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业余无线电通信入门

发布时间: 2011-03-13 03:18:06 作者: kind887

 业余无线电通信入门


基本信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页码:31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121067447/9787121067440
条形码:978712106744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Introduction of Amateur Radio Telecommunication

内容简介 《业余无线电通信入门》系统地介绍了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入门知识,从莫尔斯电码收发报、无线电传播原理和简易通信设备,到业余电台的设置、操作规则和管理法规,对车载电台、抢险救灾及业余电台竞赛、新技术等内容也做了介绍。
编辑推荐 《业余无线电通信入门》可作为广大青少年学习无线电通信知识的辅导教材,也可作为业余无线电通信爱好者的入门教材,还可以作为无线电通信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业余无线电通信概念í
1.1业余无线电通信í
1.1.1业余无线电台的定义í
1.1.2业余无线电台的分类í
1.1.3业余无线电台的名称í
1.1.4业余电台的通信方式í
1.1.5业余无线电台所起到的作用
1.1.6业余无线电台相关组织网络
1.2业余无线电台的社会应用í
1.2.1中国业余电台的复兴之路í
1.2.2抢险救灾,电波传情í
1.2.3突发事件,应急保障í
1.2.4科技探索,服务社会í
1.3业余无线电通信展望í
1.3.1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发展方向
1.3.2中国业余无线通信卫星的现状
第2章无线电收、发报基—í
2.1电码概念的形成和练习í
2.1.1基本电码的点划、间隔í
2.1.2电码符号介绍í
2.1.3电码的记忆要领í
2.2收报的学习和提高í
2.2.1收报的基本要领í
2.2.2收报的训练和提高í
2.2.3机上抗干扰收报要领í
2.3发报的学习和提高í
2.3.1手键发报的基本姿势í
2.3.2发报时的手部用力í
2.3.3发报时的点、划及连接í
2.3.4发报的训练和提高í
2.3.5自动键、键盘和计算机编程发报
第3章业余无线电通信联络í
3.1通信工作种类和通话基—í
3.1.1电台通信工作种类í
3.1.2无线电台通话基本要领í
3.2通话时的字符读音和字母解释法í
3.2.1通话时的字符读音í
3.2.2通话时的字母解释法í
3.3业余通信最常用语言í
3.3.1通信Q简语的使用í
3.3.2通信缩语的使用í
3.3.3常用电台联络用语í
3.4电台通信的基本程式í
3.4.1电台的单工通信í
3.4.2电台的双工通信í
3.4.3电台的专向通信í
3.4.4电台的网络通信í
3.5业余无线电台呼号í
3.5.1电台呼号冠字í
3.5.2业余电台分区í
3.5.3电台呼号后缀í
3.5.4呼号的特别规定í
3.6电台呼叫、回答基本程序í
3.6.1普遍呼叫í
3.6.2附加条件呼叫í
3.6.3一般回答程序í
3.6.4沟通后的联络程序í
3.6.5几种情况下的联络程序í
3.7DX网络通信程序í
3.8应急网络通信程序í
3.8.1遇险信号和呼救程序í
3.8.2应急救援通信程序í
3.9联络时间与电台日记í
3.9.1联络时间的确定í
3.9.2电台日记的填写í
第4章无线电波与业余频段í
4.1电磁波与无线电波段í
4.2无线电波传播原理í
4.2.1地面波传播í
4.2.2天波传播í
4.2.3直射波传播í
4.2.4散射传播í
4.3电离层与短波通信í
4.3.1电离层基本特征í
4.3.2电离层与短波频率选用í
4.3.3电离层与短波通信路径í
4.4业余无线电频率í
4.4.1ITU分区和业余频率í
4.4.2常用业余频段介绍í
4.4.3业余无线电信标í
4.4.4业余频率的使用规划和要求
第5章无线电台的天线与架设í
5.1天线的基本特性í
5.1.1天线的分类í
5.1.2天线的谐振回路í
5.1.3天线的辐射条件í
5.1.4天线的方向í
5.1.5天线的阻抗与驻波í
5.1.6天线的仰角与极化í
5.1.7天线的工作频带í
5.1.8天线增益及近似计算í
5.2常用天线的类型í
5.2.1对称天线í
5.2.2垂直天线í
5.2.3菱形天线í
5.2.4引向天线í
5.2.5V形天线í
5.2.6环形天线í
5.2.7鱼骨形天线í
5.2.8抛物面天线í
5.3天线的馈线í
5.3.1传输线原理í
5.3.2天线的波长及匹配í
5.3.3平衡-不平衡转换í
5.3.4天线的假负载í
5.4天线的架设、使用和维护í
5.4.1天线的架设要领í
5.4.2天线安装实例í
5.4.3天线的安全与防雷击í
第6章业余无线电通信设备í
6.1业余电台的主要技术特征í
6.1.1无线电台的方框原理í
6.1.2常见业余短波电台主要参数对比
6.2专业制式通信设备介绍í
6.2.1专业制式无线电台í
6.2.2专业制式车载台和对讲机í
6.2.3专业制式收信机í
6.3转型换代通信设备的利用í
6.3.1转型换代的无线电台í
6.3.2转型换代的收信机í
6.4自主研制组装的通信设备介绍í
6.4.1微功率7MHz等幅电报收、发信机〖
6.4.2典型CWQRP收、发信机í
6.4.3CWQRP收、发信机套件图解
6.5通信设备的防雷í
6.5.1电台电源系统的防雷í
6.5.2电台设备的防雷í
第7章业余无线电车载电台通信
7.1车载电台移动通信的特点í
7.2业余车载电台通信组织和应用í
7.2.1车载电台通信的组织í
7.2.2车载电台通信工作方式í
7.2.3业余移动车载电台通信应用
7.3车载电台安装和天线设置í
7.3.1业余车载电台的选择与安装
7.3.2车载电台的天线设置í
7.4移动车载电台操作与联络í
7.4.1出车及联络前的准备工作í
7.4.2移动通信中的操作要领í
7.4.3掌握移动通信时机和应对地形地物影响
7.4.4车载电台联络中的转信í
7.4.5业余车载电台呼号的使用í
7.4.6业余车载电台频率的使用í
第8章业余无线电通信及活动内容
8.1业余电台通信基本内容í
8.1.1业余电台通信内容提要í
8.1.2业余电台联络信号报告í
8.1.3业余电台地理位置报告í
8.2电台联络中的QSL和SWL卡片í
8.2.1卡片式样、内容和制作í
8.2.2卡片填写方法和要求í
8.2.3QSL和SWL卡片交换方法í
8.3业余无线电技术创新与制作活动í
8.3.1无线电通信技术研发创新í
8.3.2业余无线电设备的制作í
8.4业余无线电操作实践í
8.4.1无线电报、电话操作实践í
8.4.2现代通信技术操作实践í
8.5国际间的业余电台竞赛和奖励í
8.5.1竞赛的基本方式和要求í
8.5.2国际间主要竞赛项目摘要í
8.5.3国际间专项业余电台活动í
8.5.4业余电台联络奖励证书í
第9章依法设置与使用业余无线电台
9.1业余电台法规与设台程序í
9.1.1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法规简介
9.1.2设置业余电台基本条件和要求
9.2申请设台手续及有关规定í
9.2.1加入协会和参加考核í
9.2.2领取操作证书和业余电台呼号
9.2.3办理无线电台设台审批手续
9.2.4领取业余无线电台执照í
9.2.5业余电台操作等级与发射权限
9.2.6无线电台技术标准和测试í
9.3业余电台涉外活动及国际惯例í
9.3.1国外爱好者在中国设置使用业余电台的规定
9.3.2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业余电台交往相关规定
9.4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应该遵守的纪律í
9.4.1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行为准则
9.4.2业余无线电台通信纪律í
第10章国内业余电台应用与展望
10.1业余无线电活动和业务拓展í
10.1.1基础教育和学习方面í
10.1.2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í
10.1.3设备应用和业务拓展í
10.1.4社会服务和通信支援í
10.2业余电台应急通信的应用í
10.2.1应急通信应用的可行性í
10.2.2应急状态转换和应用方案
10.2.3应急网络构成和联络方式
10.3业余电台组织与应用管理í
10.3.1地域组织与网络管理í
10.3.2审批管理与业余档案í
10.3.3科技推动与协作发展í
附录A业余电台管理规定及文件资料
附录B业余电台通信联络资料í
附录C业余电台通信时间、地理资料
附录D业余电台QSL卡片、奖状和邮寄资料
……
序言 “无线电通信”这个名词,现在已是众所周知的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无线电通信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几乎人人都知道、都在使用的移动手机,更是把无线电通信推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点。而在改革开放之初,这还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普及面很窄的专业技术学科。
本书要介绍的这种业余无线电通信,对一些朋友来说可能还是有些陌生,市面上有关这方面的书籍也是少之又少,有关这方面的活动和消息也是屈指可数。当然,追溯起来还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所造成的。业余无线电活动在我国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历经坎坷,几度兴衰起伏,才艰难而缓慢地发展起来。直到改革开放后经国务院批准,再次恢复了在中国的业余无线电活动后,才得以使具有群众性和国际性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活动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
从业余无线电的诞生开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以其丰富的内涵吸引了世界上众多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加入,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有素质、有技术的通信人才,在国际间对交流、推广技术、应急通信援助、增进民间友谊和丰富文化生活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人数众多,他们对传统的无线电知识有着比较扎实的基础,对现代通信新技术更是倍加关注,是一个十分活跃并充满生机的业余爱好者群体。特别是在重新开放业余无线电通信业务以来,许许多多的新老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都投身到这项有益的活动中来。他们依靠团队组织和自身群体及设备,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努力实践;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克服困难,交流技术,增进友谊;坚持以业余爱好和自身特长服务于社会,抢险救灾,继承传统,使得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能够较好地开展起来,并取得可喜的成果。 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真正从事业余无线电通信实践的人数、活动的普及性和活跃程度与科技发展的步伐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当代新型专业无线电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和宽带无线通信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的形势下,业余无线电通信的活动范围和发展方向更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为了传承这项传统的民间科技活动,推动国内的业余无线电业务更好地开展,帮助更多的朋友了解、掌握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一起探讨、展望业余电台的发展需要和未来前景,我们编写出版了这本《业余无线电通信入门》。
本书的主要作者是两位长期从事军用、民用无线电技术和通信工作的专业人士。其中一位多年担任各类军用电台和民用移动通信设备的维修、配套与管理工作,现已撰写并出版了二十多本有关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和家用电器等的维修技术书籍;另一位早年就是一名专业无线电报话员,并担任了多年的无线电台通信组织保障,以及无线电台站和频率的管理工作。两位作者从小就都是业余无线电的爱好者和实践者,多少年来也始终关注着业余无线电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应用情况。为了支持我国广大的青少年朋友和众多的爱好者积极参与业余无线电通信实践,同时与更多的新老爱好者交流技术和体会,他们在总结多年无线电通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实际并参考了许多相关文献资料,合力编写了这本《业余无线电通信入门》。
文摘 插图:

读书人网 >电子与通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