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世界名人给你上的80堂礼仪课

发布时间: 2011-02-01 02:20:37 作者: kind887

 世界名人给你上的80堂礼仪课


基本信息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页码:28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2511623/9787802511620
条形码:97878025116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世界名人给你上的80堂礼仪课》主要讲述了:礼仪不仅展现了一个人的风度和魅力,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学识和文化修养。立身处世的根本,获取人脉的法宝,塑造形象的良方,赢得竞争的利器。
媒体推荐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的教养、品位和地位的真实写照。适合你的着装才是口味和时尚。
  ——莎士比亚
-个人无论有多么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那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萧柏纳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
记住别人的名字,是你走近他们的钥匙。你记得越快,你们之问的那扇门开得越早。
  ——卡内基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品质,感恩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林肯
幸福并不仅仅取决于拥有多少钱财,而在于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活动所带来的心灵震颤。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罗斯福
编辑推荐 《世界名人给你上的80堂礼仪课》是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面子”有礼,让你立足社会
第1课 只穿适合你的衣服
第2课 别让服装喧宾夺主
第3课 选对着装色彩不失礼
第4课 佩戴饰品不要妨碍工作
第5课 好鞋配脚,也要配你脚下的路
第6课 让领带提升你的品味
第7课 让衬衫给你加分
第8课 修饰仪容从头做起
第9课 优雅适宜的妆容
第10课 秀雅合适的仪态
第11课 干爽清新的气味

第二章 谈说有礼,让你身价倍增
第12课 正确使用和理解肢体语言
第13课 握手别忘“尊者决定”
第14课 赞美别人,应有感而发
第15课 微笑使你更有魅力
第16课 谦逊是-切美德的皇冠
第17课 三思而言,好语予人
第18课 不要盯着别人的缺陷不放
第19课 善用眼睛与别人交流
第20课 不谄上慢下,不厌故敬新
第21课 三思而后许诺
第22课 善意的谎言让交往更融洽
第23课 和蔼可亲,礼貌恭维
第24课 寻找合适的话题
第25课 语调得体,声音自然
第26课 态度平和,以理服人
第27课 营造和谐的交谈气氛
第28课 聆听是交谈的真谛
第29课 待人真诚无偏见
第30课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第31课 谦辞婉语巧拒绝
第32课 说话休得无“礼”
第33课 不卑不亢来道歉
第34课 给批评裹上-层糖
第35课 用幽默化解尴尬

第三章 职场有礼,让你如鱼得水
第36课 干净整齐的办公桌,助你养成好习惯
第37课 网络礼仪体现良好教养
第38课 对指责不要钻进牛角尖
第39课 乐于坦白,求助有方
第40课 同事之间莫为纷争“红”了脸
第41课 职场玩笑要有度
第42课 文明手机礼节
第43课 巧绘“人脉图”,修炼好人缘
第44课 宽容待人,融洽同事关系
第45课 友善待人,传递快乐
第46课 尽职尽责,-丝不苟
第47课 忠诚敦厚,职场之根基
第48课 承认错误不强辩
第49课 扫除“惧上”心态
第50课 信任下属,用人不疑

第四章 商海有礼,让你驰骋无阻
第51课 不为蝇头小利而失礼
第52课 记住名字比珍藏名片更重要
第53课 巧解问题,谈判桌上不失礼
第54课 聚会切勿形成小圈子
第55课 进出电梯学问大
第56课 “润滑当先”,含蓄有礼
第57课 接听电话要橙礼
第58课 用好“第二身份证”
第59课 有礼有节,做好接待
第60课 真诚地表达谢意
第61课 社交中不要随便发怒
第62课 塑造完美庆典
第63课 完美餐桌细节礼仪

第五章 外交有礼,让你左右逢源
第64课 宴髌客先学礼
第65课 礼宾次序巧安排
第66课 奔赴宴会要懂礼
第67课 送得贵不如选得对
第68课 会议上不能精力不集中
第69课 不准时赴约是严重失礼
第70课 恰如其分对待棘手的问题
第71课 称呼得体,讲究尊重
第72课 以舞为“桥”,赢得好感
第73课 入乡要随俗
第74课 公共场合注意礼仪规范
第75课 外交讲究“以右为尊”
第76课 涉外交往注意朦胧美
第77课 涉外交往遵循距离有度
第78课 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第79课 关爱生命,美化环境
第80课 彰显绅士风度
……
序言 礼仪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我们塑造形象的良方.获取人脉的法宝,赢得现代竞争的利器。虽然,礼仪只是外在表现的行为规范,但它却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所以,每个人只要置身于社会,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是日常工作还是出入重要场合,是居家还是外出,都离不开礼仪。
这正如美国礼仪学家埃米莉。波斯特指出的那样:“表面上礼仪有无数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却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平易近人。”从社会交往来说,礼仪不仅是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一门待人交友的学问。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就为我们树立了这方面的典范。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狭窄的楼梯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位女工一看是列宁,马上要退回去给他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贴着墙,等女工上了楼,他才下楼。
礼仪无处不在,它不仅展现了一个人的风度和魅力,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在学识和文化修养。有时候,一个才能平庸的人,如果深谙礼仪的妙用,具备人格魅力,就能够获得通向成功、走向幸福生活的“通行证”;反之,则会使自己陷于尴尬境地,甚至出糗。
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约翰逊访问泰国。泰国国王接见他时,约翰逊竟毫无顾忌地跷起了二郎腿,脚尖正对着国王。这种姿势,在泰国是被视为侮辱的,因此引起泰国国王的不满。更为糟糕的是,约翰逊在告别时竟然用得克萨斯州的礼节紧紧拥抱了王后。
文摘 第1课 只穿适合你的衣服
中世纪时衣着讲究实用的风格在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开始逐渐被替代,束腰外衣和马裤被摒弃,人们开始重视衣着的美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给欣欣向荣的欧洲带来了华丽的服装风格。莎士比亚的著作《哈姆雷特》中,有台词说道:“如果你有钱,能够买一套不错的外套或衣服,那你就这么去做吧!”莎士比亚借角色之口,表达了自己与时俱进的观点:要重视着装的美观,重视自己的形象。
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形象都有各自的特点,淑女和绅士们穿衣风格都各不相同。他曾描述这样一个场景:三个乐师站成一排。手持管弦乐器,头上戴黑色船帽,身穿黑色长袍,白色长袜,黑靴。边走边吹奏乐器。一位英俊潇洒的绅士,头戴礼帽,身穿黑色燕尾服,白裤长靴,手拉缰绳,高坐在马车的驾驶台上。白马驰骋,拉一辆红车,车内坐着两个小公主,活泼机灵,六七岁的样子,着一身纯白,各捧一束鲜花在胸前。敞篷车里坐着镇上的人,男女都有,全都身穿盛装,黑色的礼服,或者是颜色鲜艳的苏格兰风格衣服。车到之处,整条小街顿时呈现出歌舞升罨的热闹景象。
良好的仪表犹如一支美丽的乐曲,它不仅能够给自身提供自信,也能给别人带来审美的愉悦;既符合自己的心意,又能左右别人的感受,使你办起事来信心十足,一路绿灯。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在《百家讲坛》里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的教养、品位和地位的真实写照。”没错,人与人见面,第一眼会看对方的脸,但更主要的是看这个人的仪表:一个衣着打扮得整齐、光鲜的人,无论他的现实经济状况如何,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成功者。
服装就像一面镜子,人们通过着装可以判断一个人格调情趣的高低。服装又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语言,如何着装从一个侧面可真实地传递出一个人的修养、性格、气质、爱好和追求。雅致、端庄的服饰表示对他人的尊敬,邋遢不洁的着装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尤其在社交界,对着装非常敏感,与陌生人初次见面,人们往往会以“衣”取人。
着装里包含着很高深的学问,它既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着装和穿衣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穿衣的目的仅仅在于蔽体和保暖,它所看中的往往是服装的实用性,只要达到了基本的目的,就不用再考虑其他,而着装则与穿衣大相径庭。从礼仪学的角度来看,着装不仅仅指穿衣,更是指打扮,它指的是由穿衣戴帽所折射出来的人们的内涵与品位。着装实际上是一个人在对所处场合及自身特点进行综合
……
读书人网 >历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