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战略:北京地区典型案

发布时间: 2011-02-01 03:23:42 作者: kind887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战略:北京地区典型案例分析


基本信息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页码:33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802474981/9787802474987
条形码:978780247498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财政金融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战略:北京地区典型案例分析》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背景出发,以北京地区为典型案例,研究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城乡金融协调发展问题。包括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北京金融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战略目标、基础环境,以及北京金融业的内部结构协调、外部环境协调、配套政策协调等战略问题。
作者简介 杨德勇,1963年8月出生,汉族,金融学博士、产业经济学博士后(一期)、金融学博士后(二期),教授,中共党员,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 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资协会理事、北京市金 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理事、北京市教学名师。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是金融市场结构分析、金融产业组织结构。出版专著21部,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
编辑推荐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战略:北京地区典型案例分析》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第一章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Ⅰ:金融发展理论与农村金融理论
第一节 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与评析
第二节 农村金融理论的发展与范式转变

第二章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Ⅱ:经济发展理论与空间经济理论
引言经济发展中的二元结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第四节 空间经济理论

第三章 责任与任务: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历程的制度解释
第一节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历史轨迹
第二节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滞后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第二部分 二元经济条件下我国城乡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第四章 二元经济条件下我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历程
第二节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主要成因
第三节 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负面效应
第四节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 二元经济条件下我国城乡金融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我国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研究思路与内容体系
第三节 我国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的现状及协调发展思路

第六章 二元经济条件下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韩国“新村运动”及其金融措施
第二节 印度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
第三节 日本农村合作组织的金融支持
第四节 美国农村金融的发展
第五节 各国协调城乡金融发展的经验借鉴

第三部分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北京市城乡金融业协调发展的分析
第七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北京市域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北京市城乡经济情况及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第三节 北京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思路

第八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北京市金融业协调发展的总体分析
第一节 北京市城乡金融发展概况
第二节 北京市城乡金融协调发展实证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角度
第三节 北京市城乡金融协调发展实证研究——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角度
第四节 北京市城乡金融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九章 我国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比较分析——来自其他城市的证据
第一节 天津市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节 浙江省城乡金融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所制定的相应政策

第四部分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北京金融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及实施对策
第十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北京金融业协调发展的目标与发展路径
第一节 北京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目标、原则及思路
第二节 北京市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十一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北京金融业协调发展战略
第一节 北京金融业初步协调时期(2008-2013年)的发展战略
第二节 北京金融业协调发展健全时期(2013-2018年)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 北京金融业协调发展完善时期(2018-2023年)的发展战略
后记
参考文献
……
文摘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第一章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Ⅰ:金融发展理论与农村金融理论
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未得到改观,由此导致的日益尖锐的城乡矛盾、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在此背景下,研究并回答如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在我国经济腾飞的同时,如何改变城乡割裂的二元经济结构,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如何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改变城乡之间资源配置的不平衡,让广大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伟大成果?值得庆幸的是,上述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号召的提出,正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精神纲领。从政策操作的层面上看,党中央高度精练的精神纲领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这正是本课题的目的所在。
后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说明了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会议也指出,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对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要求紧迫,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使得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读书人网 >投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