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发布时间: 2011-03-19 02:48:35 作者: kind887

 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33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30219386X/9787302193869
条形码:97873021938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教材电子信息

内容简介 《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高等学校教材电子信息)》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以及一些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如GSM、CDMA、PAS、GPRS和WCDMA的特点、无线接口以及控制与管理等,并就移动通信的增值业务与应用也做了一定的阐述。《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高等学校教材电子信息)》结合当前我国移动通信的建设和近期发展进行编写,兼顾了理论性、系统性、实用性和方向性,具有全面和深入的特点,是一本比较好的专业书籍,可用作电子信息相关专业高年级的教科书以及从事移动通信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知识地图
课程学习
1.1 移动通信的概念与意义
思考与练习
1.2 移动通信的发展
1.2.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2.2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1.2.3 移动通信不同侧面的发展
1.2.4 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
思考与练习
1.3 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
思考与练习
1.4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1.4.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4.2 无绳电话系统
1.4.3 无线电寻呼系统
1.4.4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1.4.5 移动卫星系统
1.4.6 平流层通信系统
1.4.7 无线局域网
思考与练习
本章小结
实验与实践
活动1制定自己的课程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
活动2建立个人成果集
活动3协同研究课题
拓展阅读
深度思考

第2章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知识地图
课程学习
2.1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2.1.1 电波的传播方式
2.1.2 直射波
2.1.3 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2.1.4 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
2.1.5 反射波
思考与练习
2.2 移动信道的特征
2.2.1 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
2.2.2 多普勒效应
2.2.3 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
2.2.4 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储备
2.2.5 多径时散与相关带宽
思考与练习
2.3 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与损耗
2.3.1 地形、地物分类
2.3.2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
2.3.3 不规则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
2.3.4 任意地形地区的传播损耗中值
2.3.5 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及其他传播特点
思考与练习
2.4 蜂窝系统工作原理
2.4.1 蜂窝概述
2.4.2 频率复用
2.4.3 多址方式
思考与练习
2.5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
2.5.1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5.2 全国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
2.5.3 移动通信网的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
思考与练习
2.6 无线环境下的噪声与干扰
2.6.1 噪声
2.6.2 电台本身产生的干扰
2.6.3 组网产生的干扰
2.6.4 其他干扰
思考与练习
本章小结
实验与实践
活动l 结识“网络规划与网络优化”
活动2 频率复用面面观
活动3 资费调查
实验: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
拓展阅读
深度思考

第3章 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知识地图
课程学习
3.1 语音编、解码技术
3.1.1 GSM语音编、解码技术简介
3.1.2 CDMA中的语音编、解码技术简介
思考与练习
3.2 调制与解调技术
3.2.1 四相移相键控(QPSK)调制
3.2.2 7T/4移位QPSK(π/4-QPSK)调制
3.2.3 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
思考与练习
3.3 扩频通信技术
3.3.l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3.3.2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思考与练习
3.4 分集接收
3.4.1 分集技术的分类
3.4.2 几种常用的显分集技术
3.4.3 几种常用的隐分集技术
3.4.4 分集合并技术
思考与练习
3.5 链路自适应技术
3.5.1 链路自适应技术概述及关键技术
3.5.2 链路自适应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思考与练习
3.6 OFDM技术
3.6.1 OFDM的原理
3.6.2 OFDM的应用
思考与练习
3.7 软件无线电
3.7.1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结构
3.7.2 软件无线电的特点、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思考与练习
3.8 智能天线技术
3.8.1 智能天线的原理
3.8.2 智能天线的接收准则
3.8.3 智能天线中常用的自适应算法
3.8.4.智能天线的作用
思考与练习
3.9 MIMO技术
3.9.1 MIMO技术原理
3.9.2 MIMO技术的应用方案
思考与练习
本章小结
实验与实践
活动l 认识身边的移动通信网络
活动2 应用研究
活动3 MIMO与OFDM
实验:DS-CDMA移动通信实验
拓展阅读
深度思考

第4章 GSM系统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知识地图
课程学习
4.1 GSM系统概述
……

第5章CDMA系统
第6章PAS(个人通信接入)系统
第7章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系统
第8章WCDMA(宽带码分多址)系统
第9章 移动增植业务系统

附录A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附录B常用英文缩写名称对照表
……
序言 人们对无线通信的极大热情始于1897年马可尼的首次无线电通信实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目前,以移动通信、数据业务及多媒体业务相结合为特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家都期望着理想的个人通信时代的到来。
进入90年代,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移动通信的概念和体系。骨干网上业务量的激增表明,移动电话网络将不再只是承载电话业务的载体,数据业务特别是IP业务也将融合到下一代移动电信网之中。新的移动通信业务不断涌现,手机电视、手机证券、手机报、手机地图等,使得移动终端不仅是通信工具,更是人们工作、学习与休闲的好帮手。
今天,移动通信的范畴从人一人通信到人一机通信、机一机通信,从语音通信到数据通信、多媒体通信,从低速移动通信到中速移动通信、高速移动通信,从窄带通信到宽带通信、广带通信等,无所不包。宽带化与分组化将逐步成为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更随着新型移动增值业务的不断开发、移动通信技术在行业中的不断应用,移动通信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移动化提供了方便而又具个性的手段,其应用会越来越多,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全书共分9章,主要侧重技术与应用两大部分,涉及移动通信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以及一些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并就移动通信的增值业务与应用也做了一定的阐述。第l章主要介绍了移动通信的概念、发展、基本特点以及一些常用移动通信系统等;第2章系统介绍了移动通信的相关概念,如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信道特征、蜂窝、基本网络结构、噪声与干扰等;第3章介绍了一些典型的移动通信技术,如语音编解码技术、调制解调技术、扩频通信技术、分集接收技术、链路自适应技术、oFDM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智能天线技术、MIMO技术等;接着从第4章至第8章分别就几种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加以详细介绍,如GSM系统、CDMA系统、PAS系统、GPRS系统和WCDMA系统,包括这些系统的特点、无线接口、关键技术以及控制与管理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9章主要介绍了移动增值业务,包括其特点、分类、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等,基于此,又阐述了移动增值业务的具体应用,特别是行业应用,最后对移动增值业务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文摘 插图: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
1. 移动通信的含义
1.1 移动通信的概念与意义
什么是移动通信?比较传统的移动通信定义为:用无线通信技术来完成移动终端之间或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之间的信息传送。国内的通信教材大都定义为:"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包括固定点与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之间、移动体之间、移动的人之间的通信,都属于移动通信的范畴"。
应该说,移动通信发展到今天,其概念也扩展了许多。例如,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属于移动通信,那么如果将移动业务转移到固定电话上,然后进行与固定电话间的通信,这是否属于移动通信呢?再有,基于短消息方式的数据采集,其发送方与接收方均为固定的设备,这又是否属于移动通信呢?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因此可以看出,移动通信的主要目标是用以解决因为人或者设备的移动性而产生的信息传输与交换的问题,其通信的内容不仅包括语音的通信,还包括数据、图像、视频等的通信。移动通信含义的关键点就在于"动中通",它的突出特点是移动性,主要表现在终端的移动性、业务的移动性及个人身份(如SIM卡)的移动性上。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5W+42的通信,5w即"实现任何人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种类的通信",而42即"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和虚拟化",其业务将最终实现与平台的无关性、网络的无关性及与设备的无关性等。
读书人网 >电子与通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