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页码:29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801287088
条形码:978780128708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内容简介 《自我的实现》:马斯洛(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3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系教授兼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获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Maslow's complete bibliography
马斯洛的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最早发表于1943年的《心理学评论》。他的动机理论又称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的特征是对某一事业的忘我献身,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健全社会的职能在于促进普遍的自我实现。他相信,生物进化所赋予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好的。越是成熟的人越富有创作的能力,邪恶和神经症是环境造成的。
著有《动机和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等。"
本套书包括《心态的激励》、《成功的追求》、《自我的实现》、《生命的巅峰》、《生存的探索》、《执行的效力》、《行动的策略》、《人生的戒律》共八册。
媒体推荐 书评
马斯洛思想当中最有意义的东西,在他自己那个时代都还没有显露出来
。它的重要性会在未来二十一世纪显露出来。
——柯林威尔逊
马斯洛的“第三思潮”是人类了解自身过程中的又一块里程碑。
——《纽约时报》
马斯洛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伟大的心理学家。20世纪下半叶属于他。
——安松尼苏迪奇
在马斯洛的整个思想中,有许多研究、认识及思想在当时都是远远超前
的。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今天仍然感到非常新鲜,就好象现在一些工作和思
想反倒都过时了一样。马斯洛有关要求自我实现的员工、培养客户忠诚、树
立领导风范和把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创造力源泉的主张,描绘出了我们今天的
数字化时代的图景,显得非常深刻。
——德波拉C斯迪芬森
编辑推荐 《自我的实现》是《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系列之一。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虽然其学说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思想理论产物,但对于我们也有不少可以吸收和借鉴的合理因素。如,马斯洛强调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性中的积极因素,对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十分需要的。对于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和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调动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健全自我人格,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幸福,追求人生的成功,马斯洛的学说也适应了我们每一个 人追求人生成功者的需要。开掘心理,发挥潜能,追求人生的最大成功和幸福,这就是《自我的实现》所要给读者的。
目录
导论
前言
第一章 自我实现的超然理念
1.最起码的个性
2.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
3.提升接受他人的能力
4.自我实现者重在自发
5.以问题而非自我为中心
6.超然独立的行为准则
7.自我实现依靠的手段
8.美好的神秘体验
9.人类的感情的风范
10.更高一层的人际关系
11.尊重而非侮辱他人
12.行为的手段与目的
13.真正的人的幽默
14.避免受表面习俗的限制
15.放弃对人性的幻想
16.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动力
17.“为所欲为”的健康者
18.探察真正的自我
19.自我揭露与亲密训练
20.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第二章 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
21.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根基
22.创造源于个性品质
23.创造并非天生的
24.莫抑制创造的根源
25.创造性人物的重要性
26.随机应变的创造者
27.趋向自我实现的创造态度
28.创造性达到最佳整合的途径
29.克服创造中的情绪障碍
30.用与别人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第三章 自我实现的生活哲学
31.人最终能变成什么样子
32.寻求并珍视自己的天职
33.个人趋向自我实现的途径
34.以敬畏之心去理解人
35.达到美好生活的最佳途径
36.把握环境、引导环境、利用环境
37.逆境——成功的垫脚石
38.超越自私的协同生存准则
39.缓解持续性的紧张
40.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四章 自我实现的目标方向
41.爱情——完美人生的必修课
42.爱情产生智慧
43.解除爱情关系中的防卫性
44.爱的需要并非来自性欲
45.真正的爱情根植于“感动”
46.爱是肯定而非占有
47.爱情的终极体验
48.最令人心醉的爱情生活
49.爱情中的良好趣味
50.优美心灵管理的“异途”
……
文摘 书摘
2 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
对现实的更有效的洞察力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是辨别人格中的虚伪、欺骗
、狡诈,以及大体正确和有效地识别他人的不寻常的能力。在一次对一组大
学生的非正式的实验中,与不太成熟的学生相比,在更成熟的学生身上发现
了准确地判断自己教授的倾向,也就是说,在测验中,后者得分更高。
随着研究的进展,明显地看到,这一效率扩展到生活的其他许多领域,
甚至是可被测试的全部领域。在艺术和音乐方面,在智力方面,在科学方面
,在政治和公共事务方面,他们作为一类人,似乎能比其他人更敏锐准确地
看出被隐藏和混淆的现实。因此,一个非正式的试验表明,由于较少地受愿
望、欲望、焦虑、恐惧的影响或较少地受乐观或悲观倾向的影响,无论他们
手中掌握的是何种情况,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测准确率似乎总是较常人更高。
刚开始这一点被称作优秀的鉴赏力或优秀的判断力,其含义是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现在有种倾向越来越明确,即,最好
把它看成是对某个确实存在的事物(是现实,而非一套看法、见解)的洞察力
,而不是鉴赏力。
如果这一结论被验证,那它就具有非比寻常的重要性。英国的精神分析
学家蒙利凯里指出,他相信单凭神经病患者对于现实世界那种幼稚的理解
,就可以断定神经病患者不仅相对地而且绝对无能。神经病患者不仅在感情
上呈现病态,而且在认识上也是错误的。假如健康和神经病分别是对于现实
的正确和不正确的理解,事实命题和价值命题在这个领域就合二为一了。这
样,在原则上价值命题就不仅仅是鉴赏或规劝的问题,而应该是可以根据经
验验证的。深入思考过这一问题的人将会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在这里可能为真
正的价值科学、社会关系科学、政治科学、宗教科学等等获得一个不完全的
根据。
适应不良甚至极度的神经病对感觉的干扰完全可能达到影响视觉、触觉
或者味觉的敏锐程度。但是这种作用很有可能在远离纯生理的感觉领域内得
到证实,诸如艾因斯特朗等的实验就可提供证明。随之可以这样推论:愿望
、欲望、偏见对于感觉的影响(这体现在许多试验中)对健康人应该比对病人
小得多。先前的一系列思考恰恰验证了这一假设:对现实的感觉上的优越性
导致一般意义上的推理、理解真理、作出结论、符合逻辑和准确地认识的优
越能力。
详细讨论这种与现实的优越关系的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