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感是受益终身的好品

发布时间: 2011-02-14 02:27:29 作者: kind887

 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感是受益终身的好品质(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18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030236181
条形码:9787030236180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赢在青春起跑线丛书

内容简介

《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感是受益终身的好品质(第2版)》为“赢在青春起跑线丛书”之一,该丛书旨在帮助青少年深入了解青春的意义,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学会包容、接纳和欣赏自我和他人。本册为您讲述“责任感”这种能让人受益终身的好品质,全书包括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你对生活有责任感吗?你对学习有责任感吗?等六个部分。

购买“赢在青春起跑线丛书”任意两册即有机会获取一张超值“教你认星星”光盘,数量有限


作者简介 伍新春,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
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CCTV青少频道“电视批判”特邀专家
父母必读育儿网“让阅读伴随成长”特邀嘉宾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
媒体推荐 ”赢在青春起跑线丛书”帮助青少年深入了解青春的意义,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学会包容、接纳和欣赏自我和他人。它启发生命的智慧,体现全人教育的理念,引导青少年不仅成为成熟的个体,更成为具有和谐群性、健康向上的社会人。
  ——徐光兴(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我的孩子已经上初中了,一直被宠爱包围的他最近帮我操持起家务来,他告诉我:“妈妈,《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中的许多小故事让我成长为负责任的,男子汉,了!”
  ——思强的妈妈(38岁,商场销售员)
我以为责任是大事,其实完成作业、打扫卫生、给别人让座……都是责任,《责任胜于能力》用生动的小故事让我领悟了大道理。
  ——欣然(初三女生)
编辑推荐 《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感是受益终身的好品质(第2版)》资深学习心理教育专家倾情打造成长不再烦恼家长不必困扰。
目录
序言:青春的生命之歌(徐光兴)
引子
漫话责任感/2
一、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1.阿嚏,又感冒了/8
2.放假了,别叫我起床/11
3.我不爱吃这个/13
4.再玩最后一个游戏/21
5.瞧,人家多漂亮/24
6.可怜中国孩子的身体/28

二、你对生活有责任感吗?
1.你的生活由自己来安排吗?/32
2.你是追星族吗?/35
3.付出的爱收不回/39
4.家教的电话,妈,你来安排时间/45
5.妈,给我打扫我的房间/49
6.都怪我妈,没有给我装上计算器/51
7.我不能用,你也别想用/53
8.班上的女生穿的都是名牌/56
9.老师宠爱她,我们要和她套套近乎/59
10.笑口常开与闷闷不乐/62
11.该不该离家出走?/66
12.你对自己生活的感觉如何?/71
13.得饶人处且饶人/77
14.溺爱带来了什么?/80

三、对集体、社会负责
1.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84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7
3,都是因为他没有来扫地/90
4.他学习不好,关我什么事(7/93
5.小偷,还是不管为好/96
6.他们为什么不让座?/99
7.爸爸,他们怎么不把小树扶起来(7/102
8.“9.11”事件,跟我有什么关系(7/105
9.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07
10.我们只有一个地球/111

四、你对学习有责任感吗?
7.你有学习动机吗?/118
2.不会做,明天抄他们的/123
3.我不喜欢学英语/127
4.“异想天开”并非是坏事/129
5.我考得不好,都怪昨天睡得不好/132
6.上次瞎猫碰个死老鼠/134
7.什么有用,我就学什么/137
8.差不多先生/140
9.唉,太难了,不做了吧/143
10.你考试焦虑吗?/146
11.我爸要是大学生,我也就能学好了/151
12.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154
13.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156

五、你是金钱的主人吗?
7.金钱在你心目中的位置/160
2.你长大了干什么?——挣钱/164
3.好钢用在刀刃上/167
4.穷得只剩下钱了/170
5.爸爸,我的钱又花没了/173

六、千万不要过度负责哟——过犹不及
1.你是一个过度负责的人吗?/178
2.心灵的负荷/180
……
序言 什么是“青春期”?这是一个不能简单回答的问题。有人把它看作是“急风暴雨期”;也有人把它视作是反抗或逆反期的确立,学者们称之为“心理离乳期”;但也有不少人把它讴歌为人生最灿烂美丽的一段日子,因为它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题材。
实际上,“青春期”是一个专业用语,它指从身心发育开始到能够承担成人责任为止的一段时期。青少年既不是小孩子也不是成熟的人,少男少女的性冲动也许比他们的父母更强烈,身材也比父母更高大,但他们却不被允许做许多事,例如,寻找工作,抽烟酗酒,不到“法定年龄”不能结婚等。这些信息清楚地表明:成年人认为青少年容易冲动,所以为了他们的成长需要对这些“孩子”严加管教,这就使得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或师长经常发生冲突。中学生处在青春岁月的前期,其标志是以第二性特征显现(如女孩出现第一次月经,也就是初潮;男孩出现第一次射精等),即以生殖潜能开始出现的“发身期”作为发展的阶段。许多少男少女在青春前期就表现出对性的渴望,而并不是等到青春后期才出现,但一些与性相关的行为本质上不是性行为。例如,青春前期的中学生一般会有一些关系密切的“最好”朋友,他们相互信赖,一起分享双方之间的秘密。这些朋友通常与他(她)是同性别的,而且他们也倾向于在异性群体里形成更大的“朋友圈”,这不能简单地看作“早恋”。
随着青春前期的少男少女迅速地成长,他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逐渐形成自我的价值意识。同龄人的压力迫使他们穿着打扮相同的服饰,说着他们认为“合适”的流行语,形成他们对时尚、明星或爱情的一致看法,他们认为即使不被成人社会认可也不是一种什么大不了的惩罚。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情绪变化有时为父母和师长不理解的缘故。
当然,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会有好多的苦恼,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例如,学业的压力、交友的问题、情绪的起伏,特别是随体内性激素分泌的升高而增强的性驱动力以及由于性主题泛滥的社会媒体刺激,出现的精神不安定、困难和障碍等,当这些问题转化为心理不健康症状时,统称为“青春期危机症候群”。
“危机”(crisis)一词源自希腊语,原来的意思是“分离、区别、判断、决定”等,后来的含义为“重要的变化产生的转折点,面临选择或决断的歧路或境界点”。就如一个还未成熟的、青涩的苹果一样,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是一个发展阶段终了,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中间过渡期。此时原有的心理体制无效化了,而新的心理适应机制尚未构建,在这个过渡期中,是青少年精神不安定、心理情绪最容易出现危机的时期。
简单地概括一下:“青春期危机”的本质在于中学生对“成熟的渴求”或“苏醒”,与现实生活中的“停滞”或“障碍”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所产生的心理不适应问题。
青春期的危机有时是“急风暴雨”式的,不安定的,危险的;但另一方面却具有新的飞跃,新的发展的可能性,犹如处于暂时的“休止”、“茧蛹”期,羽化和新生的阶段就快到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也是“转机”,是发展变化的转折点。国外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这样说过:“青春期的成熟危机,是成熟过程中必然相伴的产物,除非敢于面对,勇于正视以及去克服危机,否则一个人是难以自立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危机、克服危机,我们才会成熟……”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赢在青春起跑线丛书”是一套以少男少女的“成长心事”为主题的教育科普读物,它帮助青少年深入了解青春的意义,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学会包容、接纳和欣赏自我和他人;它启发生命的智慧,体现全人教育的理念,引导青少年不仅成为成熟的个体,更成为具有和谐群性、健康向上的社会人。整套丛书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少男少女由于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青春困惑进行指导,并做好自我保护,防止隐性伤害;二是传授和训练青少年的情绪智慧,提高中学生人际沟通包括与异性交往的能力;三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教会中学生处理好学业成绩与身心锻炼、娱乐之间的关系,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四是增强青少年的自我责任感,提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观念,中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须从完善自我开始。
本丛书是四年前出版的“中学生健康成长丛书”的修订版,此次修订有两个重要特色:一是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气息,回答了许多中学生在青春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二是更加注重心理辅导的方法,体现“生命教育”的理念。丛书的各位执笔的作者,设身处地从青少年伙伴的角度出发,循循善诱,行文生动有趣,各册内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可读性;科学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精心编排了本丛书,并配上许多生动、精美的插图,给青少年带来阅读科普读物的知识享受。本丛书也可供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父母、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工作者以及从事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人士阅读和参考。
青春是一种人生的成长与挑战,也是一首生命如花的赞歌,愿青少年朋友们在阅读本书的同时,为自己开启一个崭新的精神世界。
徐光兴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上海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
文摘 插图:


这个小故事虽有意味,却难以真正说服人们改变对异想天开的偏见,人们常常把异想天开和白日梦联系在一起。但我认为异想天开不一定都是荒唐离奇,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为人们所利用,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结果。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由于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与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人,举杯共饮,冷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样的异想天开使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前途感到欣慰。自古至今,文学上的异想天开又何尝少呢?飞雪被比作因风而起的柳絮;床前明亮的月光被化作地上霜;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比作九天银河;倒映在湖面上的一点渔火被比作满天的星斗;出水的荷叶被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踞在岩上的亭子被比作浮在天宇中的鹰……浪漫主义诗人、作家常常运用异想天开的笔法使作品生动逼真、情趣盎然,同时也赋予了它不朽的生命力。
异想天开在科学上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人们如果托着迟钝的大脑,总是墨守成规,那科学是无法高速发展的;而异想天开往往使人有一个灵敏活跃的大脑,很容易触类旁通。科学家的某一次突发奇想,很可能推动科学向前迈进一大步。化学家凯库勒在研究苯的结构式的时候,久攻不下,在他打盹休息时梦见金蛇狂舞,首尾相咬。于是他醒后就根据蛇首尾相咬的形状得出了苯的结构式——凯库勒式。同样,德国物理学家魏格纳在见他儿子把地图上七大洲剪下并根据其形状又拼成一大块之后,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些无不归功于异想天开,也正应了黑格尔所讲的:“真正的创造就是想象的活动。”
艺术上,异想天开可使作品增色;科学上,异想天开可推动其发展。当然,异想天开并不是盲目地瞎想,应该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异想天开。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