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维护与检测

发布时间: 2010-12-02 02:44:12 作者: kind887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维护与检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页码:16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9787508365497
条形码:97875083654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针对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特点,结合高压、超高压线路的运行维护经验,本书深入研究了特高压线路运行维护与检测技术,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法和措施。重点介绍了特高压线路防雷、防污闪、检测及带电作业等运行维护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
第一节特高压线路雷击特点
第二节特高压线路雷电性能计算
第三节雷击跳闸故障判别
第四节特高压线路雷电防护措施
第五节雷电定位系统原理及应用
第二章特高压输电线路防污闪
第一节绝缘子污闪及积污特性
第二节长串绝缘子的污闪特性
第三节影响绝缘子闪络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绝缘子的污秽检测
第五节污闪防治技术及对策
第三章特高压输电线路检测
第一节不良绝缘子检测
第二节验电作业
第三节杆塔接地装置检测
第四节导地线与接续金具检测
第五节导线弧垂的检测
第六节杆塔倾斜及检测
第七节红外与紫外检测技术
第八节 直升飞机在特高压线路检测中的应用
第九节检测技术的研究新动态
第四章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第一节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
第二节绝缘工具
第三节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关乎千家万户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电力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依靠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电源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12亿kw。为满足我国未来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迫切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国家电网公司在认真分析我国电力工业和电网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的战略目标。
特高压输电具备超远距离、超大容量、低损耗送电的特点,建设特高压电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建设,能够推进资源的集约开发和高效利用,缓解环境压力,节约土地资源,实现能源资源在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组织国内相关电力科研教学、规划设计、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等单位,在借鉴、汲取国际上特高压输电经验和总结国内20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组织开展了涵盖系统特性、电磁环境、外绝缘特性、过电压与绝缘配合、设备制造和试验、运行、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的课题研究,取得了10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
文摘 第一童
特高压输电线路防污闪
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由于其电压等级高,绝缘子串长达十几米,并且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横跨多个地区,所经区域大部分为6级、c级和d级污区,部分地区甚至是e级污区,使得特高压交流线路的防污闪问题更加突出,从而对线路绝缘子防污特性也提出了更高的可靠性要求。因此提高特高压线路防污闪性能是保证特高压线路可靠运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第一节绝缘子污闪及积污特性
一、绝缘子污闪特点
线路污闪事故往往都发生在潮湿天气里,例如大雾、毛毛雨、雨夹雪等。在大雨或大暴雨天气条件下,绝缘子发生闪络的情况并不多,这是因为雨水能将绝缘子表面积聚的污秽物冲洗掉,从历年绝缘子污闪事故发生的时间来看,污闪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据统计,90%以上的污闪事故发生在每年秋季的后期和冬季。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秋季和冬季降水偏少,此外,冬季还是浓雾、融冰发生的主要时间段;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冬季供暖的增加,使污染加重,特别在我国北方地区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后记 国家电网公司于2005年全面启动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课题范围涵盖了系统特性、电磁环境、外绝缘特性、过电压与绝缘配合、设备技术、试验技术、运行技术、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相继取得了10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
本套丛书的出版,是为了推广和应用这些科研成果,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对特高压电网科研、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人员的培训。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各学科的专家和带头人参与了丛书的编写工作。
本书为《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丛书》之一,由胡毅、王力农、邵瑰玮、刘凯、陈家宏、戴敏、丁一正、张锐、胡建勋、徐莹、刘庭、郑传广编写;其中,胡毅、陈家宏、戴敏、刘凯编写第一章,胡毅、邵瑰玮、张锐编写第二章,丁一正、胡建勋、王力农编写第三章,胡毅、王力农、邵瑰玮、刘凯、徐莹、胡建勋、刘庭、郑传广编写第四章,胡毅协助主编统稿。在成书过程中,孙才新院士、雷清泉院士以及陈维江、杨迎建、万启发、容建纲等专家对书稿进行了审阅,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读书人网 >电工技术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