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伊朗学在欧洲和东亚

发布时间: 2011-03-12 03:42:37 作者: kind887

 伊朗学在欧洲和东亚


基本信息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227039641/9787227039648
条形码:978722703964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伊朗学译丛
外文书名:Inranian studies in Europe and East Asia

内容简介 《伊朗学在欧洲和东亚》是系统介绍欧洲大陆国家、沙俄及前苏联、日本和中国的伊朗学研究的首部专著。由美、法、德、意、荷兰、波兰、日本和中国的资深伊朗学家撰写的9篇论著组成。伊朗是世界古代文明大国,位于东西方文明交流对话的十字路口,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地位。丝绸之路交汇于此。将东亚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和欧洲文明交融整合,再传向世界各地。
《伊朗学在欧洲和东亚》论述了东方学中的显学“伊朗学”在欧洲和东亚中日两国的研究情况。涉及古代伊朗及波斯文化圈的政治、历史、考古、宗教、语言、文学、艺术、医学、经济诸领域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尼基凯迪(Nikki Keddie),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教授,她是美国中东学会前任会长,代表著作有《革命的根源:伊朗现代史略》。
鲁迪马特(Rudi Matthee),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伊斯兰研究的博士候选人,其博士论文是关于萨法维晚期的伊朗社会经济研究,发表过研究伊朗和埃及的论。
译校者简介:
姚继德,1964年生,云南楚雄市人,回族,云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兼世界民族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伊朗德黑兰大学访问者(2004~2005)。主要从事伊斯兰教、伊朗学、中国-中东关系史和世界民族研究。已出版专著2部、译著5部,主编、参编论著17部,在国内外发表论(译)文70余篇。
目录
总序 (伊朗)穆罕默德贾瓦德阿高杰里
中译本序 姚继德
 导言 (美) 尼基凯迪著 姚继德译
 法国的伊朗学研究 (法)伯纳德?霍拉凯德著 姚继德译
 德语国家的伊朗学研究 (德)伯特?弗拉格著 金杰译 姚继德审校
 意大利的伊朗学研究(1557-1987) (意大利)安杰洛皮蒙特泽著 李颖译 姚继德审校
 荷兰的伊朗学研究 (荷兰)德布鲁吉著 胡婷译 姚继德审校
 波兰的伊朗学研究 (波兰)安娜克拉斯诺斯卡著 蔡奕文译 姚继德审校
 苏联的伊朗学研究 (美)穆里尔阿特金著 程巧燕译 姚继德审校
 日本的伊朗学研究 (日)久井中西著 杨惠译 姚继德审
 中国的伊朗学研究 姚继德译

……
序言 这是一部全面介绍伊朗学(Iranian Studies或lranology)在欧洲大陆国家—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意大利、波兰、苏联与东亚小国、日本的学科历史及成果概貌的学术论著。共收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日本和中国的9位伊朗学学者撰写的全面介绍欧洲大陆7个国家和东亚2个国家伊朗学研究的历史和成果概貌论文9篇。其中除《中国的伊朗学研究》一文外,其余的7篇论文和一篇导言,都是1986年11月由美国中东学会在波士顿召开的国际伊朗学研讨会论文集,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东研究所的伊朗学会(The Society for Iranian Studies, Middle East Institute, Columbia University) 会刊《伊朗研究》 (Iranian Studies)杂志1987年第20卷第2至4期上载,汇编后命名为《伊朗学在欧洲和日本》 (Iranian Studies in Europe and Japan)。本中心受伊朗驻华使馆文化处委托翻译出版此书,文化参赞阿高杰里博士(Dr.M.Javad Aghajari)建议我增写一章介绍中国伊朗学研究概貌的论文,然后更名为《伊朗学在欧洲和东亚》 (Iranian Studies in Europe and East Asia),列人中心与其文化联合规划的“中国伊朗学丛书”出版。

文摘 导言
(美)尼基凯迪著
姚继德译
本书系1986年11月在波七顿召开的中东学会大会上由尼基凯迪(Nikki Keddie)和鲁迪马特(Rudi Matthee)主持的两个相同主题的专题会议论文汇编。我们最初只打算出版两期修订后的参考论文。尽管来做这件综合性极强的编辑工作十分困难,但编者感到欣慰的是,每位作者都提交了很棒的论文。
这些论文在教学中的运用表明,以其他的主流语言如英语来阅读这些论文,从而实现波斯学问的传播是多么的重要。这些论文基本上都属于评论式的文献问顾,我们难于作出一一归纳。然而对编者而言,仍需要强调许多观点。其中之一就是,伊朗学的范围甚广,曾经并且仍在被许多语言进行着研究。尽管英语成为了战后主要的国际语言,学者们往往仅懂英语,而波斯语却正在许多重要的著作中销声匿迹。比较而言,从1960年代以来,这种语言的鸿沟正在变得十分严峻。例如,在战后的德国我们发现伊朗学出现了复兴,出版了许多题材广泛的原创性伊朗学著作。
读书人网 >历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