徒弟庚桑楚的觉悟
祸福无有,恶有人灾 无为胜有为
小国寡民 鸡犬之声相闻的苦县乡下
知雄守雌 想起一个君王的错误爱情
无私故能成其私 从祁黄羊的举荐谈起
大器应当晚成 项橐是个悲剧
不言之教 反对刻意的教育
迹者履之出 孔丘为什么怀才不遇
再说上善若水 纪念我的恩师常枞
君子安贫 遥想晋国的那些事儿
仁义惜然,乱莫大焉 孔丘再次来访
谈何圣贤 尧舜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
咸池古曲 琴声中的大道
政之兴,在顺民心 冬夜忆管子
万物之母乃为道 请尊重女性
曲则全 顺便揭露禅让制的内幕
再说曲则全 晏子劝谏齐王的启示
三说曲则全 卞和献玉的故事
福祸相倚 晋文公感慨狐豹的命运
居安思危 从魏绛的一则传说谈起
大巧若拙 想起楚庄王的一些旧事
大象无形 不饮盗泉水不过是一场迂腐的作秀
道在烹饪 治大国如烹小鲜
染指于鼎 美食亡国的例子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也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说说我的好友单襄公的故事
准备出关 回忆隐居的日子
大白若辱 偶遇阳子居的故事
出关 五千字的痕迹
……
文摘 市井的味道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昨日一夜未眠,把律文提纲最后删改了一遍,上午拿去给景王看,他很高兴。我让景王先看看,再给点意见,他却把律文放在一边说:“昨天您说的饮食问题我颇有感触,所以今天想和李老去市井之中的小肆,尝尝百姓们的饮食。”
既然景王来了兴致,我便只得顺了他的意思。随即他便命人找来两套布衣给我们换上,带了两三个随从,也都是布衣打扮,出门直奔城外的野店。
几盘蔬菜摆上来的时候景王还有些兴奋,可是尝了几筷子他就皱眉了:“李老,这菜怎么这么难吃?”我正要动筷子,被景王一问不由得纳闷,问道:“怎么难吃?”
景王说:“我原本想着农家比较穷,吃不起肉也不要紧,吃点蔬菜也挺好,可这菜一点成味都没有,我都怀疑他们烧菜有没有放盐。再看这白菜,又老又蔫,嚼都嚼不烂,这怎么能吃啊?”
听了景王的抱怨,我便说出自己的感受:“其实在我看来,这些菜和宫中的山珍海味并无二致。”景王惊诧,说李老您是不是味觉出问题了?
我笑道:“其实这还是昨天说的饮食问题。昨天您说要专门从吴国请来专诸给我做鱼,我拒绝了。这不是我在客套,因为对我来说,粗茶淡饭也好,山珍海味也罢,都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是一样的,真正蕴涵在饮食中的'道'的精髓其实就在这里了。帝王和肉食者有条件吃肉,当然也未尝不可;刚才我听您说叫宫中的厨师每天也给您粗茶淡饭,其实大可不必。这些不过都是形式而已,而真正的核心,是要达到对味的一种'无'。”
“味的'无'?”
“对,味的'无'。就是说粗茶淡饭和山珍海味,其实它们的作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填饱肚子。作为圣贤,如果能够透过各种表面上的'味'来认识到它们的本质,也就能领悟到饮食中的大智慧了。”
“也就是说,在李老眼里,其实各种食物已经没有色香味上的区别了?”
“正是。老朽认为,作为布衣素食者,要能够从平常的粗茶淡饭中品出味道来,感受到一种淡泊和宁静,不必有什么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或者为了能够'食肉'而不择手段去争取甚至抢夺;而作为帝王和肉食者,也不必贪恋山珍海味的色香味,因此乱了心志,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普通的食物,和粗茶淡饭并无区别。其实,人本来就没有高低之分,都是平等的,肉食还是素食也不是区分人的标准。而现在天下之乱,也多是因为人们不能领悟这其中的道理,素食者要争取成为肉食者,肉食者要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互相攀
……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