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26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43858037/9787543858039
条形码:97875438580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识人学智慧大全》综合了《冰鉴》、《人物志》、《反经》以及《文王官人法》等古代传统相法的精华。结合事例引证,对人的形质、才性、才能、资质以及如何辨析、任用等问题开展详尽的论述。《中国识人学智慧大全》既能解读人生,体悟世情,又暗藏识人之术;既列举了辨奸识忠之道,又浅析了各式人物命运的必然性;能让我们迅速识别并团结周围的人、去愚存贤、辨邪识忠,使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抢占先机,使人生幸福辉煌。
《中国识人学智慧大全》不仅是一本领导用人必备的好书,也是一面自我观照修养的镜子。
编辑推荐 《中国识人学智慧大全》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用人必先识人:识人的根本在于知人,知人才能善用。察人知性、量才而用,是古代帝王将相成就霸定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今领导者管理者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曹操因不能识张松而失去占领西川的大好机会,武丁能识傅说,他为为相,才有了商朝的复兴。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仟不能谓知之。
相其貌
闻其言
听其音
察其行
观其态
鉴其神
识其性
审其誉
揆其德
考其志
量其才
衡其短
任其能
窥其隐
知其邪
明其智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管仲的人才鉴别方法
荀子对管理人才的理解
文王观人法
庄子识人九法
刘向六正六邪鉴人法
刘劭的识人法
第二章 相其貌
面部如命,气色如运
容止圣端肃教威严
胸中正,则眸子
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
眉生早成;须主晚运
第三章 闻其言
言为心声,显露性情
善接论者,度所长而论之
看清形势,因人而言
夸夸其谈者,不可大用
与通人言,同解而心喻
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
善竣强者,必成大器
言语圆滑者,则弃之
长于辞令,能言则善变
第四章 听其音
内心所示,声气为先
考其声情,面推其征
声深雄厚重,能胜福贵
容之动作,发乎心气
音乃心声,闻声辨认
鸟鸣无声,兽叫无音
闻声相思,其人斯在
第五章 察其行
观其言,更要察其行
一举一动,心之反映
似能非能,乱德之辈
行为不端,避之为宜
轻诺之人,必寡信也
仁而不恤者,不足以托事
第六章 观其态
观其情态,察其品性
弱态之人,多冲劲不足
狂态之人,多折戟沉沙
疏懒之人,多释怀淡然
周旋之人,多能伸能缩
卑庸可耻,不足与论事
妇人之仁,不足与谈心
第七章 鉴其神
骨健人强.骨柔人弱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
“神”正人正“神”邪人奸
神不足,则力衰竭
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骨法不同,命运有别
第八章 识其性
狷介之人,难以变通
沉静之人,难与捷速
修动之人,难与持后
雄悍之人.失在多忌
惧慎之人,难与立节
固执之人,难以附众
韬谲之人,难与矫违
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第九章 审其誉
骨直气清,休名牛焉
忠孝仁义,任名生焉
气清力劲,则生烈名
劲智精理,干练为名
观其所至,可知异名之所生
以谦下之则悦,驳其所伐则
第十章 揆其德
观其爱敬,识其前程
德行高妙,容止可法
慈而不仁者,则吝夺之
谋而不已,伪诈者也
有礼而不骄,有德者也
安乐而不奢,有守者也
恭敬以事君,忠孝者也
言忠而行夷,仁心者也
有知地而不伐,慎谦良者也
第十一章 考其志
胸无大志,必无高能
不流于俗,高雅之志
治学成才,贵在立志
固守心志,不以物喜
胸襟宏阔,可成太事
不获其志则戚,不杼其能则怨
第十二章 量其才
才有太小,量才而用
才有所宜,非大小之谓
着量其材质,稽诸五物
思想通化,策谋奇伟
三才皆备,是谓国体
……
第十三章 衡其短
第十四章 任其能
第十五章 窥其隐
第十六章 知其邪
第十七章 明其智
……
序言 用人必先识人。识人的根本在于知人,知人才能善用。不会识人用人者,就无法率众创造历史,改天换地。曹操因不能识张松而失去了占领西川的大好机会:武丁能识傅说,拜他为相,才有了商朝的复兴,由此可见,识人用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很久以前,古人就提出:为治以知人为先。即治理国家以了解,识别人为最首要的事情。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古人的这些很富有哲理的良言告诉我们,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所以,得人之道,就在于识人。
学会识人,身为领导者用之,则人才济济,后继有人,事业兴旺,和谐发展。而对普通百姓而言,其实际意义与作用同样极为重要:生活中无论交友择偶,合作共事,还是求人办事,请人帮忙,如果不会识人,也许幸福会悄然溜走,成功会转移别处;而人生中无论是防范小人,远离坏人,还是查咀奸人,惩治恶人,假若不会识人,那么,吃亏上当、落入圈套、被人利用、身受其害就难以避免。掌握了识人的智慧和方法,人人都能牢牢地抓住幸福,广交益友,安居乐业。
如何识人,是一门学问,古已有之。到了现代,识人学更是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中国自古就有相士。他们声称不但能通过对对方的相貌、神情和骨骼的观察,可以看出其气质、性格和禀性,甚至还能看出他未来的发展前景。
文摘 第一章 总论
老子认为“知人者智”,把善于知人看作智慧的象征。在人才识别、选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的一些仁人志士总结了许多人才识别的方法和手段,这对于现代的人才测评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仲的人才鉴别方法
管仲是齐桓公的宰相,他当宰相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强国政策,使齐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富足、最强盛的大国,称霸诸侯。
他在齐国,能够顺利推动强国政策,说穿了,是得力于他的“观人有术”。由于有了知人之明,用人得当,政治上的一切措施,都能按照他的理想,逐一推展,齐国才能一跃成为当时的霸主。
管仲在《管子》一书里的“形势篇”中,详述了他独特的人物鉴定法,他那一套“观人术”,在如今仍然适用。
訾之人。勿以与任大
意思是说,莫把大任交给妒心强烈的人。因为细小之事就妒意大起,绝对无法用公平的眼光观察对方,对部属也容易有所偏袒。
这是很严重的性格缺陷,因此,只要嫉妒心强烈的人,任他才高八斗,也不能让他处理要务、位居高位。嫉妒心强烈的人,往往为了微不足道的事而怀恨在心,甚至伺机报复,或是背叛你,这种人不得不防。
无巨者。可以远举
意思是说,会拟定远大的计划,把以后的发展看得清楚的人。这种人,可以跟他共策大计,或赋予重任。有先见之明的人,就可以放心地举荐,让他独当一面,发挥他的长处。
顾忧者。可与敬道
意思是说,能够时常回顾过去,检讨自己所做的事到底是好或者坏,这么有责任感的人,可以让他担任要职。对自己做过的事,从不回顾、反省,表示他是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把重要职位给这种人,一定不会把事情办好的。
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也
意思是说,只知急追眼前之功,不管计策的可行与否,这种人必须疏远他。因为缺乏理性的思考导致盲目的冒进终会失败。
目前这种人,愈来愈多。这是不堪重任的性格之一,有志于创大事业的人,应该及早改正这种坏习惯,否则前途多难有大成。
学长者。可远见也
意思是说,有先见之明,而能追求长期利益的人,是属于大器晚成型。对这种人必须以长期的眼光来看待。一些看来机灵透顶,但是只知追逐近前之利的人,往往给人聪明至极的印象,其实,只求快速之利,对一个企业并非好事,老板更应该重用的是重视长期利益的“晚成型”的人才。
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意思是说,坚决实行大计的人物,必然受大众敬重。所以,要实行大计就非重用勇于行事的人才不可。
美人之怀。定服而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