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国核农学

发布时间: 2010-12-25 02:55:38 作者: kind887

 中国核农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909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5月
ISBN:7534921244
条形码:9787534921247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
外文书名:China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内容简介 《中国核农学》是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系统反映了40年来中国核农学科学发展水平,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著作。《中国核农学》分导论篇、基础篇、技术篇、核素示踪技术应用篇、核辐射技术应用篇与资料篇共计6篇19章。包括核农学研究对象、任务、发展与成就;核农学的核物理、放射化学与放射生物学基础和放射性测量、分析、检测与核辐照装置及辐照技术;核素示踪技术在植物、动物、土壤与环境科学上的应用;核辐射技术在辐射诱变与作物改良,昆虫辐射不育防治害虫,农副产品辐射加工与贮藏保鲜上的应用等。另外,还编纂了中国核农学发展大事记。《中国核农学》可供有关专业科技工作者及农业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导论篇
 第一章 中国核农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核农学的概念与基本任务
 (一)核农学的概念与基本任务
 (二)核农学的研究内容
 (三)核农学与核技术
 (四)核农学与农业科学技术
 (五)核农学与非核农学科学技术
 二、核农学的发展与作
 (一)核农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核农学的地位与作用
 三、中国的成就与展望
 (一)中国核农学的主要成就
 (二)中国核农学与国外核农学发展水平的比较
 四、中国发展战略与对策
 (一)中国核农学发展战略
 (二)中国核农学发展对象
 主要参考文献
基础篇
 第二章 核物理和放射化学基础
 一、核素的种类、来源及其制备
 (一)核素与同位素
 (二)放射性核素
 二、放射性衰变
 (一)放射性衰变类型
 (二)放射性衰变和生长定律
 (三)放射性活度、比活度及浓度
 三、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防护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作用
 (二)Y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三)中子与物质的作用
 (四)射线的防护
 四、放射性物质的特征
 (一)放射性物质的特点
 (二)放射性物质在低浓度时的行为和状态
 五、放射性物质的分离与分析
 (一)放射性物质的分离方法
 (二)放射性物质的分析
 六、放射性污染的去除及废物的处置
 (一)放射性污染的去除
 (二)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放射性生物学基础
 一、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机制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三)剂量效应曲线与靶学说
 (四)辐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
 二、电离辐射DNA的作用
 (一)DNA的结构和功能
 (二)DNA损伤的类型及其机制
 (三)DNA损伤的修复
 (四)DNA的损伤与基因突变
 三、辐射的生物化学效应
 (一)生物氧化和能量代谢
 (二)膜的辐射效应
 (三)辐射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四)酶的活性的变化
 ……
技术篇
 第四章 核素放射性测量技术
 第五章 放射分析技术
 第六章 核素示踪技术
 第七章 放射性分子检测技术
 第八章 核辐照装置与辐照技术
核素示踪技术应用篇
 第九章 核素示踪与植物科学
 第十章 核素示踪与动物科学
 第十一章 核素示踪与土壤科学
 第十二章 核素示踪与环境科学
核辐射技术应用篇
 第十三章 辐射诱发突变与作物改良
 第十四章 种子繁殖作物的诱变育种
 第十五章 无性繁殖植物的诱变育种
 第十六章 昆虫辐射不育技术的应用
 第十七章 农产品辐射保藏与加工工艺
资料篇
 第十八章 中国核农学发展大事记(1956~1996年)
 第十九章 中国核农学研究与应用成果获奖名录

……
序言 1956年中国将原子能和平利用列为五大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后,原子核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应用全面展开,核技术与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一样,已成为最具有深远影响和广泛应用的现代科学技术,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蓬勃发展,40年来在农业的不同领域中获得卓越成就,创造了重大的经和社会效益,积累了诸多经验、技术与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基础理论体系在这个基础上由原子核科学技术与农业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学科体系的新兴分支学科——核农学,核农学的形成体现了当代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特征核农学已成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的核农学事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发展新学科,培养建设人才作出了成绩,同时,中国核农学的卓越成就,也为中国原子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反响。
为总结中国核农学的成就和经验,特邀请了全国部分长期从事核农学工作,并有卓越成就的专家、教授撰写了《中国核农学》。该书被列为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版、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40年来中国核农学的发展成就、研究进展与科学水平,是一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著作全书内容较为广泛,分导论篇、基础篇、技术篇、核素示踪技术应用篇、核辐射技术应用篇以及资料篇,共计6篇19章,全书约130万字,是中国核农学领域的一本重要学术专著。
在核技术农业应用的今后岁月中,特别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会不断涌现出新的概念、新的方法与新的经验,不断赋予核农学新的内涵,使新兴的核农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充实,为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
陈子元
1998年7月

文摘 1.核农学的概念核农学(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缩写为NAS)是原子核科学技术(简称核技术Nuclear Technology)与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核素、核辐射技术在农业科学与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应用科学,由于现代核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核素与核辐射技术的应用还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因而核农学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所以讨论核农学的概念,只是指明它的科学涵义。即核农学是研究核特性及核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效应在农业科学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理论基础。
核农学作为核科学技术与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科学,集中了近代核物理学、核化学、辐射化学、放射生物学、辐射遗传学、核电子学以及现代生物学和基础农学等的最新成就,跻身于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之列。核农学的特点是以核物理学和核化学为研究手段,以生命物质和生命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核农学体现了当代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的特征,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后记 在本书编撰出版过程中,由于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关怀,也得到参编者所在单位与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通力协助,本书才得以顺利的编印出版。
在本书编撰中,还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姚允寅研究员参与了第十一章第四部分的撰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陈晓副研究员参加了第十七章原稿的审校。
全书初稿完成后,曾先后于1996年6月在山东泰安,全体编撰人员与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责任编辑集中进行了统稿;1997年3月在北京香山,部分参编人员(按姓氏笔画顺序)王琳清、毛炎麟、刘拓元、朱斗北、陈子元、金守鸣、黄彬、龚荐、温贤芳、谢学民、董雅琪以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刘振杰总编辑和责任编辑周本庆、张鹏进行了审稿;1998年9月在河南郑州,部分参编人员(按姓氏笔画顺序)王琳清、刘拓元、朱斗北、高明尉、黄彬、龚荐、温贤芳、谢学民、董雅琪和特邀专家唐掌雄研究员,以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刘振杰、周本庆和张鹏进行了定稿。
编著者
1998年9月
读书人网 >农林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