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页码:422 页
ISBN:7220062117
条形码:9787220062117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0开 Pages Per Sheet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在西藏,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寺庙。不管是在珠穆朗玛峰脚下的绒布寺,还是在拉萨香烟缭绕的大昭寺,西藏寺庙都以民居截然不同的建筑和装饰风格显示出独有的特色。
《西藏佛教寺庙(精)》中,详细介绍了西藏各地的寺庙以及它们的宗教派别、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等;能对从事西藏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想了解西藏,认识西藏的读者提供一点帮助。
媒体推荐 后记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的交往日益频繁,前往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对西藏寺庙感兴趣的人群也不断增加。笔者在西藏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走过一些寺庙,听过一些喇嘛对寺庙的讲解,看过一些记载寺庙的有关书刊,深感这类书籍对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而编辑了这本《西藏佛教寺庙》。在这本书中,介绍了西藏各地寺庙168座,其中藏传佛教寺庙162座、苯教寺庙6座。藏传佛教寺庙162座中,包括宁玛派寺庙23座、噶当派寺庙7座、萨迦派寺庙10座、噶举派寺庙31座、格鲁派寺庙87座以及夏鲁派寺庙2座、觉囊派寺庙2座。这些寺庙中,有同一座寺庙信奉多种教派的,如大昭寺、桑耶寺、白居寺等;也有同一座寺庙早先曾分别信奉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等教派,17世纪中叶即第五世达赖时期又改宗了格鲁派。因此,这些寺庙或者渊源漫长,或者影响重大,或者独具特色,总之,它们都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此外,布达拉宫、罗布林等虽然不是完全的寺庙,但是它们都具有寺庙的功能,不可或缺。笔者意在用尽可能的篇幅向人们展示西藏寺庙的恢宏,但西藏寺庙太多了,实在难以尽收,这168座寺庙只是它们中的代表。
寺庙,乃佛门净地。游览时,务必要遵守佛门规矩,举止端庄文雅。在西藏,不尊重寺庙、不尊重喇嘛、不尊重经典是要受到指责的。诸如:
路过寺庙、佛塔、经旗杆时,均要从右至左绕行。骑马游览时,游人要下马步行;
进入寺庙佛殿,要脱帽或除去眼镜。不可将帽子、衣物放于经书或佛桌上;
不要用手抚摸佛像、经书、法器,不得用手电筒指照佛像,更不得吐痰放屁;
如对佛像、喇嘛或经书有所询问时,不可用手指(即平常伸食指或伸食、中二指屈余指之姿势)。如必须指时,可用中指(即伸中指屈余指之姿势)或屈大指尽伸余四指指之; ,
与喇嘛同行时,应走其后面。但下楼梯时应走其前面,上楼梯时仍应走其后面;等等。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参考、借鉴和采用了不少前辈学者及同仁们的部分著作内容或研究成果,如:拉萨、乃东、错那、隆子、扎囊、琼结、萨迦、谢通门、康马、亚东、吉隆、昂仁等地寺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索朗旺堆先生主编的《西藏地方文物志丛书》;在其他寺庙编辑中,诸如《西藏旅游》、《西藏的魅力》、《卫藏道场胜迹志》等著作(见“参考书刊要目”)得力甚多。因不知原作者单位,辑录时未征得原作者同意,特以致歉!敬请谅解。在此特向原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长久教授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编审喻磊先生对本书的出版给予的倾力相助和辛勤劳作!
本书若能对从事西藏工作的人士,以及想从西藏寺庙了解西藏、认识西藏的读者提供一点帮助,笔者将极感欣慰。但是,由于辑录的资料不免良莠杂陈,有疏漏遗误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恳请各界人士不吝赐教。
编者
藏历水马年五月八日
目录
引言
篇目表
宁玛派寺庙
噶当派寺庙
萨迦派寺庙
噶举派寺庙
格鲁派寺庙
夏鲁派寺庙
觉囊派寺庙
苯教寺庙
附录
西藏各地主要寺庙一览表
西藏佛教寺庙供奉的主要造像表
西藏佛教神秘符号分类表
西藏佛教各派著名高僧一览表
参考书刊要目
后记
……
文摘 插图:

耶巴寺,始建于7世纪,由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王妃芒萨墀姜所建。据《卫藏道场胜迹志》记载:“耶巴寺的大殿中供设有阿底峡尊者用过的盘子,盘内有用阿底峡鼻血画的佛像,还有十六尊者(即十六罗汉)的殿堂等都是灵异素著的圣迹。”赞普墀祖德赞(803~841年。亦称“热巴巾”,汉籍作“可黎可足”,又称“彝泰赞普”。815年即位。执政期间,崇信佛教已达登峰造极地步)时期在耶巴寺建有佛塔。郎达玛(唐译“达磨”,又称“吾东赞布”。836~842年在位)时郑喀白季云丹被害,并剥其皮,即供于耶巴寺内。刺杀朗达玛的拉隆巴季多吉亦在耶巴寺修过道。后弘初期阿底峡(982~1054)在此住过,他的大弟子俄勒比协绕在此地弘传噶当经函密法。传说寺内还有碑刻大钟等珍贵的古代文物。
耶巴寺,亦称“扎耶巴神殿”、“比玛尔色神殿”、“扎耶巴玛尼拉康殿”。殿内供有一块“六字真言”玛尼石;还供有松赞干布、墀尊公主、文成公主、王妃芒萨墀姜及王子贡日贡赞雕像。
据藏文史书记载:8世纪,莲花生大师在耶巴寺修行传教,营造了“一百零八大成就者”修行洞,这里便成为吐蕃著名的密法修行道场。9世纪末,复兴佛教大师鲁梅楚臣西绕曾赴长安为十六罗汉开光,并依此塑“十六罗汉”像,迎请到耶巴寺建立了十六尊者佛殿。11世纪,阿底峡在耶巴寺“索巴浦”(亦称“弥勒殿”)收徒传教长达五年,成为噶当派的重要道场。1647年,第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在耶巴寺建立了四层楼的格鲁派僧院,同时建成供养佛殿、护法神殿、达赖寝宫等,供奉阿底峡、仲敦巴、宗喀巴等塑像,时有僧侣160人。18世纪,噶丹寺第五十一任法台达温阿旺班丹任上密宗院堪布时,在耶巴寺建立了格鲁派密宗院。现有僧人六十多名。
耶巴寺圣迹较多,据史书记载:有达瓦浦岩洞,“达瓦浦”即月亮窟。传说墀松德赞(公元755~797年在位)时杰瓦乔央(系墀松德赞时得道王臣二十五位之一)曾在此修道获得成就,即在窟外乘月光升天而去,故名“达瓦浦”(月亮窟)。岩洞内有邬坚大师(邬坚巴仁钦贝)的替身像,据说此像颇神奇,可以代替真身;还有很多天然生成的各种神像。有直布浦岩洞,“直布浦”即铃岩窟。传说墀松德赞王时昆鲁伊旺布在此岩窟内修铃派的胜乐金刚法获得成就。显示神通,将铃放置天空之中,故名“直布浦”(铃岩窟)。昆鲁伊旺布为墀松德赞时初度出家的七预试者之一。此外,还有多吉浦岩洞和80位在耶巴寺得道者所住过的岩洞。
后记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的交往日益频繁,前往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对西藏寺庙感兴趣的人群也不断增加。笔者在西藏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走过一些寺庙,听过一些喇嘛对寺庙的讲解,看过一些记载寺庙的有关书刊,深感这类书籍对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而编辑了这本《西藏佛教寺庙》。在这本书中,介绍了西藏各地寺庙168座,其中藏传佛教寺庙162座、苯教寺庙6座。藏传佛教寺庙162座中,包括宁玛派寺庙23座、噶当派寺庙7座、萨迦派寺庙10座、噶举派寺庙31座、格鲁派寺庙87座以及夏鲁派寺庙2座、觉囊派寺庙2座。这些寺庙中,有同一座寺庙信奉多种教派的,如大昭寺、桑耶寺、白居寺等;也有同一座寺庙早先曾分别信奉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等教派,17世纪中叶即第五世达赖时期又改宗了格鲁派。因此,这些寺庙或者渊源漫长,或者影响重大,或者独具特色,总之,它们都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此外,布达拉宫、罗布林等虽然不是完全的寺庙,但是它们都具有寺庙的功能,不可或缺。笔者意在用尽可能的篇幅向人们展示西藏寺庙的恢宏,但西藏寺庙太多了,实在难以尽收,这168座寺庙只是它们中的代表。
寺庙,乃佛门净地。游览时,务必要遵守佛门规矩,举止端庄文雅。在西藏,不尊重寺庙、不尊重喇嘛、不尊重经典是要受到指责的。诸如:
路过寺庙、佛塔、经旗杆时,均要从右至左绕行。骑马游览时,游人要下马步行;进入寺庙佛殿,要脱帽或除去眼镜。不可将帽子、衣物放于经书或佛桌上;不要用手抚摸佛像、经书、法器,不得用手电筒指照佛像,更不得吐痰放屁;如对佛像、喇嘛或经书有所询问时,不可用手指(即平常伸食指或伸食、中二指屈余指之姿势)。如必须指时,可用中指(即伸中指屈余指之姿势)或屈大指尽伸余四指指之;与喇嘛同行时,应走其后面。但下楼梯时应走其前面,上楼梯时仍应走其后面;等等。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参考、借鉴和采用了不少前辈学者及同仁们的部分著作内容或研究成果,如:拉萨、乃东、错那、隆子、扎囊、琼结、萨迦、谢通门、康马、亚东、吉隆、昂仁等地寺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索朗旺堆先生主编的《西藏地方文物志丛书》;在其他寺庙编辑中,诸如《西藏旅游》、《西藏的魅力》、《卫藏道场胜迹志》等著作(见“参考书刊要目”)得力甚多。因不知原作者单位,辑录时未征得原作者同意,特以致歉!敬请谅解。在此特向原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长久教授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编审喻磊先生对本书的出版给予的倾力相助和辛勤劳作!
本书若能对从事西藏工作的人士,以及想从西藏寺庙了解西藏、认识西藏的读者提供一点帮助,笔者将极感欣慰。但是,由于辑录的资料不免良莠杂陈,有疏漏遗误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恳请各界人士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