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概况

发布时间: 2010-12-21 02:36:41 作者: kind887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概况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43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9787105086740
条形码:978710508674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内容简介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概况》内容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编辑推荐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概况》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气候
第二节 物产资源
一、水资源
二、土地资源
三、光热资源
四、生物资源
五、矿产资源
第三节 人口民族
一、人口分布
二、民族构成
三、主要民族
第四节 行政区划
一、昌吉市
二、阜康市
三、米泉市
四、玛纳斯县
五、呼图壁县
六、吉木萨尔县
七、奇台县
八、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第五节 名胜古迹
一、古迹举要
二、名胜举要

第二章 历史沿革及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一、车师争雄
二、北庭春秋
三、别失八里兴衰
四、清朝风云
五、民国变迁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一、和平解放
二、民主建政
三、剿匪和支援抗美援朝
第三节 土地改革
一、旧的土地制度
二、土地改革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
二、手工业和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改革开放
一、农村改革
二、改革全面推进
三、再创辉煌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回族自治州的建立
一、回族自治地方的筹备
二、昌吉回族自治区(州)的成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一、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二、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第三节 法制建设
一、立法工作
二、普法工作
三、依法行政工作
四、政法工作
第四节 民族关系
一、充分保障少数民族政治权利
二、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三、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四、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
六、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第五节 人民生活
一、城市居民收入
二、农牧民收入
三、城乡居民储蓄

第四章 农业
第一节 农业
一、农业生产
二、农业技术推广
三、农业综合开发
四、农业产业化
五、农业科技园区
第二节 林业
一、植树造林和农田林网化建设
二、林业产业
三、林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四、林业区划
五、国有林场
第三节 畜牧业
一、畜禽品种
二、畜牧业生产
三、草场建设
四、牧民定居
第四节 水利
一、水资源开发
二、水资源利用
三、防汛抗旱
四、水利管理
第五节 渔业
一、渔业经济
二、鱼类及养殖方式

第五章 工业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八章 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第十四章 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
后记
修订后记
……
序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文摘 10.中阿合璧的百年古寺五运清真寺
阜康五运清真寺位于阜康市九运街乡五运村。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居住在五运村的回民自筹白银200两修建五运清真寺,从烧造脊兽、花卉,到雕刻梁枋、木柱石墩,历时3年,建成了造型独特的五运清真寺。五运清真寺是昌吉现存历史最古老、规模较大,且工艺精细、古朴典雅的清真寺。
五运清真寺是新疆境内优秀古建筑之一,整体建筑布局协调,外观雄伟壮观。清真寺坐西向东,面阔3间,进深3间,平面布局呈凸型,寺基用条石筑砌,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大寺属木结构抬梁式建筑。外观上呈现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变异,与内地的庙宇式建筑有许多共同之处。大寺顶部采用卷棚歇山顶、勾连搭建筑法。顶脊用盘龙展凤装饰,其间花卉点缀,后摇殿顶筑数米高望月楼,采用六角攒尖结构,大寺檐下施用变形斗拱,大殿用六隔扇门(已毁)。大寺山墙端面青砖上精雕小鹿、白鹤,砖雕细腻精湛、一丝不苟,大寺梁、枋饰板上面精工雕刻花卉,十分精美。大寺北侧5间沐浴间已毁,南侧3间讲经室尚存,残存的门窗上仍可见到精湛的花卉浮雕图案。
这座清真寺与新疆各清真寺的伊斯兰建筑风格不同,是罕见的以中国传统建筑为框架的清真寺,建筑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结合,是阜康地区回、汉民族自古以来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繁荣的见证,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
阜康五运清真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记 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昌吉回族自治州概况》同读者见面了。
这本书的修订工作,是在州党委和州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进行的。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各业务部门、军分区和有关同志的热情协助。编写历时三年,三易其稿,现在终于脱稿了。
本书尽管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在编写中尽了最大努力,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自治州的自然地理和经济资源,较系统地梳理了自治州的历史,从多方面总结了三十年来自治州社会事业的巨大成就,同时尽可能多地收录了有关资料。如果它能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自治州的概貌,有益于开发和建设自治州的话,如果它能给后人留下一点有益的资料的话,这对我们来说,就是莫大的安慰。
本书是在陈刚同志的主持下,由编写组共同完成的。他们是:陈刚、栗冠民、蒋承嘉、石凤鸣、马玉琪。
最后,本书由自治州党委副书记李达仁同志亲自审查定稿。
在结束编写工作的时候,谨向协助编写工作的各有关部门、提供资料和照片的同志,以及参加打字、校对、排印的同志,致以谢意。
读书人网 >地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