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
ISBN:7544235297
条形码:97875442352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48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四季进补
内容简介 秋季的饮食养生,主要应根据秋季气候特征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行调理。历代养生家都曾对此有过详细的论述,如元代翟佑编写的《四时宜忌》一书,对秋季每月的饮食宜忌都作了详细的记述,如九月宜“取枸杞津酒饮之,令人耐老”,“初九日,佩茱萸,食饵糕,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无疾”。因此,为了能够保健防病,我们应重视日常的饮食与秋季的变化相适应。
秋季要多吃能滋阴润燥的食物。由于气候和环境干燥,故在饮食调养方面,首先要遵《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其次要“少辛增酸”,所谓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就是防止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之气的侵入。
秋季进补还应因人而异。阳虚体质者,不要过量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否则极易加重秋燥。此外,身体虚弱、慢性疾病的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本书根据秋季宜食生津食物的原则,从营养和食疗出发,精选100道营养丰富、进补显著的广东靓汤。翔实的文字、细致的营养分析以及精美的图片都能给您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
编辑推荐 常言道:吃肉不如喝汤。中国饮食养生文化中的瑰宝——广东靓汤,春食清淡、夏食甘凉、秋食生津、冬食温热,饮食因季节而变,进补因体质而异。本书提供100道营养丰富、进补显著的秋季靓汤,71道汤中食物的营养功效精辟解析,因时养生,因人食补,选材广泛,操作简单,补益显著。享做汤乐趣,品靓汤美味!
目录
四季饮食养生小百科
枸杞田鸡汤
蝎子炖鸡
黑豆牛蒡炖鸡汤
板蓝根蔻仁田螺汤
天麻鱼头汤
……
文摘 书摘
所谓“清补”,主要指所选的膳食原料是平和或偏于寒凉的食物,具体
而言就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一方面可以使体内的
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
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此时不妨适当多喝点绿豆粥、荷
叶粥、红小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等食物。对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
良的朋友而言,此时一定要避免食用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
否则,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虚弱者若适当地喝点
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则对身体大有裨益。
初秋之后虽然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但也经常有高温天气光顾。中秋时
节若出现高温、天晴少雨、持续干旱、空气干燥时,温燥便不请自来,它常
损伤人体的津液,引起皮肤干燥、舌红少津、毛发干桔、大便干结、口鼻咽
干、胸痛干咳、少痰等症状。晚秋时节,凉燥伤肺使人咳嗽痰稀、咽干唇燥
、鼻塞不通。但无论温燥还是凉燥,总以皮肤干燥、津液缺乏为特征。为了
预防秋煤,中、晚秋应食用一些性质平和且具有滋阴润煤、养肺生津作用的
药物或食物,如用银耳或黑木耳炖冰糖服用:用玉竹、沙参与鸭一起煲汤服
用:黑芝麻炒熟、研末,用蜂蜜调服。为了预防秋燥,可适当多吃一些水果
,其中以梨、甘蔗为首选,其次,像荸荠、香蕉、枇杷等也是良好的润燥之
物。但是脾虚湿重而泄泻者,肺寒咳嗽而痰黏者,则不宜多吃上述水果。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秋季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除了阳虚体质者,
不要过量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
则极易加重秋燥。此外,秋季进补还应因人而异。因此,对于身体虚弱、患
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为
了适应秋天这种干燥的特点,我们就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液”,以缓解干燥
气候对人体的伤害。多喝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但是,
如果我们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给我们的负面效应。水分进入
人体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我国古代医学家就替我们提
供了一条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