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3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300102700/9787300102702
条形码:97873001027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朗朗书房家庭书架
图书品牌:朗朗书房
内容简介 《女性的智慧(英汉对照)》由《为女性辩护》和《女性的错误》两部分组成。《为女性辩护》讨论了婚姻、女性的心理和选举权、两性之间的;中突等问题。在作者笔下,女性似乎是智慧的化身,她们头脑清醒,行为明智,善于隐藏感情,通过婚姻获取了最大的好处。《女性的错误》是作者对批评女权运动言论的激烈回应。在女权运动兴起之初,保守主义者反对女性具有选举权和平等权,认为女人将无来世。作者则对女性地位和幸福婚姻的关联、女性和男性社会责任的区分等,给出了针锋相对的回答。《女性的智慧(英汉对照)》笔触犀利,用词辛辣,针砭时弊酣畅淋漓,可谓女权宣言式的杰作。
作者简介 H.L.门肯(Henry Louis Mencken,1880-1956),美国作家、编辑、批评家、语言学家。《美国信使》杂志创办人,《时髦圈子》杂志主编,对美国社会和文学颇多批评,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美国最有影响的批评家和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美国语言》(三卷)、《偏见集》(六卷)等。
媒体推荐 这些观点在今天太新,它们一出现,就会立即遭到自认为头脑正常的人的排斥,被他们斥为荒唐,令人无法忍受;但这些观点又是如此合理、贴切,它们最终一定会征服那些出于本能的反对意见,并融入到传统智慧的洪流中。
——H.L.门肯
爱是相互的,在每个行为发生的瞬间平等给予和接受。它没有依赖性,也没有独立性,而是互相依赖的。岁月不能使爱的联系削弱,距离不能使之分离。
——盖尔汉密尔顿
编辑推荐 《女性的智慧(英汉对照)》笔触犀利,用词辛辣,针砭时弊酣畅淋漓,可谓女权宣言式的杰作。
目录
第一部分 为女性辩护
序言
第一章 女性的心理
第二章 两性之问的战争
第三章 婚姻
第四章 女性的选举权
第五章 新时代
第二部分 女性的错误
译后记
……
序言 文明的传承,是在一代代人的精神相濡中不知不觉完成的;一部部好书,就是传承世界文明的一个个使者,通过它们,世界文明浑圆贯通的历史才得以构筑。
家庭是一个人生命和精神的起点,也是终点。如果把一本本书比喻成一片片树叶,那它们最终都要“叶”落归家。因此,说家庭书架事关文明传承,似乎也并非危言耸听。
在欧美诸国,普通家庭在客厅、壁炉旁或卧室等处一般都有书架,其上摆满了他们所谓的“家庭读物”。这种家庭读物并非菜谱、医疗保健或旅游指南之类,而主要是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书也不是纯粹为了装饰或摆设而整整齐齐码在书架上供人观瞻而不蒙主人垂青翻阅,而是似乎随意地放诸床头或茶几或阳台甚至卫生间里,家人触手可及,率意翻阅;抑或出门旅行前随意带上一册,在候机候车的间隙捧而读之。
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当我们不经意间走进一个个越来越宽敞明亮的中国家庭,能看到琳琅满目充满了艺术感的家具,能感受到灯光营造出的朦胧诗意,却很少能看到一个摆放了那些人类沉淀已久的文明成果的书架;当我们乘飞机或火车出行时,多见匆忙而过的旅客手中的时尚杂志或街头八卦小报,却少见有人手捧一册文学或艺术作品在喧嚣中静静阅读。
文摘 1.母性的直觉
男人在女人的心中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不管她们表面上对他的功绩和权威表现出多大的尊敬,私底下却总是把他看成“一头驴”,一个非常固执的人,甚至还带有近乎怜悯的味道。他最华丽的辞藻和行为都很少能够骗到她们,她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男人的内在本质,知道他是一个肤浅、可怜的家伙。也许,这个事实是女性智慧的最好证明,或如人们常说的,是女性的直觉。所谓直觉的一个标志就是对现实敏锐而准确的认识,对感情的诱惑有着天生的免疫力,对表象和本质有着毫不含糊的、清楚的辨别能力。在正常的家庭圈子里,男人在表面上是英雄、权威、被崇拜的对象,但实质上他只是个可怜的江湖骗子。
俗话说,在他的贴身男仆看来,没人是英雄。这句谚语明显是男人编造出来的,既虚伪又不真实:虚伪是因为它完全掩盖了自我主义者的信条,他对其他所有人来说可能还是个英雄;不真实是因为仆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四等男人,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看穿他主人骗子行为的人。有谁听说过哪个仆人不是全身心崇拜、羡慕他们主人的?谁不愿意与他们的主人换位的?谁在私底下不希望自己是他主人的主人的?男人的妻子则不会为这种幼稚的愚蠢蒙蔽而苦恼。她可能真的会羡慕丈夫,羡慕他比她拥有更多的特权和他们更多愁善感。也许她会羡慕他身为男性的行动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他那令人不能理解的沾沾自喜、在一些小恶习上像小农般的高兴,以及他在浪漫主义幌子下隐藏的残酷的现实面孔、他的天真和幼稚,但她从来不会羡慕他愚蠢的自我美化,不会羡慕他卑鄙而乖戾的灵魂。
看穿男人的夸夸其谈和虚伪,明白男人是永远以悲剧结尾的喜剧演员,那种以母性本能为名,对男人讽刺般的满怀同情归根到底就是源于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女人想慈母般地对待男人,只是因为她看穿了他内心的无助,知道他需要一个亲切、友好的环境,明了他令人同情的自欺欺人。那种理解不仅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而且体现于整个女性小说的主题。女性小说家,如果她能够摆脱单纯的模仿,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就绝不会再把她的英雄当回事。从乔治桑德到塞尔玛拉格勒夫,她始终对她的角色研究非常感兴趣,带着一种超脱、淡然的味道,一种时时流露出来的嘲弄。我想不出有哪一部女性创作里的男性人物究其根本不是傻瓜的。
2.女性的智慧
有必要指出,在人类进入老迈年高的晚期,女性有着良好的智慧。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她们的夫君观察力不全面,对女性怀有不可
……
后记 本书的翻译和修改,几乎用了四年的时间。坦诚地说,一是因为原文的难译,二是因为两部分译文风格的统一占去了大量时间。作者在文中展现出的思辨能力,是翻译的难点之一,而基于女性的智慧对女性权利的理性呼唤,以及表现出的丰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知识,也是让译者望而却步的原因。
但毕竟磕磕绊绊地翻译完了,敲下最后一个字的瞬间,竟有不舍之感。作者所谈的女性问题,现在似乎都已经不算是问题了,但只要有男女生活于其中的人类社会存在,这些问题就永远不会过时。当然,在男权社会,本书适合于女性,而假如将来有一天人类重回母系社会,本书则可能适合于男性。当然,这是笑谈,希望永远只是笑谈。
本书第一部分为黄文丽、文学武合译,第二部分为郭洪涛、邓文娟所译。译文不当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