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高级磨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机械类)

发布时间: 2011-01-23 03:15:26 作者: kind887

 高级磨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机械类)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19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ISBN:7504564060
条形码:97875045640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教材,高级工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高级磨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机械类)》是“机械类高级工培训教材”之一,该书选用了代表性的畸形、复杂件等难加工工件作为训练示范,从工件加工前的工艺分析到设计加工工序、拟订加工方法,直至完工后重要部位的检验等每一步“手把手”地教,着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及“动手”的应变能力。全书共分8个单元,具体内容包括磨削原理与基本功训练、特殊材料的磨削、数控磨削知识介绍、磨床的一般故障和机床精度检验、高级磨工技能练习题与试题精选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在职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编辑推荐 《高级磨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机械类)》是引入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反映行业的新标准、新趋势,淘汰陈旧过时的技术,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眼界。四是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目录
前言
第一单元 磨削原理与基本功训练
课题一 磨削原理
课题二 工件的工艺分析
课题三 工件的装夹
课题四 精密量具及其测量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二单元 轴、套类零件的磨削
课题一 细长光轴的磨削
课题二 锥轴的磨削
课题三 钻床主轴的磨削
课题四 台阶套的磨削
课题五 深孔套的磨削
课题六 车床尾座套筒的磨削
课题七 无心磨削简介
课题八 低表面粗糙度值及高精度磨削
复习思考题

第三单元 畸形、复杂件的磨削
课题一 V形架的磨削
课题二 偏心轴的磨削
课题三 薄壁、薄片零件的磨削
课题四 畸形类零件的磨削
课题五 铣刀的磨削
复习思考题

第四单元 特殊材料的磨削
课题一 硬质合金的磨削
课题二 不锈钢、高速钢和钛合金材料的磨削
复习思考题

第五单元 数控磨削知识介绍
复习思考题及操作练习题

第六单元 磨床的一般故障和机床精度检验
复习思考题及操作练习题

第七单元 高级磨工技能练习题与试题精选
第一部分 高级磨工技能练习题
第二部分 高级磨工技能试题

第八单元 技师论文写作与答辩
课题一 学术论文写作
课题二 论文的答辩
……
序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制造业迅速发展,随着技术创新和市场需要,对产品的加工工艺要求越来越高,但劳动者素质偏低,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05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立了“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新培养190万名技师和高级技师,新培养700万名高级技工,并带动中级和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的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建设,加强各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我们组织修订了1999年以来出版的高级技工学校教学及高级工培训的机械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些新教材。本套教材包括《专业数学(第二版)》《机械制图(第二版)》《计算机应用技术》《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三版)》《机构与零件(第三版)》《液压技术(第三版)》《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第三版)》《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第二版)》《机床夹具(第三版)》《机床电气控制》《数控技术》《高级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高级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高级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高级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模具制造工艺与技能训练》《高级机修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高级磨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高级冷作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以后我们还将陆续开发其他教材。
在这套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从生产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教材的知识和技能结构,突出技能性培养,摒弃“繁难偏旧”的理论知识。二是以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为依据,确保在知识内容和技能水平上符合国家职业鉴定标准。三是引入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反映行业的新标准、新趋势,淘汰陈旧过时的技术,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眼界。四是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本套教材的编写工作得到了湖南、江苏、广东、河北、黑龙江等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及有关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摘 插图:


2)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用于中间工序和最终工序中,应采用工件已加工表面作为精基准,主要应考虑如何减小定位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因此,选择精基准时应尽可能遵循以下原则:选择工件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即基准重合原则;工件加工部位尽可能采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即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互为基准;根据需要,可以人为地制造辅助基准。
上述每个原则都是说明一个方面的问题,但工件的形状、结构、精度、技术要求等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上述原则时,往往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这就要全面考虑,确保解决工件加工中的主要问题,灵活运用,避免生搬硬套。
(2)磨削加工工序的设计工艺路线确定后,必须进一步设计并确定磨削加工中每道工序的具体内容、具体要求、所选用的机床和工艺装备等。在此环节中,每道工序安排的加工工步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工件有形位公差和较高尺寸精度要求时,在加工工步中,就应充分考虑工件因磨削力、磨削热和因加工工步不当所造成的形位公差和尺寸超差等因素。另外,设计工序和工步时还应依据生产类型(即大批、成批和单件生产)及工具和夹具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使设计的工序、工步不但能满足工件加工技术要求,而且还能获得较高的生产率和较低的生产成本。
3.设计工序和工步时应遵循的原则
(1)严格遵循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尽可能减小因基准位移和基准不重合所造成的误差。
(2)磨削轴类零件时,对有形状、位置精度要求的工件,应尽可能在同一次装夹中完成加工。在工件余量和磨削加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一次装夹完成各有关加工表面的磨削。如两圆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孔与轴的同轴度公差等,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加工,能很轻松地达到图样中这些形位公差的要求;若需调头装夹时,必须增加用以保证形位精度的精基准、校正方法或通过夹具来加以补救。
(3)先外后内的原则。对有配合要求的组合工件,应先磨削需配合的组合件外圆、外螺纹、外圆锥等基准工件,再磨削配合孔。其理由有二,一是加工外圆时便于检测及控制尺寸精度,二是可以用加工好的基准工件作为配对工件的塞规和检验用具,从而较方便、准确地控制配合精度。
读书人网 >机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