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页码:23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807525150/9787807525158
条形码:97878075251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佛教入门系列丛书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华语
内容简介 《佛教入门:唯识宗》内容简介:心性由“染”而“净”,认识由“迷”而“悟”。唯识宗的学说,名相繁琐,义理深邃,其所传唯识因明之学对后世影响很大。《佛教入门:唯识宗》详尽阐述了其起源、名义、所依经论、分科判教、诸项法门、唯识之义等内容,语言通俗易懂,是诸信众了解其发展历史、教理知识的基础读物。
编辑推荐 《佛教入门:唯识宗》:学佛学什么?就是“纯净纯善”四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纯净,这是讲“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纯善,这是讲“行”。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唯识宗的起源及发展
一、唯识宗在印度的产生及发展
二、唯识宗在中国的发展及弘扬
第二章 唯识宗的名义
第三章 唯识宗所依之经论
一、概说
二、解深密经大纲
三、瑜伽师地论大纲
(一)释名义
(二)内容
(三)十专论
四、成唯识论大纲
(一)释名义
(二)内容
第四章 唯识宗的分科判教
第五章 诸法概述
一、百法
(一)心法
(二)心所法
(三)色法
(四)心不相应行法
(五)无为法
二、蕴处界三科
(一)五蕴
(二)十二处
(三)十八界
(四)建立三科的因由
三、法相义
(一)五法
(二)三自性
(三)中道
(四)五法三性之相摄
第六章 唯识之义
一、第八阿赖耶识
(一)三相门
(二)所缘行相门
(三)心所相应门
(四)与受相应门
(五)三性门
(六)心所例王门
(七)因果比喻门
(八)伏断位次门
二、第七末那识
(一)释名义
(二)所依门
(三)所缘门
(四)自性行相门
(五)心所相应门
(六)三性分别门
(七)界地分别门
(八)伏断位次门
三、前六识
(一)能变差别门
(二)自性行相门
(三)三性分别门
(四)心所相应门
……
第七章 唯识宗之缘生论
第八章 唯识变论
第九章 杂染流转义
第十章 清净还灭火
……
序言 李瑞环曾经讲过:“佛教传到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影响是比较深远、广泛的。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一部分就是佛教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是分不开的。”今天,佛教的思想依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帮助大众正确认识和理解佛教,对个人、对社会将有积极意义。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佛教在沉寂中渐渐复苏。但佛教文化毕竟经历了几十年的停滞,由于人们对佛教知识的缺乏,在信仰修持过程中难免走入误区,阻碍了佛教发展。为了便于向信教群众传播佛学知识,宣扬佛教优良传统,使佛法真正发挥其启迪智慧、净化社会人心之作用。李弘学居士主编的这一套《佛教入门》系列小丛书,与大众广结法缘,彰显教义,宣扬正信,实在是功德无量之大善举,也是一项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对此,我十分钦佩。
文摘 插图:

(一)释名义
梵语瑜伽,意译作相应。依调息(调呼吸)等方法,集中心念于一点,修止观为主的观行,而与正理相应冥合一致。于密教,盛行三密瑜伽相应之说。行此等瑜伽观行者,称为瑜伽师。依瑜伽师而行之境界,称作瑜伽师地,地为境界之义。瑜伽师地论一书即从五识身相应地说至无余依地之十七地。奉持该论之学派,称为瑜伽派。问答抉择诸法之性相故名为论。 据《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本之说,相应之义有五:(1)与境相应,不违一切法之自性。(2)与行相应,与定慧等一切行相应,不相违能随顺。(3)与理相应,与安立非安立等二谛之理相应随顺。(4)与果相应,与一切果更相顺。合正理顺正教称正因。(5)与机相应,观众生根机而施教,与各类众生机感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