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我的中医传承之路:艰辛与辉煌 继承与创

发布时间: 2010-12-20 02:44:57 作者: kind887

 我的中医传承之路:艰辛与辉煌 继承与创新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页码:1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09131405/9787509131404
条形码:97875091314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我的中医传承之路:艰辛与辉煌.继承与创新》记载了国家级名老中医温振英的从医历程。作者将其对中医药传承的经历总结归纳成书,内容编写以历史年代为序,包括科研、教学、临床、医学杂文等,文章以作者自述、专家点评及学生、病人和读者感言等多种文体为特点,《我的中医传承之路:艰辛与辉煌.继承与创新》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一代医务工作者的奋搏精神。可供中医药工作者和中医药爱好者,以及从事“医学发展史”研究和关心者阅读。
作者简介 温振英,女,汉族,中共党员。1928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1947年考入沈阳医学院,1948年转学湘雅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本科。1953年毕业后,任黑龙江省富拉尔基北满钢厂职工医院儿科医师。1年后调至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系任教,并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957年调至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院)妇儿医院。1959年3月被选派到北京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结业后,调派北京中医研究所和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温老是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创办人之一,曾先后受聘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研究会委员、《北京中医》编委、《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委、北京市中医科技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医杂志》特约编审、中国优生优育委员会理事及儿童营养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现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师承教育的导师,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多次获部、市级科技进步奖。1994年获国务院“医疗特殊贡献”奖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编辑推荐 《我的中医传承之路:艰辛与辉煌.继承与创新》:艰辛
属于我和我的同道人
辉煌
属于中华世代中医药传承人
成功
源于中医政策和人民拥护
这是一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书
展示继承发展创新中医药的书
目录
上篇 传承中医药的历程与经验
我是怎样的一个“名老中医
我是怎样学医和学中医的
我是怎样成为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人的
临床中医研究取得多项成果的经验
我为何兼顾小儿中医营养和保健研究
小儿中医预防保健与辨证论治
中医儿童保健与疾病预防
中医儿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中篇 中医学术思想继承、研究、创新的发展过程
面诊、舌诊对小儿慢性乙型肝炎辨证施治的意义
健脾益气糖浆的实验研究
健脾益气糖浆抗腺病毒的实验研究
脾虚证的儿科临床与实验研究
参加“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展
参加1991年世界中医药大会论文
养阴益气抗毒糖浆实验报告
养阴益气抗毒糖浆抗腺病毒的实验研究
扶正祛邪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扶正抗毒糖浆的药效学实验
小儿腹泻的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方药筛选
润喉清咽合剂的研发
清咽爽口液药理药效实验研究
清咽爽口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科研获奖后受媒体采访及报纸的评论
医苑述林一项有意义的研究
养阴益气抗毒糖浆治疗小儿上感疗效高
名医风采——温振英
报章上发表的科普文章
中医营养观初探
小儿脾虚及防治
扶正固本防治“复感儿
根据中医营养观选择营养食品
参加国际医学会议的论文
抗毒KangDu系列糖浆的临床实验研究
扶正祛邪法中药的研制与艾滋病防治
附艾滋病病人的福音和曙光
小儿体质类型与辨证论治

下篇 以科学发展观对待中医药学发展与创新
医学杂文
21世纪对癌症的新认识
应以科学发展观提高中医识病治病水平
21世纪再论《解儿难》
小议中医误诊“超生儿”事件
近代科学在中国萌芽的证据
质疑“中、西医之争
评“论鲁迅
对中医传承教学的建议和认识
北京中医医院是传统而现代的中医医院
对《关于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的建议
对中医传承人才培养的建议
答“名老中医经验抢救工程”学生问
传承名医讲堂
继承发扬与创新中医学的思路——“万卷书与千里路”的辨证思维
过敏性皮肤病的中医诊治策略
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与整体医疗
学问、师道辨证说
学生整理的讲课记录
温振英教授论“咳嗽
解密温振英老师业余爱好是工作
温振英教授谈中医营养食品与辨证
听温老自己说养生与锻炼

后续篇 感恩集
德艺双馨为传承,传承学子感师恩
受杏林女杰表彰
医林楷模——温振英
温振英首创中医儿科病房
“患儿救星”:温振英80岁
医林楷模温振英
“国医大师杏林女杰”获奖致谢辞
病人心语
天长地久医患情
我与温老的特殊医患情结
艺高人胆大(能继承、敢创新)
专家点评
“养阴益气”——绿色连线
三惊二喜一希望
赞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科学专家
学生谢师
既是患者亦是学生
爱心出自责任心
我的恩师温振英——博大精深、至爱诚信
我的老师——大智精诚
希望在前头
一个别开生面的师生拜大年
牛年春节寄语
……
序言 温振英教授是新中国建国初期,为抢救受排斥、濒临被消灭的中医,响应“继承整理提高”中医学号召的高年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专家之一;经过半世纪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她成为对中医学的医、教、研工作有巨大贡献的杰出代表之一。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政府津贴,是国家级师承教育导师,也是北京地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和宣传”主题人之一,温振英名医传承工作站导师。
几十年来,她舍弃舒适的物质生活、优厚的待遇,执着地坚守在北京中医医院这块土地上耕耘。她的科研项目,从基础到临床与保健营养。她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医生、护士和科研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声誉海内外。声誉来源于几代病人,几代学生,也来源于与之同行和研究课题的协作者。
她在中医儿科的医、教、研、保健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她创建的中医儿科病房和病房管理及中医特色的医疗查房和护理查房制度至今堪称首创,她主持的科研课题获部、市、局级科技成果奖10余次,撰写论文200余篇。专著lO余部,其成功之源在于她以中医事业为大任。能够团结中西医医生,团结老、中、青,团结医护和医技人员,使之共同合作努力,也在于她能以身作则。通过我与之几十年的共处,和观其科研,读其文章,体会到她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平易近人,诲人不倦,至今年已耄耋,对中医学仍研究不止所以能够如此作为。这是她对中医学继承研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验证。用她的话说:“我学习和继承中医学,是为了提高发展中医学。”“我承诺了的,就要言而有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近年来她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总结她和她的同道人传承中医、“继承与创新”中医药的经验,认真收集史实记录汇集成册,再次印证改革开放30年来她一直在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贯彻执行“继承与创新中医药学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医学科学的发展哪里有止境,所以这种对中医事业的蜡烛、春蚕和细雨的敬业精神实存令人感动,令人敬佩,是青年后世的楷模。
文摘 插图:


1.我考医学院并非个人志愿
20世纪40年代的工薪阶层家庭的独生女不可能学武,学文自幼没有家庭熏陶,我个性内向不宜学政治,家庭又无资本需我去理财,用不着学经济财会。思前想后还是听信了一位恩师的鼓励:“你学医好,小可以自家医疗保健,大则可以济世救人。”我虽没有济世救人的高尚思想,但自觉学医还是比较适合的。然而真正进医学院学医是形势所迫,机遇所致。因为我1946年暑假毕业参加高考,时正逢抗战胜利,我的家已经迁回到东北沈阳。我要从贵州回沈阳乘汽车、火车、海轮途经长沙、上海、北京,碾转周折怎能有充分复习功课时间。但是当年各高校皆单独招生,所以我可以一路走来一路参加各地各校的招生考试。在北京凡北大、清华、燕京、辅仁等能参加的,我都报了名,进了考场。结果录取我的学校我不愿进,我愿意进的学校不录取我,实际上这一个暑假我都在做高考游戏。回到沈阳已经过了高考时间。因此1947年我才考入沈阳医学院,开始我学医、从医生涯,一年后又转学湖南湘雅医学院。
2.我学习中医是为了“挽救中医学”
在我毕业参加临床工作的时代,是各种传染病流行猖獗的时代,我虽然被分配在教学医院儿科临床医疗和教学,但在传染病房工作的时间较多,在进行麻疹、水痘、腮腺炎、腺病毒肺炎等病毒性疾病及西医至今无特效治疗的病种时,我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草药辅助治疗,如用紫草根防治麻疹和麻疹肺炎,用芥末敷胸促进肺炎吸收,用百部浸出液治疗百日咳,用马齿苋治疗痢疾。当时我认为中草药是祖国的宝库,需要努力挖掘,这是我相信中药而不相信中医的时期。1958年大跃进,号召临床医生人人都要两条腿走路,即要“能中能西”。由于是上级号召,所以明明西药能治好的病也外加一味或一方中药,这就是当时被人称作“盖浇饭”的中西医结合。1958年我已为主治医师,在医、教、研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在坚决执行这项中西医结合指示上做得比较多。所以我也能分辨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的真假效果。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