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20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9787543852402
条形码:97875438524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德性问题人人都比较熟悉,都知道它的含义,但“熟知”不等于“真知”。目前伦理学界研究德性伦理的学者较多,著作不少,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观点。
目录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西方国家军人德性的困惑
(二)我国军人德性面临的挑战
二、德性伦理的兴起
(一)德性伦理在现代的复兴
(二)德性伦理研究概况
三、军人德性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思路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军人德性研究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传统武德文化的德性视野
(一)德胜”战略思想
(二)以唯人是保”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
(三)仁战”思想
二、西方传统武德文化中的德性之维
(一)正义必胜”战略思想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
(三)注重自然法和重视精神力量作用”的传统
第二章 军人德性的本质和特征
一、道德与德性
(一)道德的本质含义
(二)德性的本质含义
(三)德性的特征
(四)道德与德性的关系
二、军人德性的本质
三、军人德性的特征
(一)鲜明的政治性
(二)高度的统一性
(三)激烈的抗争性
(四)严格的约束性
第三章 军人德性的内容
一、德性意识
(一)军魂意识
(二)奉献意识
(三)协作意识
(四)尚武意识
二、德性品质
(一)正义
(二)勇敢
(三)智慧
(四)团结
(五)忠诚
(六)守纪
三、德性行为
(一)习惯型行为
(二)自主型行为
(三)至善”型行为
第四章 军人德性的效应
一、价值导向效应
(一)构成军人生命价值之源
(二)提升军人人生价值目标
(三)确立军人人生终极价值
二、行为规范效应
(一)强化道德服从
(二)增强道德自觉
(三)提升道德自由
第五章 军人德性冲突调节原则及选择
一、军人德性冲突的含义和存在依据
(一)军人德性冲突的含义
(二)军人德性冲突的存在依据
二、军人德性冲突调节的原则
(一)职业价值优先
(二)打赢高于一切
(三)集体高于个人
三、军人德性实践中常见冲突及选择
(一)保全生命抑或为国捐躯
(二)服从命令抑或实事求是
(三)崇尚个性抑或强调整体
第六章 军人德性的培育
一、培育目标
(一)优良德性品质
(二)良好德性能力
(三)崇高武德人格
二、培育原则
(一)知行合
(二)易变性与稳定性相统一
(三)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
三、培育规律
(一)知的教育与行的训练相结合
(二)情感激发与意志磨练相结合
(三)人格示范与舆论扬抑相结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陈晓兵同志的博士论文《军人德性论》即将出版,我作为他的导师感到非常欣慰。选取军人德性这样一个宏大的、前沿性的课题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是需要较大勇气的。在当前规范伦理学空前发展、应用伦理学突飞猛进的时代,探讨处于弱势地位的德性伦理问题,难度很大,创新不易。然而,课题难度越大、创新风险越高,研究的价值也越大。陈晓兵同志不辱使命,很好地完成了研究任务。
德性问题人人都比较熟悉,都知道它的含义,但“熟知”不等于“真知”。目前伦理学界研究德性伦理的学者较多,著作不少,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观点。就“德性”一词的含义,有的学者从直觉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德性是一种“可靠的感知”或“知觉的能力”,它优先于任何伦理规则;有的学者站在理性的角度,认为德性不是一种主观偏好,而是一种普遍要求,它的内容可定义为抵制冷漠和忽视;有的学者依据伦理思想史的脉络,赋予了德性范畴多层含义,即德性是一种获得性人类品质,它是人们实现其内在利益的唯一方式;还有的学者认为德性是一切美德的总和。
文摘 道德的根基是人本身,是人的社会生活。由于生活和实践领域的不同,不同国家、不同职业的人,他们的德性无不深深地打上地域、职业的烙印,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军人德性深深植根于军人社会生活实践,与军人的使命、责任、纪律、战斗生活息息相关,带有明显的军事特色。一般的德性具有内在稳定性、意志自律性、超越创新性等特征,军人德性除了这些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
(一)鲜明的政治性
任何国家的军队都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生活在这样的团体中的军人,其德性必然打上深刻的阶级烙印,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军人德性的这一特点在我军身上体现得最明显。我军是执行特殊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力量。政治是军人的特殊生命。江泽民同志在对军队五句话的总要求中,把“政治合格”摆在首位,充分说明了政治对军人的特殊重要性。虽然政治和道德属于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两者有明确的界限,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内在一致,讲政治对军人来说不仅是一个政治要求,也是一个道德要求。军人德性的政治性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首先,军人德性的政治性是由我军的性质决定的。我军是“人民子弟兵”,是国家利益的坚定捍卫者,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宪法赋予了我军“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的神圣职责。
后记 博士论文的写作过程简直是一次思想和精神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论文题目的选择、框架的确立、观点的提炼、文字的表达犹如一道道关卡,经常让人头痛欲裂、彻夜难眠、饮食乏味,然而一旦豁然开朗、得到某种建设性的观点及表达,其快乐和喜悦也是难以言说的,特别是"胜利会师"后忍不住心跳的激动,没有亲历"长征"的人是很难体验的。需要坦白的是,军人德性论虽然为军队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但军队道德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建设一支具有伟大德性的军队需要每一个军人付出巨大努力。
论文的完成离不开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须知"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感谢不仅是一种需要和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感谢分院给予我宝贵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感谢导师王联斌教授的谆谆教诲和耐心指导。导师的为人为学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特别要指出的是,导师在身体多病、眼部手术未痊愈的情况下,逐字逐句批改了论文全文。