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17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806017821
条形码:9787806017821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智品图书
内容简介 古希腊哲学家说,优秀的人是因为他们有优秀的习惯。所以优秀的习惯是成功的前提,高远的理想则是优秀的前提。
但是,人生之路很少拥有一帆风顺的时间,荆棘和坎坷始终与我们相伴。消极懦弱注定失败;积极勇敢最终成就人生辉煌。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功的路。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成功只属于坚忍不拔之人。激发斗志,汲取智慧,获取尺生的成功,这是我们精心编排这套《励志宝典》丛书的主旨。丛书制作精美,内容精彩,涵盖古今中外的励志经典,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我们避开了生硬简单的说教,于简练的语言中引发出人生的真理,旨在教给人们如何迎接生活的挑战、怎样在生活中坚持崇高的信仰、怎样跨越人生的障碍、怎样拥有十足的自信……用心品读,相信能够唤醒人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激发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斗志,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不言放弃,坚持到底,最终到达人生的胜利之巅!
编辑推荐 读历史小故事,学人生大智慧。
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回忆,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之功用,以过去的光辉为我们照亮未来,让我们悟兴衰之道,明进退之度,知祸福之由。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李世民
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
——雪莱
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梁启超
目录
帝王篇
赢政:坚忍与暴虐的古怪结合
抓住潜在的机会
小不忍则乱大谋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
刘邦:厚黑学鼻祖
成大事者的勇气
得人心者得天下
“风险法则
稳固的后方是成功的保障
在运动战中消耗对手
心理战击垮敌人
警惕潜在的威胁
刘彻:幸运的盛世桀纣
胸襟狭隘难成大器
统一思想的是与非
强干弱枝保证君权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刘秀:好说成语的秀才皇帝
审时度势,伺机而动
忍人之所不能忍成人之所不能成
战与和的策略
大乱之后的大治
曹操:最奸诈的能臣和最有才干的奸臣
善于识人
机智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品质
敢说敢做的魄力
挟天子以令诸侯
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锋芒是额上的角
刘备:历史上最成功的伪君子
不逞一时之强
扯大旗当虎皮
人才是成大事的根本要素
在混乱中求生存
维系属下的忠诚
杨坚:韬光养晦的最后赢家
人际关系中的中庸之道
韬光养晦,明哲保身
攘外必先安内
李世民:最善权谋的千古圣君
木秀于林的危险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谨慎选择继承人
人能慎始,鲜有克终
赵匡胤:创立文弱帝国的赳赳武夫
精心策划谋大事
杯酒释兵权
重文轻武的风气
善用帝王驾驭术
朱元璋:霸道之君的杀戮和孤独
英雄不问出处
抓住机会发展自己
广纳贤才
在夹缝中求生存
重典换不来廉政
将帅篇
姜子牙:千古军师鼻祖
成功永远不会太晚
善于利用盟友的力量
失道者众叛亲离
百年基础成就大国
孙武:第一个军事家
潜心求学奠定成功基础
严明纪律
时机的把握
功成名就,急流勇退
韩信:命运跌宕的军事天才
志在千里方能忍辱胯下
良禽择木而栖
明栈道暗渡陈仓
背水一战的勇气
鸟尽弓藏,功高震主
卫青:从奴隶到将军
出身不能决定命运
直捣龙城的魄力
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居功不傲
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智慧化身
隆中对三分天下
反客为主,联孙抗曹
攻心战术
用兵的奇与正
郭子仪:功高盖世不震主
生逢乱世是不幸也是机遇
善于抓住问题关键点
指挥权务必要统
以诚待人
位及人臣仍须忠心勤谨
岳飞:精忠报国的军人典范
从小立志成大器
纪律是战斗力的保证
主动出击才会取得最大战果
历史的审判
成吉思汗:英雄的辉煌与平静
苦难是一种财富
败中求胜
一鼓作气夺天下
一将成名万骨枯
徐达:北京城的缔造者
贫苦生活是最好的磨炼
困难局面下保持冷静
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
忠于职守者必受重用
戚继光:雄屹大海的军魂
成大事慎忌虚荣
机会属于尽忠职守的人
内外失矩酿成“倭患
加强整体合作的治军方略
左宗棠:守卫新疆的中兴名臣
成功从不只有一种模式
乱世是英雄的舞台
海防不稳则国防难安
名臣篇
范蠡:政商两届通吃的千古奇人
不可与强敌争锋
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天时地利人和
急流勇退的勇气
李斯:醉心仕途的牺牲品
求经世致用之学
治国需法制严明
利禄面前应保持原则
萧何:汉朝开国大管家
关键时刻需要冷静
人才是决定性元素
不可滥用他人的信任
举贤不避优
张良:英雄智谋,神仙情怀
强攻与智取
不打无准备之仗
从内部瓦解敌人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魏徵:千古诤臣第一人
拒绝愚忠
各为其主无可厚非
以人为镜知得失
寇准:宁折不弯的执拗宰相
对上级不可一味奉承
有时沉默是最好的申辩
做大事要不可随意妥协
选拔人才应德才兼备
王安石:被列宁重视的中国改革家
腾飞之前的蛰伏
首先获得上司的支持
正确对待反对意见
目的与手段不可偏废
耶律楚材:野蛮帝国的文明导师
艺多不压身
劝谏要利用时机
抓住关键点解决问题
文治武功得天下
刘基:儒与谋的完美化身
活读书受用无穷
遭遇挫折不消沉
摆脱不必要的束缚
根据敌人性格确定战略
宰相的度量
张居正:大明王朝最后的拯救者
过于顺利会毁掉天才
在斗争中站对方向
孩子教育应张弛有度
一切改革应从人事开始
曾国藩:近乎圣人的晚清第一名臣
厚积薄发
充分依靠嫡系部队
屡败屡战的毅力
以退为进的策略
……
序言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包含了多少朝代的沉浮兴衰,多少帝王将相的成败荣辱,多少文臣武将的得失兴叹,这其中更是蕴涵了无穷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说:“历史通过名人的生涯而教人以美德,并给我们提供如何做人的智慧。”当我们品读着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沉醉在刀光剑影的政治争斗中时,我们不仅感叹历史的精彩曲折,折服于历史的厚重和深邃,同时我们也从中获取了无穷的人生智慧,从而成为生活的智者。
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回忆,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用。历史以过去的光辉照亮我们的未来之路,让我们悟兴衰之道,明进退之度,知福祸之由。品读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写道:“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是的,历史往往会以惊人的相似度再次出现,如何从过往相似的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如何利用古人的智慧应对今天的现实生活?答案是:学习研究历史。因此,历史学就有了它最重要的功用——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以史为鉴”,“读史使人明智”……都在强调着历史学的现实指导作用,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的启示和帮助。当一个民族能够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之时,必将创造灿烂的未来。
文摘 插图:


韩信凭着杰出的才能,连续占领了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然后以荣阳为阵脚,继续东进,最后和项羽进行了最终的决战。韩信先以歌谣激怒项羽,使其误入十面埋伏之阵,后用“四面楚歌”之法,致使项羽的八千子弟兵肝肠寸断,战斗力荡然无存。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终于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刘邦消灭项羽后,于汉高帝五年(前202)二月,正式登基,史称汉高祖。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政权,刘邦旋即开始筹划消灭异姓王。在楚汉战争中,为了分化瓦解项羽的势力,拉拢并承认项羽所封的诸王,刘邦迫不得已曾先后封了韩信、英布、彭越等八个异姓王。如今天下已定,刘邦越发感到这些跨州连郡而又拥有重兵的强大异姓王的存在,对刘氏政权的巩固是很大的威胁。于是,他开始腾出手来铲除这些心腹之患。他选择的首要目标,便是功高盖世、智勇兼备的大将军韩信。
其实,早在韩信为大将军后,刘邦便对韩信有所疑忌。他一方面巧妙地利用韩信攻城略地,为汉王朝的开创立下了赫赫战功,另一方面,待自己羽翼丰满、实力雄厚之后,便开始一步步地排挤、贬低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当韩信在北线破魏平赵,收燕伐齐后,便虚抚韩信,封他为齐王,待汉军兵围楚军于垓下、最后消灭项羽后,刘邦旋即改封韩信为楚王,使其远离根基深厚的齐地。
后来有人密告韩信收留了楚将钟离昧,蓄意谋反。刘邦听说后,命令韩信交出钟离昧,韩信没有理睬。刘邦此时想发兵征讨,但苦于不是韩信的对手,这时谋士陈平给刘邦献计,叫刘邦以“伪游云梦”为名,以便乘机拿下韩信。
韩信被带回洛阳。大约是查无实据,刘邦也没有给他治罪,只是将他由楚王降为淮阴侯,控制在京城。韩信深知刘邦嫉恨他的才能,便托病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