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俾斯麦

发布时间: 2011-01-11 02:21:10 作者: kind887

 俾斯麦


基本信息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页码:42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801057430/9787801057433
条形码:9787801057433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国文润华

内容简介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不但统一了德意志,更创造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殊性格。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德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欧洲的历史。
在《俾斯麦》中,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艾密尔鲁特维克为自己的这位同胞做了深刻而细致的剖析。在作者看来,俾斯麦就像一个因连连得胜而四处找事的将军,骄傲、勇敢和怨恨成为他最鲜明的性格特色。但在俾斯麦一副威武刚强、崇尚铁血的外表下,透过作者独树一帜的心理学视角,我们又清晰地看到缠绕俾斯麦一生的无法名状的失意和忧郁。
为了更真实地再现俾斯麦的生平和思想,作者收集了大量的相关史料,并以心理分析论著、剧本等多种文体形式来描绘俾斯麦的一生。而这部传记更是集作者毕生研究之大成,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俾斯麦。
作者简介 艾密尔鲁特维克,20世纪德国最伟大的传记作家。毕业于海德堡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早期创作以诗歌和剧本为主。三卷本《歌德传——一个人的故事》及《拿破仑》的出版为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他开创了传记写作的新流派。以描写人物的心路历程以及性格分析而享有盛名。主要代表作还有《林肯》《俾斯麦》《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斯大林》等。
媒体推荐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俾斯麦
如果上帝让我死的话,我将死在被敌攻陷的缺口里,一匹有血性的马要跑到倒地为止。
——俾斯麦 俾斯麦的一生永远是不停地奋斗,有时打胜仗,有时也打败仗,永不停止的激情,永不满意的现状。有时候他也办错了不少事,但即使办错了,也总是带着天才的特色。
——艾密尔鲁特维克
编辑推荐 世界上最经典的俾斯麦传记版本,传记大师艾密尔鲁特维克代表作。
目录
作者序
第1章 闲人
1 武士的后代
2 逆子
3 狂放少年
4 涉世之初
5 不甘寂寞的小乡坤
6 一段柏拉图恋情
7 玛丽之死
8 订婚与信教
9 投身政治
10 当选议员
11 危急时刻
12 初露锋芒
13 婚姻生活
14 外交官

第2章 斗士
1 大使生活
2 政治魔方
3 欧洲政坛新星
4 内心的渴望
5 威廉亲王摄政
6 赴任彼得堡
7 转折点
8 出使巴黎

第3章 功臣
1 铁血宰相
2 君臣之间
3 持不同政见者
4 奥地利受挫
5 犹太人拉萨尔
6 什列斯维希一霍尔施坦问题
7 会见拿破仑三世
8 遇刺
9 普奥战争
10 普奥议和
11 政治远见
12 新德意志宪法
13 遏制法兰西
14 大权在握
15 瓦森别墅
16 挑起普法战火
17 大赢家
18 太子腓特烈
19 参谋总长毛奇
20 德意志帝国成立

第4章 执政
1 帝国议会
2 颁布“五月法令”
3 挥舞惩戒之杖
4 众矢之的
5 阿尼姆案件
6 战友罗恩
7 奥古斯塔皇后
8 独裁
9 是超人还是骗子
10 新居
11 爱犬之死
12 儿子的婚事
13 组织三国同盟
14 柏林会议
15 联盟奥地利
16 左右逢源
17 好斗的老头子

第5章 逐臣
1 老皇帝逝世
2 威廉二世
3 议会选举失败
4 君主震怒
5 被逐
6 孤独之境
7 怨恨与报复
8 撰写回忆录
9 斗士的风采
10 政治遗言
11 最后的归宿
……
序言 现在,我们看到,在昏沉幽暗的光芒中,一幅全身披挂的画像凸显出来——这是奥托冯俾斯麦,注定只是奥托冯俾斯麦。
在最后的那些年间,党派的偏见、怨恨、仇视始终围绕着他,他的一副威武刚强的外表却怎么也掩饰不了他的忧郁、失意。
俾斯麦在世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爱他,因为他很少去爱别人。在他死去之后,人们对他并没有多少怀念之情,只为他塑了一座石像,冷冷清清地站在一处并不繁华的场所。他的目光肃穆地盯着前方,面部毫无表情,这使人们难以对他的内心世界做出合情合理的诠释。
我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描绘一个因为连连得胜而四处找事的将军的形象。在这本书里,我把俾斯麦写成是一个满肚子都是骄傲、勇敢和怨恨的人——这三种元素构成了他性格的基石。至今,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如果要想真正了解他,我们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
历史人物常常是有机的统一体,性格构成比较繁杂。我们不必用学院方法'¨不需要许多注解,我们认为今天有必要把这种人物绘出具体形象,作为世人的榜样或警告。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人与政客是分不开的,情感与行为是互相关联的,公与私总是如影随形,美术家若能真正认真对待他的作品,他必须要从多个角度了解他的创作对象。
到1830年年初,俾斯麦的性格已经基本上定型,当然,在此前的十五年问,他的性格波动是很大的。
文摘 第1章闲人
1武士的后代
这是一个闷热的夏天,有一个小孩在园里的一棵老橡树下嬉戏。这个小孩双眼乌黑发亮,有一头淡黄色的头发。
这是个四岁的小男孩,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显得大一些。此时,他耐心地用铲子刨土,把一块块的土装在小推车上,然后推走,堆在池边。他在那里用石头和泥土不知在筑造什么,看得出,他干得很卖力。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园丁跑过来请他回去吃饭,他拒绝了,而且还发了一通脾气。
他家的住宅是一所很简单的乡下房子,并不像一个乡绅的住宅。房子的材料基本上是木头,没有多少装饰,只有一层,中间却是两层,大概有五个窗户那么宽。
小男孩又出现了,他站在一楼明亮的窗前,出神地向远处望去,他的眼前呈现出一片广阔的平原,成熟的庄稼滚动着金黄色的波浪,这幅景象极其富有诗意。小男孩想起了父亲,每次,当父亲领着他去村子里的时候总是说道:“这都是我们的。”父亲新近在尼朴甫得了两千英亩的田地。
当小男孩一岁的时候,父亲就带着他离开萨克森的申豪森,来到波美拉尼亚。小男孩想道:“这全是我们的。”是的,整个村子都是他们的。他们没有佃户,只有种田的小工。小工住在破草房里。其实,他们就是农奴,尽管他们和雇佣他们的乡绅们都不肯承认这一点。村子里有煤窑,还有打铁铺。
有一天,小男孩跑入牛栏,快乐地在牛身下爬来爬去。管牛的老头,九十岁的布兰德着急地喊道:“少爷,小心呀!母牛会踢着你的眼睛。它只顾安心地吃草,眼睛可看不见你,它只要一踢就会把你的眼睛踢坏!”这个高龄的老头子称这个小孩子做“少爷”,他说的是下日耳曼方言。
七十年后,俾斯麦依然记得这个慈祥的乡下老人,他对孩提时的俾斯麦讲了许多关于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故事。据这位老人说,远在腓特烈皇帝之前,他就在库斯特林亲眼见过这位国王。
每次庆祝日,父亲带着俾斯麦来到那间有三个窗子的大厅时,就会讲起许多古老的故事。大厅中央挂了好几位祖先的画像,都是披戴盔甲的武士,年久日深,画架上都落满了尘土。五百多年前,祖先们大都在易北河畔做着乡绅。到了九岁俾斯麦更懂事的时候,父亲就会给他讲更多的故事。父亲说,好几百年以来,祖先们都是住在庄园和大宅里,有许多农奴为他们干活。他们都是一些在地方上有实权的地主,自古以来,每当星期日来临的时候,他们会与亲人分开,端坐在教堂里另外一个地方的橡木座位上——今天,许多地方还是这个样子。
也许,父亲还告诉过俾斯麦,祖先
……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