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2008版)(内赠光

发布时间: 2010-11-23 02:24:10 作者: kind887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2008版)(内赠光盘1张)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55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509702577/9787509702574
条形码:978750970257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THE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ALENTS

内容简介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2008版)在热点篇讨论了我国的户口迁移制度问题,户籍制度改革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时应看到,在一些特大城市阻碍着人才自由流动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该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加快制度创新。人事制度相当落后的现实更要求我们大力推进改革。对大学如何培养创业人才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2008版)也推出一篇文章进行了初步分析。在综述中,我们对国内外功勋荣誉制度、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等一些有待制度创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潘晨光,人才与人力资源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出国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林牧渔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理事等职。全国人才中长期规划专家组成员。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人才与人力资源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重大研究课题《我国信息化人才战略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国情调研项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中国农村人才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多次参加中组部、人事部、科技部等重要课题研究。主编《中国人才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国人才前沿》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以及主编《社会科学前沿问题思考》、《中国博士后学术报告》等著作。同时,在一些核心期刊以及内部参阅中发表论文、调研报告等若干篇。
编辑推荐 本年度“人才蓝皮书”围绕“中国应用型人才建设”这一主题,提出用”双线制”思想构建人才培养与使用政策,平等对待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报告分析了人才建设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挂职锻炼”从制度创新的视角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对国家公派留学工作进行了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也总结分析了国内研究生在培养方面的经验与问题;对社会工作人才建设这一新课题,《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2008版)推出了5篇文章,分别从宏观、微观层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和论证分析。报告还对国内外功勋荣誉制度、户口迁移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等热点进行了梳理和点评。
目录
社会工作篇
 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建设研究
 促进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基于NGO视角的考察
 社区社会工作者研究报告
 上海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调研报告
 社会工作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展报告——基于对73所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
应用篇
 中国“挂职锻炼”制度的创新
 新农村建设中应用型人才现状及政策研究
 技能型人才供求状况分析
 中国传媒职业经理人现状与对策建议
留学篇
 国家公派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改革开放以来的留学工作与教育对外开放
 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十年发展概述
研究生篇
 高校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供需分析
 中国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MPA教育调查报告
 中国MBA: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和展望
热点篇
 从“h”型到“H”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户口迁移制度改革与人才自由流动
 创业人才与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深层原因分析
 中国特色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湖北省人才国际化发展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当前“体制外新闻人才”研究——“新闻民工”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
综述篇
 国内外功勋奖励制度研究路径简述
 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综述
 2007年中国人才建设工作综述
……
序言 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不仅有助于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而且对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提升社会的综合协调能力,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鉴于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属于一个提出不久的新课题,成果相对较少,我们的调查研究也是刚刚开始,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并不成熟。为了促进中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先将这些阶段性成果推出,仅作为资料供大家深入研究时借鉴参考。
我国既有人才短缺问题,也有人才过剩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方面重理论轻应用的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长期面临的人才课题。我们在应用篇、留学篇、研究生篇等,都不同程度地呼吁社会各界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等,用“双线制”思想制定人才培养与使用政策.平等对待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文摘 社会工作篇
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建设研究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写入了总纲之中,作为全党、全国、全社会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被誉为“社会工程师”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一个分支,他们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涉及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残障康复、优抚保障、社区建设、心理疏导、司法矫正等多个重要领域。有效的社会工作发挥着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在灾难来临之际,更加突显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作用。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了重大雪灾,5月12日四川汶山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正是各方面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冲在救援抢险第一线,组织社会救助、医疗卫生、人员安置等方面的工作,稳定和温暖人心,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西方经济学家曾做过研究,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7%,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其他社会经济要素的贡献率只有4.0%。从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深刻变化来看,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复杂性、多样性明显增强,解决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专业化社会工作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因而,迫切需要加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思路、提高工作质量和专业化水平。
读书人网 >社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