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国近代通史(第6卷):民国的初建(1912

发布时间: 2011-03-03 02:49:48 作者: kind887

 中国近代通史(第6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5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214058340/9787214058348
条形码:978721405834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凤凰文库历史研究系列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叙述了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23年曹锟贿选告成、军阀争夺混战期间的中国历史。本卷叙述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北洋时期的中国历史由于军阀争夺与混战,本就处在无序状态中,牵涉的方面、派系、人物众多,梳理、研究、分析其间的种种矛盾关系甚为不易,而关于北洋时期历史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充分,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通史(第6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凤凰文库历史研究系列
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第一节 革命的余波:西式民主的昙花一现
第二节 北洋派与革命派的矛盾
第三节 二次革命的发动与失败
第四节 北洋军阀独掌北京政府
第五节 民国初年的对外关系

第二章 袁世凯称帝与护国战争
第一节 袁世凯帝制自为加
第二节 革命派与其他派别的反袁斗争
第三节 护国战争的爆发及各地响应
第四节 袁世凯的末路

第三章 军阀纷争与南北对峙
第一节 军阀纷争的肇始
第二节 督军团干政
第三节 清室复辟的闹剧
第四节 皖系控制的北京政府
第五节 南北对峙与护法运动
第六节 护法战争与南北议和
第七节 西南地方的军阀割据

第四章 五四运动与时代转换之发端
第一节 五四运动的思想源流
第二节 五四运动的起因
第三节 五四运动的发生及演进
第四节 五四运动的结局及影响
第五节 华盛顿会议与中国国际地位的缓慢回升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第五章 直皖战争
第一节 直皖战争之发端
第二节 直皖战争的爆发及皖系的失败
第三节 直奉共治的北京政府
第四节 孙中山回粤再度开府

第六章 第一次直奉战争与直系当政
第一节 直奉矛盾的激化
第二节 第一次直奉战争
第三节 黎元洪复职与“法统重光”
第四节 直系当政与北京政局
第五节 联省自治的思潮与实践
第六节 西南各省的局势演变

第七章 北京政局的变化
第一节 直系当政时期的社会动荡
第二节 京汉铁路工潮与二七惨案
第三节 黎元洪披逐
第四节 曹锟贿选与“法统”中落
第五节 第二次直奉战争前的北京政局
第六节 孙中山北伐受挫及其再起

第八章 民初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及其起伏
第一节 现代经济法制体系的初步建立
第二节 现代工业的较快发展
第三节 现代工业发展的起伏
第四节 中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
第五节 农业经济发展的艰难
第六节 财政困难与现代银行业的兴起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
文摘 在革命派活动之腹地——上海,郑汝成指挥的北洋军利用革命派的疏忽在战前乘隙进据军事要地制造局,随即赶修防御工事,其后驻沪海军亦倒向袁世凯,这种形势对革命派非常不利。沪军迟至7月23日才发起对制造局的攻击,北洋军在海军炮火的支持下,抵住了沪军的进攻。南北两军围绕对制造局的争夺有多日激战,但沪军攻势渐颓,士气日落。当月底,北洋援军第4师一部由海军总长刘冠雄亲率舰队护送至沪,浙江都督朱瑞亦派出援军支援驻沪北洋军,沪军实力不济,被迫向沪郊退却。此后,沪军在钮永建指挥下坚守吴淞炮台,但在优势北洋军的包围下,沪军亦无力久守,8月13日被迫撤离,上海讨袁军事亦告失利。
作为讨袁军事东线的侧翼战场,安徽的战斗主要发生在淮北。安徽宣布独立后,柏文蔚回到安徽,在蚌埠组建司令部,指挥皖军沿淮河正阳关、寿州、凤台一线,与北洋军倪嗣冲的武卫右军对峙。7月底,倪嗣冲部开始进攻凤台,经数日激战,8月2日,皖军不支而南退。其后,倪军于5日占寿州,豫军于6日占正阳关。7日,柏文蔚的部下胡万泰等在安庆变节降袁,宣布取消独立,并发兵进攻都督府,柏文蔚无兵可用,只能撤出安庆,转往芜湖。安徽讨袁军后来在芜湖又坚持了一段时间,终因处境孤立,没有外援。8月28日,北洋军倪嗣冲部进占芜湖。至此,安徽讨袁军事完全失利。
自二次革命发动后,不过一月时间,江西、江苏与安徽的讨袁军事即基本失利,大大影响了讨袁阵营的稳定,尤其是江苏(包括上海)讨袁军事的失利,对讨袁阵营的不利影响更为直接与严重,因为南京和上海是革命派活动的主要政治中心。7月25日,前以“旧病”退居上海的苏督程德全公开通电,声明南京独立是冒用其名义;次日又致电黄兴请其“取消讨袁名义,投戈释甲,痛自引咎,以谢天下”,否则“既违全国公意,即系江苏公敌”。
读书人网 >历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