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页码:31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9787113085056
条形码:97871130850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铁路运输新实践》是在中国铁路第六次提速调图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铁道运路组织创新与实践的总结。内容包括:管理体制和运输生产力布局、运输通道能力的优化、编组站工作、货运集约化经营、机车车辆运力资源优化、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优化、铁路运输产品与营销战略、铁路运输组织信息化、重载运输组织、结论与展望等。
作者简介 安路生,高级工程师,1965年11月出生于江西安义。1982年在上海铁道学院铁道运输专业学习;1986年毕业后历任南昌铁路分局向塘西站见习生、助理工程师、运转车间副主任、主任、车站副站长;1996年担任南昌铁路局鹰潭车站站长;1998年担任南昌铁路局总调度长;1999年担任南昌铁路局副局长、党委常委;2004年5月担任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分局分局长、党委
副书记;2004年11月担任武汉铁路分局分局长、党委副书记;2005年3月担任武汉铁路局局长、党委副书记;2006年12月担任铁道部总调度长;2008年5月至今担任成都铁路局局长、党委副书记。面对铁路运输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的现状,在统筹配置运力资源、实现点线能力配套、强化调度集中统一指挥和实现集约化、规模化运输上,他通过不断创新运输组织,深入挖潜提效,实现了通道、机辆、解编、装卸能力的有效匹配,组织研究提出的路企直通运输等工作为铁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抗击雨雪冰冻及地震灾害中,他积极投身抗灾救灾、灾后复旧等重点工作,为取得抗灾救灾的决定性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推荐 《中国铁路运输新实践》在总结中国铁路六次提速调图实践的基础上,对管理体制和运输生产力布局,运输通道能力的优化,编组站工作,货运集约化经营,机车车辆动力资源优化,铁路调度指挥,铁路运输产品与营销战略,铁路运输组织信息化,重载运输组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希望能有益于中国铁路运输组织创新,为和谐铁路建设尽微薄之力。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世界主要国家的铁路运输
一、国外的铁路运输
二、中国的铁路运输
第二节 中国铁路运输的和谐发展
一、中国铁路的合理定位
二、建设和谐铁路的内涵
三、内涵扩大再生产
四、中国铁路运输组织创新
第二章 管理体制和运输生产力布局
第一节 运输管理体制改革
一、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二、扁平化管理的优势
三、扁平化管理的保障
第二节 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
一、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二、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实践
三、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效果
第三节 站段内部整合
一、生产资源整合
二、站段内设机构整合
三、劳动组织整合
第三章 运输通道能力的优化
第一节 车流径路的基本理论
一、车流径路管理内容
二、车流径路及选择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车流径路理论的创新
一、常态非最短车流径路的产生
二、常态非最短车流径路的内涵
第三节 "一主两翼""两线三区域"战略
一、车流调整战略的实践
二、车流组织战略的实施成果
第四节 车流径路调整的技术支持
第四章 编组站工作
第一节 编组站工作特点与面临的挑战
一、编组站作业系统
二、编组站运营工作影响因素
三、编组站工作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编组站工作创新实践
一、编组站工作目标
二、编组站工作优化思路
三、实践与成果
四、哈尔滨南站编组站工作优化实践案例
第五章 货运集约化经营
第一节 铁路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一、铁路的集约化
……
第六章 机车车辆运力资源优化
第七章 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优化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铁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铁路提供强有力的运力支撑。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铁路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针对货运请车满足率不高、客运一票难求等问题,通过运输组织创新,在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承担了世界铁路l/4的换算周转量,据统计,仅2002年~2008年,在路网规模仅增长9.5%的情况下,铁路运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2008年,全国铁路客运量、货运量、总换算周转量比2002年分别增长38.2%、61.6%、59.3%。
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我国铁路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铁路建设蓝图。根据这一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历程将达到12万km。铁道部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就加快铁路重点项目建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掀开了中国铁路建设发展新的一页。
通过六次大提速,铁路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运输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列车运行速度已达到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的最高值,标志着中国铁路既有线提速跻身世界铁路先进行列。
文摘 第1章 绪论
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紧张、土地稀缺和环境恶化形势加剧,铁路以其大运量、全天候、低成本、占地少、能耗少、环保型等特点,重新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发展铁路的重视。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等一批先进国家,以及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铁路发展,对中国铁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既有世界铁路发展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点,既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和路情,在优化运力资源配置、改进运输组织模式上不断探索和创新,走构建中国和谐铁路的发展道路。
历史和实践证明,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企业制度创新是整个企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铁路运输组织的创新是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效益的根本之路,建立在铁路体制改革与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基础之上,同时,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为铁路运输组织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后记 在铁道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路的不懈努力,铁路建设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用短短几年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历程,开创了和谐铁路建设的新局面,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中国铁路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阔步迈向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未来。
铁路运输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开发创新适合我国铁路路情的新技术和新的组织方法,加快推进构建和谐铁路的进程。
展望未来,在我国铁路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大批客运专线将相继投入运营,铁路的路网将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以大秦线、大包线、侯月(日)线等为代表的中国铁路重载运输又将向新的目标迈进。中国铁路的高速运输、重载运输以及客货分线后的运输组织都将是有待继续研究的课题。希望本书能为和谐铁路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铁道部领导的指导帮助和大力支持,运输局相关同志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深切的谢意。
书中疏漏、不足之处,真诚希望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