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18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532551385/9787532551385
条形码:97875325513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先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各地拍摄或收集了近千张照片。这些照片的大部分内容是有关中国伊斯兰教的,涉及的地域包括中国西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区的穆斯林聚居点,反映了中国穆斯林的生活、清真寺情况和教职人员,伊斯兰教经济和政治、教育、文化、宗教礼仪,以及宗教出版刊物、宗教招贴画、风土人情和民俗等方面。
《近代上海伊斯兰文化存照》研究的内容和重点是如何理解照片集所反映的上海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社团的历史图像和真实记录,辨别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分析照片反映的以清真寺为中心的上海伊斯兰教社会、教育文化、组织、活动和人物以及中国社会中的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关系等重要专题,最后通过对比和参照来再现上海伊斯兰教蕴含的文化综合主义特征,比如汉文化和其他宗教的影响、宗教建筑形式的风格糅合、宗教器物的特点、异质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交融和互动,以及“伊斯兰内里,汉文化外表”的历史发展结果。此项研究还联系到上海历史上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宗教对话和文明冲撞这样的重大问题,它对当代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应该会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
目录
前言
哈佛大学图书馆中有关中国伊斯兰教历史资料的收藏情况
福佑路清真寺和寺门石匾
小桃园清真寺
浙江路清真寺
草鞋湾清真寺
王静斋阿訇
哈德成阿訇
达浦生阿訇事略
买俊三阿訇与“中国回教经书局”
马宜亭阿訇
毕敬士笔记中记述的上海伊斯兰教
哈少夫在尚贤堂与各宗教对话
左宝贵及其亲属事迹
清末时期的上海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社会
一、《上海清真寺成立董事会志》的历史背景
二、清末上海穆斯林社团概况
三、上海伊斯兰教界的内外社会环境
四、上海穆斯林社团在中国伊斯兰教中的样板作用
五、上海清真寺董事会的借鉴和意义
附录:《上海清真寺成立董事会志》
……
序言 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Claude Pickens)先生于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中国各地拍摄或收集了近1000张照片。后来,为了纪念美国哈佛大学内亚研究所专门研究中亚、蒙古和中国伊斯兰教的教授约瑟夫弗莱彻(Joseph Fletcher)博士的卓越学术贡献,他将这些照片和自己写的日记、笔记及一生收藏的有关中国穆斯林的书籍、招贴画等资料悉数捐赠给了哈佛大学,现由哈佛一燕京学社图书馆保管。这批照片的大部分内容是有关中国伊斯兰教的,涉及的地域包括中国西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区的穆斯林聚居点,反映了中国穆斯林的生活、清真寺情况、教职人员、苏非派拱北、伊斯兰教教育、伊斯兰文化、宗教礼仪、经济和政治、宗教出版刊物、宗教招贴画、风土人情和民俗等方面。至今西方学界尚无人对毕敬士照片集进行系统研究,只有日本东京大学复印了这批资料,日本敬和大学松本真澄教授根据史料,从西方传教士与中国伊斯兰教界的关系角度写了数篇论文。国外学界还没有实质性地专注于这一领域的中国伊斯兰教状况的研究,其原因是难度比较大,属跨宗教和跨文化的研究领域。国内除了笔者和个别学者零星地撰写了几篇文章以外,还未见更多的人涉足这一专题。毕敬士留下的照片关系到两大宗教的历史图像,研究对象相对比较难以掌握而使研究者生畏。
文摘 哈佛大学图书馆中有关中国伊斯兰教历史资料的收藏情况
哈佛大学图书馆所属的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是北美中文书籍藏书量最多的图书馆之一。燕京图书馆不仅拥有中国之外最丰富的中国古线装书收藏,而且还收藏了相当丰富的有关中国伊斯兰教的资料。这部分的收藏主要由几个在中国工作过的西方传教士生前的捐赠所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收藏当数毕敬士先生的收藏品。
克劳德毕敬士(claude L.Pickens,Jr.1900-1985)和妻子伊丽莎白字威默毕敬士(Elizabeth Zwemer Pickens)是中国内地传教会的基督教传教士。毕敬士夫妇及毕敬士的丈人塞缪尔字威默博士—r.Samuel Zwemer)、英国传教士伊萨克梅益盛(Isaac Mason)和其他一些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生涯中特别关注于中国的穆斯林,尤其是回族穆斯林,这是因为他们立志于让回族穆斯林皈依基督教的传教愿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的兴趣。毕敬士先生的岳父字威默是一位矢志于中东地区向阿拉伯穆斯林传教的传教士。他于1933年被邀请参加江西牯岭基督教传教大会并进行演讲。字威默还是一家很有影响的杂志——《穆斯林世界》(the Muslim World)的主编,此前他在中东生活了很长时间,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早在1917年,他就来过中国,对一些穆斯林聚居区作过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